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铺垫”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运用已有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老师们致力于精心设计各种“复习铺垫”,以便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识,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一、巧用“头脑风暴”式铺垫。造就知识生长点
  
  [案例]苏教版数学十二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
  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在教学例题之前,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复习铺垫: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问题: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棵树是苹果树的3/4,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用方程解)
  在学生解答之后,教师对有关用方程解答“和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再放心地抛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全班同学几乎不约而同地列出了一模一样的方程。待这一方法通过以后又提示引导学生“还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解答呢”,接着又按部就班地让学生用比的方法来解答此题。
  [思考]像这种细致周到的知识技能铺垫。仅仅是为了顺利获取结论而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地设计好套路。让学生往里钻。原本充满挑战、能够很好锻炼学生思维的、具有较大探索空间的新问题被简单化、程式化了,学生不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在自我建构知识,没有参与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毫无疑问这样的复习铺垫是包办代替式的。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因此,“复习铺垫”的设计要恰到好处地造就学生的知识生长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上例中,如果把两道复习题改为:“看到梨树棵数是苹果树的3/4,你会想到什么?”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头脑风暴”式的铺垫,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学生必须调度各自已有的经验,他们有的想到“梨树占3份,苹果树占5份”;有的想到“苹果树是梨树的3/4”;有的想到“梨树占总数的3/7,苹果树占总数的4/7”……那么接下来的例题学习,他们就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建构新知,答案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自然会在主动探索中发现“转化”策略的魅力所在,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复习铺垫是不具有实效性的”。复习铺垫应既联系旧知,又对应新知的再创造,要努力让学生经历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思维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数学情感得到相应的培养。
  
  二、制造“认知冲突”式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苏教版数学第九册第六单元“认识公顷”的复习设计。
  在复习了三年级学过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后,出示了这样一组信息:
  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是1700000平方米。
  北京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000平方米。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0000平方米。
  2004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0000000000平方米。
  师:谁能把小明记录的信息快速准确地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生读题略)
  师:读了、听了这一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读起来太麻烦了。
  生2:我感觉上气不接下气的,很难受。
  生3:我感觉听起来也不顺耳。
  生4:我想写起来零太多,肯定容易出错。
  师:平方米是我们学过的最大的面积单位了,用它来记录面积都这么麻烦,那怎么办?
  生1:我们要学比平方米还大的面积单位。
  生2:我们应该学习新的面积单位了,因为生活中有更大的土地面积。
  师:你知道比平方米还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吗?
  生1:应该是公顷吧。(可能预习过)
  生2:可能是公亩或亩吧。(可能在报刊上看过)
  生3:平方千米。(也许在电视上看过或听大人说过)
  [思考]这个复习铺垫环节的设计,首先复习在之前已经认识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个较小的面积单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表面面积切入,唤醒学生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回忆与再认。然后通过让学生亲自读一读、听一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较大土地的面积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最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还感觉到不方便、不简洁,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时的学生可能会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地猜出他们听说过或看到过的面积单位“亩”、“平方千米”,也可能会猜到是“公顷”,但却不一定清楚这些面积单位的真正意义。这时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趁势引领他们走进探究的氛围之中。
  三、找准“心理实效”式铺垫,把握课堂关键时间
  [案例]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的复习设计。
  教师在学习十几减9前,设计了3个复习环节。
  (1)凑十游戏。
  师:我们先玩一个凑十游戏,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对口令。
  教师先说。学生回答,主要是复习10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6。
  生:我对4。
  (2)口算谁最棒!
