自贸区应顾及国内统一大市场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应主动对接有潜力成为自贸区的候选地区,而不是片面追逐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扩大效应,这样做才有利于实现呼吁已久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上海自贸区获批落地是上海市乃至全国新一轮开放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自1972年美国取消对华全面贸易禁运后,中国政府开始研究海外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发展经验。从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浦东开发开放,再到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中国经济特区建设至此达到了新高峰,甚至可以说上海自贸区是经济特区“终极版”。这也意味着中央决策层对上海的期望定位,不仅仅是“中国的上海”、“东亚的上海”,更是“世界的上海”。
  微观管理制度创新关乎成败
  上海自贸区建设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
  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础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特别是转口贸易的长足发展。此外,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是该自贸区试点的重头戏,包括金融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特别是离岸金融业务可望获得巨大发展。
  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将延续中国经济特区“试验田”的功能,促进中国开放经济更上一层楼。该自贸区在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简政放权、减少和消除过度管制、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方面的经验,并将有秩序地向全国推广。
  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既是上海自贸区成败的枢纽,又是推而广之示范全国的试验。无论是在该区域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还是暂停实施某些法律法规,所有这些具体措施都是指向简政放权,激发经济活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避免陷入过度管制的误区。
  目前,中国抵抗经济变动冲击的能力大大增强,已经具备减少直接管制、采用间接管理的条件。在高喊“法治”的当下,不管这些管制是以“法律”的形式或是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出现,减少各种管制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和欧洲已提供了很多教训。由于深陷法律的迷魂阵,知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在《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在纽约开设一个销售柠檬水的小摊,要花费65天时间才能通过官方审批,其中等待食物保护证书就需等5周,这个案例已经接近发展经济学家埃尔南多·德索托指责的第三世界贫困国家的过度监管和低效率。
  切莫片面追求自贸区效应
  特别重要的是,过去30余年的开放是“与国际惯例接轨”,此次外界普遍将上海自贸区称作“再造一个香港”,但该自贸区在探索中完全有可能提供一个国际模板,使其超越香港成为可能。
  还有不少人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助于对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但笔者对此不完全赞成。
  由于美欧律师数量比中国多得多,且现行国际经济法规体系由他们主导建立,所以他们更主动提出一系列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及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方案等。笔者怀疑对接TPP能带来多少积极影响,这类由美国发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应采取对策而不宜亦步亦趋。
  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外部投资者在中国能够享受到更长的产业生命周期。那么在东部丧失竞争力的成熟产业一旦转移到中西部,仍能重获活力,如此长的生命周期是其他大多数中小国家不可能获得的。中国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又将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掘。
  对于湖北等内陆地区而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强调了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国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近10年来,中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GDP、工业产出、进出口贸易增幅等项指标一直高于东部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在全国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指标中所占份额持续提高,而高增长地区能够给后来者创造更多机遇。
  尽管如此,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不等于内陆沿边地区都要赶目前炙手可热的自贸区时髦,都指望复制国内外某一个或某几个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即使不考虑其他地方不具备上海这样得天独厚的经济基础、人才和地缘优势以及试验的潜在风险,中国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冷峻的现实——片面追求扩大对外开放将损害对内开放和建设统一国内市场的努力与效果,乃至在社会上造成裂痕。
  那些条件、禀赋差距太远的地区,与其徒劳地游说中央索取种种不现实的甚至是违反经济规律的特惠来建设自贸区,不如多考虑如何与上海自贸区和在此之后最有潜力的自贸区候选者对接,借力发展自己。
  正如《决定》与《公报》所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之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后发者的内陆沿边地区要谋求发展,尤其需要制定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目标和策略。倘若目标和策略失误,违反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必然无法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最后只能求助于向中央索取种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特惠政策,成为扭曲市场乃至吞噬直接或间接财政补贴的黑洞。(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其他文献
