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5h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四项能力,又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四个重要方面。在这四项能力中,“听”又是摆在首位的。“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根据美国P.T.Ratkin的文章介绍:在美国,成年人获得语言信息的技巧约有45%的时间用之于听,36%的时间用之于读,9%的时间用之于写。这些数字有力地说明了听和说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随着广播、电视、电话、电脑等电子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听的素质变得日益重要。“听”不是一种消极的接受信息的活动,而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语义和语法诸方面),通过自己听的素质的潜能,从音流中获得信息的一种积极的活动。“听”是一种迅速正确辨音解意、理解语义,并对听到的信息做出评价反应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能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听的素质的潜能。例如:灵敏的听觉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辨析弱读、连读或相近的语音形式,有助于接受快速的微弱、含混的音流并提炼出准确的信息。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我一直研究和思索的问题。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授听力方法
  
  在向学生讲了以上所阐述的听力的重要性之后,我就教学生训练听力以及做听力题的一些技巧。
  1、在监考老师放录音磁带之前争取时间通览题目,熟悉题型,了解题目的大意和要求,这样就可有目的地去听。
  2、在遇到较难的题目或生单词而没有听懂时,要舍得放弃,切不可死缠住这一题或这一个词而导致后面的题目都没有听到。
  3、要有自信且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强化语音训练,过好语言关
  
  1、糾正语音。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听起来较含糊,如果你自己的发音不准确,就无法听清和听懂别人的英语。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上讲明英语的读音规则,如辅音连缀、元音的轻读和重读、音群、停顿及连读等等。在我每次教授新单词时,一定要求学生根据音标念准每个单词并反复地跟读模仿单词磁带,校准发音,纠正错误。此外,在学生练习口语时,提醒他们注意发音,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监听,如发现错误就及时纠正。
  2、注意发音较特殊的单词。如:south和southern词根虽相同,但读音完全不同,而且southern的读音较特别。
  3、掌握单词在语流中的各种变化。句子末尾的单词在陈述句中常常念降调,而同一个单词在疑问句中又念升调了。例如:
  I can answer your question.
  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这两句中的question一词听起来似乎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单词,且意思也相同。
  4、经常归纳、总结同音词。在英语词汇表中,有许多同音词。例如:sun(太阳)和son(儿子)的音标均为/sΛn/;hair(头发)和hare(兔子)的音标均为/hεэ/……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时,我教他们利用语境,即上下文去判断。例如:
  (1)He caught a big _____ in the forest.
  (2)Her _____ is black and long.
  A、 hairB、hare
  学生利用语境,很快就知道第一题选B, 第二题选A。
  
  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劳逸相结合
  
  所谓“精听”就是听清材料中的字字句句,体会材料的语音语调;“泛听”就是听清材料的大意即可。材料中每个单元的第四课中都有听力训练练习,让学生反复听磁带,直到听清每个句子并能正确地做出练习题。之后,我又让学生听一句写一句,直至将全篇文章写出来。然后进行朗读和会话练习。这样,既练习了听力又练习了笔头功夫,同时朗读和口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日积月累,学生的脑子里贮存的英语句子就增多了。另外,我还把其它配套练习的听力材料、《走遍美国》等其它素材作为“泛听”材料,只要求学生听懂大意即可。有条件的学生还利用mp3或随身听来收听英语广播节目。
  
  四、积极鼓励,正面引导
  
  对于听力水平较高的或有进步的学生,我及时进行表扬,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保持较高的兴趣。对于那些听力效果较差的学生,我帮助他们找原因,消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的学生不但能适应英语课堂教学,而且能听懂外籍老师的英语,和他们进行较流利的对话,在学校英语角、听力比赛等活动中表现得都很出色。
其他文献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组织好应用题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应用题不像式题那样按照运算规则计算即可,其数量关系往往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因此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又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要组织好应用题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题材要来源于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  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即“学以
期刊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把黑板比较精确地画下来,并说明画图的步骤。在学生们交流画图方法时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比例尺是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在这种学习
期刊
教师激趣引思、训练习题的变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下面以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第一课时《射线、直线和角》为例,说明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期刊
一、营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的个性倾向,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的“趣”点,利用多媒体营造形象、生动的情景,能使教学变得富有情趣,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例1:教学□+□=11时,课件显示两只小木偶计算□+□=11,画面配音启发:“两只小木偶会变魔术,它们的手中藏着许多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猜它们是几吗?比一比,看谁最聪明,本
期刊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义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0册第80页。  2、教材所处地位: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前面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对其掌握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约分、通分的学习。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弄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和联系。(2)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4、教学目标:(1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遇到实际问题我们都要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得出问题的解。解题时,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问题,不断挖掘解题潜能、拓宽思维、增强应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问∠C是多少度
期刊
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是令部分教师头疼的问题。现在,我国教育正由“应试”向“素质”转轨。那么怎样才能使之行之有效地走下去呢?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看来,并非全是这样。即使文化水平再高,让一个一点不懂课堂艺术的人上课,我看学生未必能够获得一碗水。所以,作为教师,除了掌握文化知识之外,关键还在于学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民族创新能力。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贯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发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个人的体会是:平凡的数学问题要变换形式,使呆板的操作程序具有“
期刊
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和利用生活素材,实现文本与生活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色彩。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中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结构是逐步构建起来的,它的发展起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唯一可能的联络点
期刊
中学生相对来说思想基础及学习基础较薄弱,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健全的审美素养对他们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素养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和艰苦的,这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其中,老师应担当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知识学习中融入情感而得以熏陶,使学生具备今后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