  师:这有几个题目。看谁算得快。
  教师出示20以内的加法算式。学生口答。
  教师出示:9 7。
  学生快速回答:16。
  (3)十几的组成。
  师:老师还有几张卡片,看谁能填对。
  教师出示:15分成10和几。
  学生快速回答:5。
  复习之后,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十几减9。探究算法。
  [思考]一年级的学生本来自制力低,注意力只有很短的时间。如果复习占用的时间过长必定会影响新知学习的最佳时间。复习铺垫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要干脆利索直奔主题。在此阶段学生已把“十的组成”背得烂熟。并且在新授中用处不大,因此可以省略。复习铺垫的内容不一定要在新授前全部安排,可以穿插在学习过程中。例如,当学生计算十几减9说算理时,用到把15分成10和5,教师可以就此复习“你在做题时用到了十几的组成?老师这有几张卡片,看谁会答得对又快?”这样就势复习也未尝不可。
  复习铺垫看似简单,时间又短,其实常常会与整节课的成败之间形成很大的关联。铺垫内容如果把握不住重点,则成了纯粹的时间浪费;有时虽然把握住了重点,但时间上过于拖沓,则会大大影响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时间和效果;如果内容展开方式不当,可能也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复习铺垫”是浓墨重彩,还是惜墨如金,亦或是不着一笔,要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只要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而不纯粹是为了让学生顺利获得结论而设计,我们的“复习铺垫”一定会浓妆淡抹总相宜的。
其他文献
名师档案    潘文彬,男,1966年生,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副校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20多年来,他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了“灵动而实在”的教学风格,撰写并出版了《走在语文路上》《潘文彬讲语文》等著作,在《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上
我们奋斗的地方    2009年2月,我们徐州的五名支教教师被派往徐州对口援建的四川省绵竹市富新镇学校支教。富新镇位于绵竹市北,距离绵竹市区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初到之时是颇为惊诧的:印象中的千疮百孔早已不复存在,只在深入小巷之中才可从几间濒临坍塌的危房中寻出地震的踪迹,但这里处处悬挂着标语,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谢徐州人民的关怀”“大爱无疆,感谢有你”等等,正是它们在提示着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大
[课前活动]    出示一个大正方形(如图一),并把它平均分成了A、B、C、D四块,在A、B、C三块中又选择了完全相同且面积相等的一部分涂上阴影。  请学生思考问题:  ①将A部分的空白部分平均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很快便发现了答案,只需要添一条线即可(如图二)。  ②将B部分的空白部分平均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同样学生们也很快便发现了答案(如图三)。  ③将c部
据说,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我是不太赞同这种观点的,且不说文学旨趣不可简单以性别来划分,王小波与周国平,狂放不羁与平静深邃,都是需要读者在一定的岁月磨砺和生活积淀之后,才能真正读懂的。而男生与女生,都太年轻。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管年轻与否,都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讲台上一站,谈经论道,挥斥方道,总有几分成熟的老夫子气质。然而医者难自医,教者难自教,枯
从1989年到2008年,“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20年来,每一次“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都是一次全省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每一次“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讲学活动,都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省师资大培训。2008年11月7日至9日,在“教海探航”20岁生日的盛大庆典中’江苏教育报刊社与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共同策划、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内容,为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呈上了“
试题呈现:    (一)埃及的金字塔(节选)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
[摘 要]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 具体教学中,问题设计路径主要有四步: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构建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能力;推进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参与;主动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内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设计;路径分析  学则须疑. 问题是引导课堂走向,启迪学生思考,推进教学深入的重要载体. 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还能成为课堂的最大亮点. 遗憾的是,不少数学课堂上,虽有问
周卫东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我们以很多的启迪。    1 能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规律首先是一个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应该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数学知识内在的机理。这节课中,周老师能准确把握本课中最核心的问题,诸如“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跟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平移的次数 1”、“为什么平移的次数=总数-每次框住的数”等,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对问题、对规律达到了理解的水平
只要访问过圣布拉辛中学(St,Blasien),就很难忘却她优美的身姿:群山环抱中的一弯峡谷,绿得发黑的密密森林,霞光万道之下的静谧小城,古老完美的巴洛克式教堂。伴着山溪围着教堂的庄重校园。  圣布拉辛中学是我校在德国的伙伴学校,位于德国南部的巴登一符腾堡州的圣布拉辛市,这里就是俗称的黑森林地区,学校1596年成立于瑞士,1859年搬迁至奥地利,1934年搬迁至德国,现有学生910人,分布在5—1
总之,求解函数综合题对学生运用函数、几何的性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其中的直角存在性问题,则需要利用运动的观点来看待. 解析时需合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函数曲线的坐标知识来构建图形模型、代數方程,实现问题的直观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