两年前,美籍华人吴思宏辞去了美国某金融机构的工作。  他现在法国沛丰集团中国公司上班,担任技术支持经理,主要任务是寻找需要小额信贷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风险管理培训服务的金融机构。很快,他发现,如何控制风险是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遇到的瓶颈。  “银行数据利用率低,尤其小银行,普遍用抵押物、软信息,包括经营历史、状况及个人品质,很少用数据做贷款监测。”他说。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就是这么一家。专
期刊
今天,当您翻开日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不,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这个“新”,是传承与开创,是扬弃与发展;这个“新”,是新的梦想、新的担当、新的希望;这个“新,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破浪前行。  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兴奋,并怀着莫大的诚意,以新的面貌奉上年度特刊。这一期汇聚了国内外50多位知名学者、企业家和政界要员的智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洞悉趋势体贴民生,亦算作是我们向新年和新时代献上的一份礼物。 
期刊
唐朝画家张璪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出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朴素真理,也指明了学习绘画的必然途径,即师法自然、感悟本心。北京画院画家姚震西先生就是这一真理的践行者。  姚震西有两个花园,一个在家,一个在画室。家和画室安装的都是落地窗,为的是让他可以直接跟园里的花草“交流”,有所感受的时候即可挥笔而就。其中一个花园有60平方米,想来是怎样一处溢彩流光的所在,然而慕名来花
期刊
核心提示: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其他国家来说,要做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更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全球经济增长并不强劲。现在,是采取行动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时候了。  6年前,全球经济遭受了重创。彼时,美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态度,这帮助美国稳定了金融市场,修复并改革了金融体系,同时将全球经济重新带入原有的稳定增长态势。  但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其他国家来说,要做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更不能骄傲自
期刊
一年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以内部邮件的形式,提出“狼性”文化,要求百度员工居安思危,淘汰“小绵羊”;一年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同样也以内部邮件的方式,要求干部要保持“饥渴”,别做富二代,希望大家成为闯二代、创二代。虽然表述不同,但就其本质内涵来看,腾讯的“饥渴”,与百度的“狼性”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百度和腾讯相继呼唤“狼性”文化,可以说,也预示着一轮呼唤“狼性”文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互联网
期刊
核心提示:30多年来,市场起的作用谁都很清楚,但对企业的作用认识还不够,产业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变革与转型。  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正处在一个变与转的新阶段,中国也处在一个变与转的新阶段,需要新的思维、新的变革与新的经济。  从联合国世界银行对各国收入水平的衡量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可以想象,在低收入阶段所形成的产业体系、产品结构,在低收入阶段赖以
期刊
核心提示:新兴市场遭遇的种种问题,QE撤退仅仅是一个外部刺激信号,其反映出来的本质是新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必须完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的时点已经到来。  自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3年5月“预告”将考虑削减量化宽松(QE)规模之后,全球各大金融市场都因为流动性将锐减的预期而出现较大波动,主要金融市场皆受到不小影响,但其中新兴市场受到冲击后的损失尤为严重,引起不少关注。  “金砖四国”集体褪色  以
期刊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这是知名作家蒋勋的一本著作的名字。然而,对一座城市来讲,美又是看得见的竞争力。  这里的美,并不只是说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多么迷人,更多的是指城市的美誉度。  提升城市美誉度有很多途径。近10多年来,通过举办高端际会来打造城市品牌正风行全球,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更独辟蹊径。  瑞士小镇达沃斯,本是滑雪胜地,但让它更扬名的却是汇聚全球政商精英的论坛;法国小镇戛纳,让人们熟知的,
期刊
变革 转型  中国正面临着新的变革,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成为2014年的总基调。  如今,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总量和速度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在稳中求进中,要统筹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目标,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
期刊
核心提示:在量化宽松政策难以退出前,美元仍将处于弱势。不过,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将恢复中性,为美元重返正常运行轨道创造条件,其长期走势则取决于未来美国经济基本面。  2012年底以来,市场一再出现美联储缩减量宽政策、减少买债规模的传言,美元应声止跌回升。2013年1月底,美元触底反弹,美汇指数从78的水平开始急速上升。5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鉴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稳定,当局将考虑在2013年底缩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