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电气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建筑电气节能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节能的一个焦点,所以如何把节能措施贯穿于整个建筑电气设计过程的始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电气节能的原则,探讨了实现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原则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使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长,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目前, 在建筑维护墙结构、新型保温材料以及优质设备选型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但对电气节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量直线上升, 建筑电气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如何把节能措施贯穿于整个建筑电气设计过程的始终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气节能的原则
电气节能既不能以牺牲建筑功能、损害使用需求为代价,也不能盲目增加投资、为节能而节能。因此,电气节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实际性:即要满足建筑物照明的照度、色温及显色指数;满足空调舒适性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健康的要求;满足上下左右运输通道的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的要求,如满足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用电,满足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适用性:就是基于满足在建筑物内刨造良好人工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建筑设备运行提供必需的动力,按照用电设备对于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来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经济性:节能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为了节能而过高地增加投资,增加运营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以通过节能减少运营费用的方式进行回收。
节能性:节能的着眼点应是减少能量的无谓消耗。因此,先找出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能量消耗,再考慮应该采取的有效节能措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等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针对量大面广的照明要求,应采用先进技术的产品以降低能耗。
二、实现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的有效途径
1、电源节能
在电网投入运行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各种电压等级的线路以及多次的升压与降压过程,会在线路和变压器中产生形式为发热而无法利用的能量损耗,这些损耗一般占系统有功功率的15%-20%。线路损耗与电网输入量的百分率(线损率)反映了电网输送和分配电能的效率,而我国的线损率比一些发达国家要高。据统计,若线损率能够降低1-2 个百分点,就可节电90.9-181.8 亿kWh。由此可以看出,降低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是实现电源节能的两个重要环节。
(1)降低线路损耗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并增大导线截面,降低线路电阻;优化电网结构,铺设供电线路时应尽量走直线,使线路最短,避免迂回供电,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供电线路;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变电层次和电压等级, 在线路绝缘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将原有线路进行升压,可降低可变损耗,节省大量资金;变压器的放置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越接近负荷中心,供电距离越短,线路损耗就越少;选用正确的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容量,并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减少无功线路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2)降低变压器损耗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选择合理的变压器,如油浸变压器或干式变压器,减少铁损和铜损,也可以选用调容变压器,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变压器容量,避免过载或负载率低, 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设计的最佳负荷;从材料和生产工艺方面着手, 改造现有的高能耗变压器;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调整负荷, 合理安排不同用户的用电时间,减少空载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采用变压器损耗最小的运行方式,同一变电站的多台变压器需并联运行,可以合理分配负荷,安全持续使用。
2、动力节能
在当今社会中,电动机的应用十分普遍,耗电量极大,电动机负荷占总发电量的60%-70%, 其中交流电动机占电动机总发电量的85%。因此,动力节能是建筑电气节能的重中之重,具有很大的潜力。动力节能应遵循全面改进电动机及相关机械设备、优化设备系统的原则,其主要节能措施如下:
(1)抓住节能要点,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电动机,通过改进控制等方式提高电动机的有效使用率。
(2)提高现有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根据铜损和铁损的不同特点采取对应措施减少电动机损耗。在节电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电动机,延长其寿命。此外,还可以选择低噪声节电型电动机。
(3)将具有高效率驱动性能及良好控制特性的变频器应用于风机、水泵、电梯和空调等设备中,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调速,不仅能节约大量电能,而且可提高设备的控制水平和质量。
3、照明节能
照明在各类建筑中是一项基本的系统工程,近些年来绿色照明被人们普遍提倡。所谓绿色照明是对天然光源利用、光源选择、灯具控制、照明方式以及照明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照明系统的总效率。在保证照明数量和质量以及注重营造健康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大力节约照明用电。照明节能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将室内采光和照明有机结合起来。
(2)选择高光效光源,尽量减少使用白炽灯,优先选用荧光灯,积极推广高效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3)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光通量维持率好与控光合理的高效率节能灯具。
(4)合理选择气体放电灯的启动设备,采用低功耗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5)根据照度标准的不同,结合一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与混合照明,合理安排照明方式。
(6)根据照度的变化,优选照明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控光、分区控光、远程集中控光等方式。
(7)灯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适当保养,使用时间越长,光能损耗越多, 同时附着在灯具上的灰尘等也会引起较大光损,缩短灯具寿命,所以应做好照明维护管理工作。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除了上述三种建筑电气节能途径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始于上世纪70 年代的能源危机,经过长期发展,尤其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日趋完善,它可以全面地对建筑物中各类设备进行控制,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能。
(1)供配电监控系统。供配电监控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由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控制设备组成。通信网络将计算机、控制设备和供配电系统中带有通信接口的开关连接起来,可检测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设备是否运行良好等, 最终由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了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和安全运行。
(2)照明监控系统。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尽管照明产生的耗电量极大,但是为了满足建筑功能,不能片面地为了节能而减少照明,而应该采取科学的节能方法,照明监控系统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照明监控系统将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照度转换为数字形式的预设参数并存储在EPROM 中,通过设定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控制照明,达到节能的目的。照明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电能,还可以延长灯具寿命,节省了运行费用,同时,不同的照明控制方式还能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云峰.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 华中建筑. 2012(05)
[2] 陈福全. 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3)
[3] 沈如敏,粘山坡.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浅析[J]. 甘肃冶金. 2007(06)
[4] 林瑞满. 浅谈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02)
