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针对性,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本文从全球化、社会转型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论述弘扬民族精神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遇和挑战,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1-0276-02
  作者简介:张慧双(1992-),女,汉族,河南内乡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及内涵
  “民族精神”一词,源于18世纪德意志盛行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它是对某一地域范围内所形成的共同精神的概括。我国最早揭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字出自梁启超所著——《中国魂安在乎》。他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论述,可以概括为:重和谐、重统一、重团结、重爱国、重人文。梁启超对民族精神的概述与我国当代的民族精神有相通性。尽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全部的历史的产物,但是它绝不是固化的、僵死的东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中,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民族精神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推动作用。将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既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脉络。
  二、弘扬民族精神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民族精神是对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但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已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不同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信仰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假借多元化浪潮之名,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其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企图通过意识形态输出和文化植入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全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第一,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利益的驱使,在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推行其价值理念,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不仅动摇了其社会主义信念,而且削弱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直接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第二,国家主权受到挑战,爱国主义精神弱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扬“全球民主化”口号,鼓吹人权高于主权,造成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理解的混乱。一方面,大学生认同民族精神,维护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在西方国家人权高于主权思想的影响下,难以激起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普遍认同和理解,民族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思想受到质疑。第三,大众传媒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催化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众传媒推行其价值观念,这种发达的传播手段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学生获得、占有、传播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不再依靠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受教育者凭借其占有多元化的信息得以与教育者相抗衡,不再相信教育者宣扬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难以深入人心。
  (二)社会转型的双重效应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新旧体制的相互胶着、市场经济导致的利益分化以及多元化时代带来的价值观冲突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产生了强烈而深远的影响。第一,社会体制的变革弱化了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在社會转型的特殊时期,新旧体制相互碰撞,旧的制度逐渐瓦解,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新体制取代旧体制必然面临巨大的困难。新旧体制的矛盾和冲突不仅影响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格局的变革,还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弱化了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精神,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下降。第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创造力。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地位也随之提高,追求个人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热衷于寻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甚至演变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使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利益遭到重创。而传统的民族精神则强调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的典型代表。随着极端个人主义的传播和蔓延,必然会对民族精神造成严重的损害,动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第三,价值观的冲突制约了民族精神的整合力。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冲突集中表现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的碰撞。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也存在落后的价值观念,如封建主义的“君权至上”、“三纲五常”等阶级思想,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的价值观相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高,西方价值观念也随之传入我国,中西方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容易引发社会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冲突,造成社会混乱。
  (三)传统文化的两面性
  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类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精神支柱,是各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和谐友善的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考虑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合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这些文化理念既可以保持本民族特色,又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理想,坚定爱国主义信念。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根植于封建社会的土壤中,掺杂着许多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如专制迷信、官僚主义、男尊女卑等,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若不彻底扫除封建文化残余,必将阻碍思想进步,动摇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地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消极影响。
  三、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路径
  (一)全球化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机遇
  民族精神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力日益深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第一,全球化促进大学生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在多元化价值观浪潮中,教育者可以通过中西方价值观念对比,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创新性理解,激发大学生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共鸣,情感上的共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落实。[3]第二,全球化加深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全球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现实素材。全球化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了新平台,西方多元化价值观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互交织、相互碰撞,不仅为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多样化的素材,还为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提升创造空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精神的培育开辟渠道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开阔眼界、转变思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全面落实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精神的培育开辟了重要渠道,为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日益提高,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思想,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壮大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内在动力。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对于高校来说,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就是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以民族精神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建设。具体来说,首先,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次,大力维护稳定的制度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最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第一,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识别哪些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哪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一致,而哪些是被历史淘汰的,哪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悖的等等。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第二,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价值理念,例如“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第一个规定就是爱国,这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求完全一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当国家受到侵犯时,大学生有责任向社会传递爱国主义思潮。第三,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育人功能。传统节日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觀的重要媒介。教育者应挖掘传统节日中的教育资源,提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尊重、认可本民族的文化。
  在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建设中,应始终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开放的胸怀、敏锐的眼光,合理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2.
  [3]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桩基础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桩基础检测的准确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样本时要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保存运输样本要谨慎小心,避免外
“我希望战斗的结果是人们背后提起我,不是和书记闹绯闻的女人,而是一个拒绝了书记且辟谣成功的女人!”rn李春天是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当地百姓瞩目的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
摘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因此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目前,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液体,主要用于工业发展,因此石油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但是在我国,石油资源广泛的分布在西部地区,而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是在东部,因此需要对石油进
文学上的晚唐亦如政治上的晚唐,诗人们身上背负着忧国忧民的情感,他们受着时代的局限性,也只能“一声长叹”.历代王朝的覆亡,汇聚了诸多原因,主观原因有时归结为统治阶级内部
期刊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亚行贷款项目开始投入到各地区,这些资金的投入对弥补地方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推动地方经济和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世亚行贷款在使用、管
伴随当前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理念,很多建筑墙体新型节能保温材料被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让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性能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长期对我持敌视和遏制的态度,而与苟安台湾一隅的“中华民国”残余政权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