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人礼”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想起父亲,我便会联想到高考那年的事,如果没有父亲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写。
  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高考考学生,录取考家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当中的纷繁复杂,远超出十几岁孩子的社会经验范围。
  中国传媒大学,那时候还叫“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范畴,要先经过几轮专业考试,合格之后拿到一张文化考试通知单,再参加高考,文化课成绩合格后才可能被录取。
  那年在河北省,专业考试通过并拿到文化考试通知单的有三名考生,我、胡琪,还有一个不知其名的女孩。三个人里我的专业成绩最好,高考也超常发挥,文化课成绩过了那年的重点分数线。分数下来的那一天,我轻松极了,剩下的不就是愉快地等着录取通知书吗?我开开心心又浑浑噩噩地玩了一段日子后,终于有一天,开始忐忑了。好多同学的录取通知书都陆续到了,我的通知书还杳无音信,父母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终于,我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但信封上赫然印着:天津商学院!我这才想起来,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觉得考入广院没什么问题,后面就随便填了这个学校。
  父亲赶紧打电话给广院招生办,对方答复说河北确实有三名考生的专业成绩通过,可是由相关部门报送到广院的高考文化课成绩只有胡琪和另一名女生的,并没有我的成绩!
  父亲马上跑到负责这件事的部门询问情况。很是费了一番周折。对方说:“成绩早就报到广院了,怎么可能没有?”“几个人的?当然是三个人的!”“什么时候报的?×月×日×时,电报发过去的,我们不可能出问题。”“什么?再报一次?不可能,我们不是为个人服务的!”
  究竟是广院疏忽还是问题出在这个地方?父亲转身径直去了电报局,按照那位管事的人说的日期查了电报底稿,果然,那份电报底稿上压根没有我的成绩。很明显,这绝不是疏忽,而是故意为之。父亲跑回那个地方,再次见到了那位仁兄。大概他也没想到父亲会如此快地去而复返,脸上冰冷的同时更多了几分不耐烦,可看到电报底稿的复印件时,对方表情尴尬极了,开始支支吾吾地寻找托词:“怎么回事啊,不是我亲自经手的,可能是下面的人马虎了,我们可以明天重新发一次。”
  父亲不敢再拖下去,生怕第二天又会有变数,要求必须当天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发电报。也许是心虚,也许是拗不过父亲的坚持,工作人员遵从了要求,亲自发了电报,父亲形影不离地跟着,一定要看着他一笔一画地把三个人的成绩都写好、发走,才算松了口气。
  后来,父亲多方打听才知道,问题就出在三名考生中不知其名的那个女孩身上。三个人中,我的专业成绩、文化成绩都靠前,那个女孩的专业成绩不如胡琪,但文化成绩要好一些,很明显,如果我不存在的话,她和胡琪竞争,还存在被录取的可能性。于是,女孩的父亲——恰恰在当时负责报送成绩的那个部门工作,为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同事一起演了这么一出戏,用他们以为天衣无缝的方式把我甩出竞争的队伍。我丝毫不怀疑那位父亲的爱女之心,可是,要为此牺牲一个与他的女儿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的梦想,他是有些残忍了吧?
  重新给广院报了成绩后,广院表示衡量了成绩之后愿意录取我,但我已经收到天津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人家不退档,广院是无法录取我的。那段日子,父亲开始了河北、北京、天津三点往返的奔波。那年天津商学院是第一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希望将此打造成学院有竞争力的專业,所以对生源很重视,当然不想让已录取的学生退档。不知父亲到底怎样向校方解释并且恳求的,终于精诚所至,学校同意将我的档案做退档处理。但档案又不能直接退到广院去,还要退回河北生源地,由广院再走一遍从河北招生的所有程序。父亲仍旧不放心,一定要自己盯着这之后的每个环节,直到亲眼看着我的档案交给了广院招生办,得到了学校过几天就发录取通知书的承诺后,才回到石家庄。
  我几乎是全班最后一位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不知道是否也是拿得最困难的一位?我原本以为自己应该是最顺利的一个。对我来说,这几乎算是真正的成人礼,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世事绝非尽如人愿,做好自己的本分,并不一定就能顺利收获期望的结果。很多因素,甚至是你根本无法意识到的因素,却有可能影响你的人生。
  但世事亦在人为,父亲用尽全力与试图左右孩子命运的手较量着,并最终胜利。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父亲后来和我谈及此事时说过的话:“不管别的,这辈子,你还是要凭本事吃饭。”父亲当年那样用力地为我争得人生的机遇,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事呢?