[5] 卢若凡.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浅谈[J]. 四川建材. 2008(03)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原则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使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长,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目前, 在建筑维护墙结构、新型保温材料以及优质设备选型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但对电气节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量直线上升, 建筑电气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如何把节能措施贯穿于整个建筑电气设计过程的始终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气节能的原则
电气节能既不能以牺牲建筑功能、损害使用需求为代价,也不能盲目增加投资、为节能而节能。因此,电气节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实际性:即要满足建筑物照明的照度、色温及显色指数;满足空调舒适性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健康的要求;满足上下左右运输通道的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的要求,如满足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用电,满足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适用性:就是基于满足在建筑物内刨造良好人工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建筑设备运行提供必需的动力,按照用电设备对于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来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经济性:节能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为了节能而过高地增加投资,增加运营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以通过节能减少运营费用的方式进行回收。
节能性:节能的着眼点应是减少能量的无谓消耗。因此,先找出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能量消耗,再考慮应该采取的有效节能措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等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针对量大面广的照明要求,应采用先进技术的产品以降低能耗。
二、实现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的有效途径
1、电源节能
在电网投入运行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各种电压等级的线路以及多次的升压与降压过程,会在线路和变压器中产生形式为发热而无法利用的能量损耗,这些损耗一般占系统有功功率的15%-20%。线路损耗与电网输入量的百分率(线损率)反映了电网输送和分配电能的效率,而我国的线损率比一些发达国家要高。据统计,若线损率能够降低1-2 个百分点,就可节电90.9-181.8 亿kWh。由此可以看出,降低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是实现电源节能的两个重要环节。
(1)降低线路损耗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并增大导线截面,降低线路电阻;优化电网结构,铺设供电线路时应尽量走直线,使线路最短,避免迂回供电,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供电线路;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变电层次和电压等级, 在线路绝缘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将原有线路进行升压,可降低可变损耗,节省大量资金;变压器的放置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越接近负荷中心,供电距离越短,线路损耗就越少;选用正确的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容量,并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减少无功线路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2)降低变压器损耗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选择合理的变压器,如油浸变压器或干式变压器,减少铁损和铜损,也可以选用调容变压器,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变压器容量,避免过载或负载率低, 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设计的最佳负荷;从材料和生产工艺方面着手, 改造现有的高能耗变压器;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调整负荷, 合理安排不同用户的用电时间,减少空载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采用变压器损耗最小的运行方式,同一变电站的多台变压器需并联运行,可以合理分配负荷,安全持续使用。
2、动力节能
在当今社会中,电动机的应用十分普遍,耗电量极大,电动机负荷占总发电量的60%-70%, 其中交流电动机占电动机总发电量的85%。因此,动力节能是建筑电气节能的重中之重,具有很大的潜力。动力节能应遵循全面改进电动机及相关机械设备、优化设备系统的原则,其主要节能措施如下:
(1)抓住节能要点,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电动机,通过改进控制等方式提高电动机的有效使用率。
(2)提高现有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根据铜损和铁损的不同特点采取对应措施减少电动机损耗。在节电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电动机,延长其寿命。此外,还可以选择低噪声节电型电动机。
(3)将具有高效率驱动性能及良好控制特性的变频器应用于风机、水泵、电梯和空调等设备中,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调速,不仅能节约大量电能,而且可提高设备的控制水平和质量。
3、照明节能
照明在各类建筑中是一项基本的系统工程,近些年来绿色照明被人们普遍提倡。所谓绿色照明是对天然光源利用、光源选择、灯具控制、照明方式以及照明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照明系统的总效率。在保证照明数量和质量以及注重营造健康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大力节约照明用电。照明节能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将室内采光和照明有机结合起来。
(2)选择高光效光源,尽量减少使用白炽灯,优先选用荧光灯,积极推广高效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3)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光通量维持率好与控光合理的高效率节能灯具。
(4)合理选择气体放电灯的启动设备,采用低功耗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5)根据照度标准的不同,结合一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与混合照明,合理安排照明方式。
(6)根据照度的变化,优选照明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控光、分区控光、远程集中控光等方式。
(7)灯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适当保养,使用时间越长,光能损耗越多, 同时附着在灯具上的灰尘等也会引起较大光损,缩短灯具寿命,所以应做好照明维护管理工作。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除了上述三种建筑电气节能途径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始于上世纪70 年代的能源危机,经过长期发展,尤其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日趋完善,它可以全面地对建筑物中各类设备进行控制,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能。
(1)供配电监控系统。供配电监控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由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控制设备组成。通信网络将计算机、控制设备和供配电系统中带有通信接口的开关连接起来,可检测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设备是否运行良好等, 最终由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了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和安全运行。
(2)照明监控系统。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尽管照明产生的耗电量极大,但是为了满足建筑功能,不能片面地为了节能而减少照明,而应该采取科学的节能方法,照明监控系统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照明监控系统将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照度转换为数字形式的预设参数并存储在EPROM 中,通过设定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控制照明,达到节能的目的。照明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电能,还可以延长灯具寿命,节省了运行费用,同时,不同的照明控制方式还能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云峰.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 华中建筑. 2012(05)
[2] 陈福全. 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3)
[3] 沈如敏,粘山坡.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浅析[J]. 甘肃冶金. 2007(06)
[4] 林瑞满. 浅谈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02)
[5] 卢若凡.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浅谈[J]. 四川建材.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