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小果型花生新品种徐花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花1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08年选育的以中间材料徐9135-14(油料所31269×徐州68-4)作母本,中果型早熟品种花28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择选育而成的早熟小果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外观品质优良、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2013年1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通过,建议在黄淮海、华北花生产区种植。该文综述了早熟小果型花生新品种徐花17号的选育进程、产量表现、品质特性及品种优缺点,并详述了徐花17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花生;徐花17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56-02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Peanut Cultivar Xuhua 17 with Small Fruit Type and Early Maturing
  SUN Donglei, WANG Xiaojun, BIAN Nengfei et al
  (X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zhou, Jiangsu 221121)
  Abstract Xuhua 17 is a new variety bred by X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Xuhuai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in 2008, with material Xu913514 (Youliaosuo 31269×Xuzhou684) as female parent, early maturing variety Hua28 as male parent, through sexual hybridization, bred by pedigree selec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early maturity, good appearance, resistance to disease and drought resistance, wide adaptability.Admitted by the National Peanut New Variety Identification Committee in January 2013, it was suggested planting in Huanghuai, North China peanut production area.The breeding process, yield performance, quality featu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Xuhua17 were reviewed,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was also elaborated.
  Key words Peanut; Xuhua 17;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
  徐花17號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08年选育的小果型花生新品种, 2009~2010年参加了小粒组国家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了小粒组国家北方片生产试验,完全符合国家鉴定标准,2013年1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1]。笔者现将徐花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
  1育种目标
  花生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我国是花生的主产区,北至东北3省,南至海南岛都有种植。花生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料作物。花生在对我国种植模式的调整、我国农产品国际地位和贸易的增强、广大人民用油消费的安全和稳定、土壤结构的辅助改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江苏省种植花生历史悠久,苏北地区种植面积比较大,之前的育种倾向于大果高油型花生。但是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地区种植花生,面积也在逐步扩大[1],花生成为该省的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其对鲜食花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花生的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选育中早熟小花生新品种尤为重要。作为鲜食和炒货型的中早熟小果型花生,徐花17号生育期短,口感更佳,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为此,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通过系统选育、有性杂交育成了小果茧型品种徐花17号,缓解了江苏省市面上缺少早熟小果型花生的现状。
  2选育进程
  2.1选育技术路线的确定
  花生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比较复杂,非人为因素条件下,几乎没有异花授粉可能。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殊生长方式也异于其他油料作物。基于花生的生物学特点,结合数年的花生选育经验,考虑花生的质量及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采用国内外最常用的系谱法选择杂交后代。从杂交的第1个分离世代选择单株,以后各世代都在优良系统中选择优良单株,一直到选择出稳定优良系统为止,然后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2.2选育过程
  1997年用自育的中间材料徐9135-14(油料所31269×徐州68-4)为母本,中果型早熟品种花2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图1)。1998年种植F1全留,1999年在F2选择单株,2000年在株行圃中挑选了5株整齐一致的单株混留,2001年进入鉴定圃,在鉴定圃中选择1个单株于2002年种成株行圃,秋季在株行圃中挑选了9株生长一致,荚果整齐的单株混留, 2003年进行性状鉴定,2004~2005年进行产量鉴定,2006~2008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3年试验结果表明,徐花17号不仅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13.8%,而且整齐一致,性状稳定。2009年申请参加全国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小粒组)。   3产量分析
