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拥有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游子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第三,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之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村居》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市生活,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诗中的田园风光,说它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民风纯补;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点拨之后,大家达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
  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认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燥了,心境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以及“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不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通过教学,最终让学生明白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其他文献
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运用,对提高工程施工实际安全性及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是保障工程施工作业规范化进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以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
【摘要】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来源,而成本控制是其生存基础。监理工作在保证企业施工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投入。在监理工作中对工程资金的使用进行分析,找出实际之初于投资目标间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监理工作吸纳了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管理要素,能够强化施工企业人员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有效增加企业工程收益,减少成本投入。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列举的教师心理问题的数字真的让人忧虑:①23%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②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教师因心理问题给学生造成的伤害也很令人痛心。产生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也众所周知:社会压力的增大;家长期望值的过高;素质教育的高要求;教师的低社会活动能力等各种原因,使教师自己的不稳定情绪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心理问题的增加。  我们常常看到学校的教育宗旨里有这样一句话:
暖通空调是现代建筑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办公营造了舒适的环境.暖通空调的安装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如果在设备安装期间没有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或是施工人员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允许流转在《物权法》起草过程中曾引起过激烈争论,最终《物权法》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为今后的立法留下了空间。时至今日,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不仅为实践所突破
基于2001年到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了分城乡的中国居民消费函数模型,通过计量模型方法的研究发现:考虑交互作用后,城乡收入差距、房价均会引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下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正向智能化、集成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机械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还会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对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的管理探究,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维修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