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只有对本学科教学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手段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学生学的索然无味。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电脑真实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多媒体课件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如“雾里看花”,所以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①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③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④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三、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时时处处控制着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1.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初中生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怕出错,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一篇课文,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七根火柴》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各抒己见。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收到了双倍效果!
2.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①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学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②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③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④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⑤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
作文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应当这样:①提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②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③可改两周一篇为一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④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
3.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一、改进教学手段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学生学的索然无味。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电脑真实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多媒体课件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如“雾里看花”,所以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①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③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④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三、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时时处处控制着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1.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初中生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怕出错,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一篇课文,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七根火柴》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各抒己见。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收到了双倍效果!
2.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①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学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②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③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④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⑤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
作文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应当这样:①提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②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③可改两周一篇为一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④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
3.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