  3.1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参加品系比较试验,综合3年数据,徐花17号荚果平均产量4 336.50 kg/hm2,比对照品种鲁花12增产13.80%,增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3.2区域试验2009~2010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小粒组),其中在2009年区试中,15个全国区域试验点平均荚果产量为4 026.90 kg/hm2,与对照鲁花12相比,增产12.59%;平均子仁产量达到2 979.90 kg/hm2,比对照鲁花12增产14.14%,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010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15个全国区域试验点平均荚果产量3 891.60 kg/hm2,平均子仁产量为2 790.90 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2增产10.69%和9.01%。综合2009和2010年2年数据,2009~2010年平均荚果产量为3 95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164%;2年平均子仁产量为2 88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158%,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3.3生产试验
  2011年参加全国花生(北方片)小粒组生产试验。在全国9个生产试验点中,徐花17号平均荚果产量达到3 505.80 kg/hm2,平均子仁产量2 591.10 kg/hm2,与对照品种花育20号相比,分别增产9.81%和11.55%。基本反映出该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广的特征特性。
  3.4大田生产示范结果2012~2013年在睢宁、贾汪、新沂3点进行连续2年的夏播多点试验,荚果平均产量达到4 909.50 kg/hm2,平均子仁产量达到3 609.00 kg/hm2,比对照徐花5号分别增产11.70%和13.40%。
  综合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大田示范结果,反映出了徐花17号在我国北方花生片区的早熟特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2],适宜在黄淮海、华北范围内种植和推广。
  4品质特性
  4.1品质数据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结果表明,徐花17号粗蛋白含量23.15%,种仁含油量50.66%[3],油酸含量44.6%,亚油酸含量35.5%,油亚比1∶27。脂肪含量、油酸亚油酸比值均较高,产值高,耐贮性好。
  4.2特征特性
  徐花17号属普通型早熟花生,生育期123 d左右。株型直立紧凑,株高37.6 cm、第1对侧枝长41.8 cm、总分枝数8.3条、结果枝数6.7条左右。叶片椭圆形,叶色绿。连续开花,花橘黄色。荚果茧型,网纹浅,种仁近圆锥形,种皮淡红色,无油斑,无裂纹,500 g果数796个,500 g仁数1 612粒,百果重176.7 g,百仁重75.2 g,出米率73.2%。徐花17号出苗整齐一致,植株紧凑直立,抗网斑病及叶斑病,花叶病毒病1级,抗旱性强,耐涝性和种子休眠性中等,适宜在江苏、河北、吉林、辽宁、河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等地花生主产区种植。
  5主要优缺点
  5.1优点
  5.1.1产量高。在全国北方片区试中30点次平均荚果产量为3 959.25 kg/hm2,平均子仁产量2 885.4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鲁花12增产12.12%和12.86%;在生产试验中9个试点平均荚果产量为3 505.80 kg/hm2、平均子仁产量为2 591.1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花育20号增产9.81%和11.55%。
  (2)外观品质优。属小果型品种,荚果茧型,果型整齐一致,双仁果率高,种近圆锥形,种皮淡红色,无油斑、无裂纹,饱满美觀。
  (3)综合性状较好。株型直立紧凑,株高适中,出苗整齐,长势强,叶色绿,抗网斑病和叶斑病,抗旱性强。
  5.2缺点种子休眠性中等,生产上要注意及时收获,防止收获过晚而引起发芽。
  6栽培技术要点
  6.1试验地选择
  徐花17号适于北方小花生产区推广种植,要获得高产最好选择种植于中等以上肥力、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重黏土不宜种植,前一季未种植过花生的茬地。
  6.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2~3 d,徐花17号为早熟品种,春播、夏播都适合,淮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起垄播种更有利于丰产。有些地区可结合地膜覆盖播种,需提前15 d,夏播适宜在6月中旬之前。在适宜的播期内抓住“冷尾暖头”天气尽早抢晴播种,春耕作鲜食花生栽培的可结合地膜覆盖。该品种植株紧凑直立,可适当密植,以增加有效株数,一般中肥地13.2万~16.4万穴/hm2,每穴2粒。
  6.3肥料运筹及浇水
  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基肥以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在中等以上土壤肥力下,需要增施有机土杂肥45~75 m3/hm2,底肥施80~115 kg/hm2尿素或碳酸氢铵275~325 kg/hm2,旋耕整地基肥以复合肥为主,施用量在400~650 kg/hm2范围即可,有条件的地块可施花生专用肥,施用量在650~750 kg/hm2。苗期一般不适宜浇水,花针期、结荚期干旱时及时浇水,以防土壤干旱影响果针入土,影响产量。
  6.4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播种前用50%多菌灵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预防茎腐病[2];花生苗期重点防治蚜虫、蓟马、枯萎病;中后期要注意防治斜纹夜蛾和卷叶虫等,一般掌握在斜纹夜蛾和卷叶虫的幼虫三龄前施药[4];花生生长后期如出现旺长,根据需要可调控旺长;封行之前,及时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在苗期、花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中后期要注意雨季排涝降渍。播种前与成熟期间注意诱杀田鼠。
  6.5适期收获
  从播种计算预计成熟期,及时观察荚果成熟程度,及时收获,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北方花生产区气温下降,植株生长衰退,叶色变淡,茎枝转为黄绿色,下部叶片逐渐脱落,大部分荚果内果皮呈现黑褐色的斑片即为成熟,可以收获。作鲜食果者可提早一些采收上市,以提高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张祖明,孙东雷,等.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徐花16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12): 126-127.