  (林小菊摘自《平均分》)
其他文献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绩,多所高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是她最终决定就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很多人替她担忧:考古专业冷门,可能找不到工作。这个女孩却洒脱地说:“我个人特别喜欢考古,我觉得喜欢就夠了呀!”消息发布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各地科研所相继向她送出开学大礼包,一时间,她成为了考古圈名副其实的“团宠”。心中的热爱让钟芳蓉向着自己的
期刊
风光旖旎的采尔湖可谓人间仙境。湖边山上有一个神仙生活的地方,这地方有位奇人,叫作弗里茨。  弗里茨像童话里的人物:头大身短,鼓着一个啤酒肚,两条腿好似两棵粗木桩。最精彩的是他银色的大胡子,就凭着这大胡子,去年他在意大利的国际美髯公比赛中抱得一个亮晃晃的大奖杯回来。  最吸引我的是他在这里营造的伐木工人博物馆。我被这里的风景惊呆了。远处是蓝天、云彩和雪山,靠近一些是碧湖、白帆和小村庄,脚下是森林、草
期刊
《山河之书》的故事  山河,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组合起来,意象丰富,就像古书中的“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一样,让人有了无尽想象的魅力。  在《山河之书》中,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拥有三条天地之线,也可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他正是从三条线路出发,开始了自己的文化之旅,于是,笔
期刊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庚子二零二零年,当万家灯火,举国同庆的农历新年到来之时,冠状病毒狞笑着,席卷了中华大地,本该海晏河清、歌舞升平的盛世中华,却与病毒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英雄的武汉人民,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这场“战疫”中,风雨同舟,万众一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登临遥望,有这样一群中国青年,他们挺身而出,不辞辛劳,守护我们
期刊
诵读篇章  海燕之歌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聲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
期刊
金庸名著《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门下,分为气宗和剑宗。其实,唐朝的山水画,也一样。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唐朝后,更为兴盛,但是,这时山水画的发展,像华山派一样,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一派叫“青绿山水”,使用矿物性颜料,画彩色的山水,代表人物是“大李将军”李思训、“小李将军”李昭道父子;一派叫“水墨山水”,使用植物性颜料,以写意为主,画的是黑白的山水,色彩简单淡泊,代表人物
期刊
茶馆里,一个年轻人对着一位老者诉苦:“老先生,您这么有智慧,请您帮帮我吧!”  他为老者斟上一碗茶:“我已经很努力了,每件事都力求做到最好。可是我的梦想却总是那么遥远,仿佛我这辈子都无法触及。我感觉我的雄心壮志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正悄悄地消磨,梦想离我越来越远,我好恐惧,我几乎要放弃……既然梦想无法触及,那我努力干什么呢?”  老者端起茶杯,轻嗅一下:“比方说,你暗夜里在海洋上行船。没有人为你指路
期刊
爷爷奶奶极爱听戏看戏,所以她的童年便被戏曲染上了如梦如幻的色彩。念起爷爷奶奶,耳畔必先萦绕着天籁般的曲调,眼前也必浮现出那些华美的霓衣水袖,那些惊鸿般的面影,那些如梦如幻的记忆,也就延展开来。  从她记事起,奶奶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戏曲频道看各种戏。爷爷会抱着她,给她讲戏里的人物。时间久了,很多戏她都能咿咿呀呀地唱下来。令她印象最深的是《铡美案》,那时她还拉着爸爸去音像店买了全套碟片回来给爷爷
期刊
家里院子有一根旗杆,爷爷是个老红军,每天清晨都要伴随激昂的国歌将国旗稳稳升上天空。打小,他就爱看爷爷升旗,目光追随着那抹红色,心似乎也要飞上天空。他总是偷偷地去摸那面红旗,心中似乎燃燒着熊熊火焰。  在学校组织去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之后,他对爷爷说,他想当一名升旗手。爷爷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三年后,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部队,班长把他领到教官面前,教官只是瞥了他一眼,“瘦杆子一样,行
期刊
近几年,我迷上了拍鸟。我拍过几十张大雁的图片,早晨的大雁、黄昏的大雁、朝阳中的大雁、蓝天下的大雁、灰白天空下的大雁……除了月光下的大雁我实在无法拍下来外,可以说,各种天气和时辰中的大雁,我都拍下过。我拍过人字形的大雁、一字形的大雁,以及這二者的组合;我拍得最多的大雁是三队。我以为我对大雁群很熟悉了,却不料那天看了日本作家江口涣的一篇文章后,才知道我对大雁的了解真是皮毛。  那是疫情期间,我作为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