  [2] 王晓军,张祖明,王幸,等.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徐花13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9(3): 101-102.
  [3] 于洪波,于树涛,史普想,等.花生新品种阜花18号的选育与栽培[J].辽宁农业科学,2013(2): 84-85.
  [4] 郑奕雄,林少华,赵玉环,等.花生新品种汕油16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5(4): 43-44.
其他文献
摘要烟叶烤前虫源性异物属烤烟一类恶性异物,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尤为重要。黔南烟区烤前虫源性异物种类复杂。异物关键种类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的虫茧、半翅目蝽科的虫卵、同翅目蚜科的蜕皮及蜘蛛虫卵。黔南部分烟区个别年份夜蛾科害虫的虫茧发生偏重,烘烤后可随烤烟携入复烤环节,对烤烟品质已构成潜在威胁。烟叶虫源性异物防控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异物控制在烘烤之前。  关键词烤烟;黔南州;虫源性异物;夜蛾
期刊
摘要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全面回顾县域土地整治的探索过程,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为土地整治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肥城市土地整治历史悠久,发展基础牢固。新时期整治规范化、科学化与机构、法制建立健全并进,整治理念实现“三个转向”,取得7大成效,形成了“一张蓝图、两个统筹、三类项目、四套模式、五项制度、六个到位”的整治经验和历史传承、资源供需、
期刊
摘要[目的]为提高烟叶含水率的检测效率,建立平行板电容器测量烟叶含水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BXK、B3F、C3F、X2F、CSF、BSF 6个等级烟叶含水率与电容进行检测,研究不同等级烟叶含水率与测量电容值的关系,建立电容与烟叶含水率的对数模型。[结果] 以6种等级烟叶电容为基础建立的含水率对数模型为Y=A×ln(x)+B,其预测结果与采用烘箱法测定结果的拟合效果理想。[结论] 用平行板电容器测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农产品中的汞。[方法]采用水浴消解处理样品。[结果]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汞的检出限为0.031 μg/L,方法的精密度为0.9%,加标回收率在96.7%~110.0%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关键词水浴消解; 原子荧光光度法; 农产品; 汞  中图分类号S41-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
期刊
摘要通过浸溶试验,研究pH、有机质、铵态氮及氧化还原条件对矿区地下水中Fe(Ⅱ)转化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变量对铁元素溶出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佳溶出条件、最佳抑制条件。通过极差分析,发现pH对溶液中Fe(Ⅱ)浓度的影响最大,腐殖酸含量、氯化铵浓度次之;Fe(Ⅱ)最佳溶出条件为:pH 3,腐殖酸含量1.5 g/L,氯化铵浓度0。在此试验条件下,Fe(Ⅱ)的溶出浓度达到4.061 mg/L。F
期刊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潍坊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方法] 2014年在潍坊诸城进行了LY30604、LJ986、Y8182、QY201、贵烟6号、Y056和NC89 共7个品种(系)的比较试验,对7个烤烟品种(系)的主要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以及烟叶外观质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与NC89(CK)相比,LY30604和QY201综合表现较好;贵烟6号和Y056表现稍差
期刊
摘要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主要为硬蜱,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也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基于对莱姆病的研究现状,从莱姆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特征、诊断和预防控制等方面对莱姆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莱姆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莱姆病;病原学;流行病学
期刊
摘要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植物根际重要的益生菌,与宿主植物互作形成共生体,对宿主植物具有促生抗逆作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包括提高植物对干旱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逆境胁迫的抗性、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抵御病原菌生物胁迫等。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益生菌与宿主植物互作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抗逆性;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432.4+4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晚播小麦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苏麦8号小麦为试验品种,播种期分别为11月12日、11月18日、12月5日,播种量分别为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分析不同播种量处理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11月12日播种,播种量337.5 kg/hm2处理的小区倒伏严重,产量较低,其他处理产量均达6 000.0 kg/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高级氧化技术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方法] 采用臭氧、紫外和臭氧/紫外3种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结果] 每种处理方法都对江水中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紫外混合投加使用效果最好。在臭氧投加量为3.9 mg/L、紫外灯开启35盏(光照强度为124 μW/cm2)、pH为7.6 的条件下,水中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296%和62.8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