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的孩子耐挫能力堪忧,他们需要的不是颐指气使的语言命令,不是铿锵有力的指指点点,而是班主任的真情向导,是班主任雷厉风行地与他们同行,需要班主任能拨动他们的心弦。班级管理不是约束,不是强压,更不是妥协;良好的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关爱是心灵的“添加剂”
在班级管理中不难发现,学生进入中学后,在逐渐成人化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满口大道理,对学生作用不大。不是他们不愿意听;而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班主任说的话他们都懂。他们需要的不是颐指气使的语言命令,不是铿锵有力的指指点点,而是班主任的真情向导,需要班主任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在学生生涯中,他们渴求老师的脉搏和他们一起跳动,奏出他他们满意的生命音符,他们才会信服老师、信服班主任,才会愿意进步,愿意为这个班级加油。所以越是走向成年化的学生,他们越会觉得班主任对他们很重要。因此,班级管理不是约束,不是强压,更不是妥协。
教育实践中不难看出,家庭温暖严重缺失的孩子,惧怕老师叫家长。笔者所在班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只要他犯错,老师需要找家长交流,他便会要求老师“坚决不能请家长” 。当意识到自己犯错误时,他甚至“央求”老师不要请家长。当自己无法兑现承诺,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犯时,听老师说要请家长,他便认错、保证加痛哭流涕,一再跟老师承诺:“我一定好好学,一定考个好成绩。如果真的没考好,到那时候您再告诉我家长吧。”姑且先不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其对请家长抵制的态度,就应该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其家庭背后对他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让一个孩子可以对班主任如此苦苦哀求,让一个大男孩居然为了不让老师见家长到痛哭流涕的程度。老师见家长真的那么可怕?可怕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如果我们把生命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爱称之为维生素,就不难发现,这类孩子是心理严重缺维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首先对家庭没有信任感,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家长的爱;其次,老师对他的苦口婆心作用也不大,好像对老师的爱也感受不深。自己犯了错,听到班主任叫家长就要塌天一般,说明对于班主任和家长没有信任。不难想象,家长也许经常是这样教育他的:“我给你吃好穿好,如果你学心不好,别怪我对不起你。”诸如此类等等,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阴影。这样的孩子对学习一定没有动力,因此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一定要从家人或者老师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获得坚持的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引领才有可能走出一条正确的求知之路,而这类孩子缺失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此时班主任不是不能叫家长,是必需要见其家长,而且是与他的父母同时约见。当然第一不能在家里,在家里容易让家长有想法,如果家长果真如推测的那样自以为是,家访的效果会适得其反;第二也不能在学校,万一孩子(一再抵制老师见家长)看见老师没有守信用叫家长,以防闹出什么偶发事件。最好的地点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大家更能开诚布公、以诚相见。当然见家长的目的不是告状、更不是逼迫家长监督或处罚孩子,而是和家长一起商讨孩子的教育大计。
班主任可以开门见山地告诉家长,孩子在中学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家长专制或者配合不好,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反作用;同时提出他们的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但是还不是很严重,只要家长配合一定可以解决问题;顺便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及近阶段家庭有没有影响孩子的事等。一方面告诉母亲:母爱如水,要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温暖而不是纵容;同时告诉父亲:父爱如山,父爱是博大而宽容的,同时又是严肃的,让父亲成为儿子精神的靠山。请父亲回家后一定郑重其事坐下来,和儿子来一次男子汉和男子汉的对话。谈话要民主,要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体谅孩子的倾诉或者抱怨,让孩子从父亲身上得到力量。同时父母亲口告诉孩子:過去的一切都过去了,大家一起向前看;你长大了,父母相信你的每一个正确决定,相信你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足够的鼓励和信任正是中学生心理的空缺。其实精神的动力需要媒介,父母的信任,真诚就一定可以打动孩子,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家长的配合一定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态度的转变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家长的信任、真诚和爱就是孩子心理的维生素,如果说家庭问题是这类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那么班主任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引导,就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孩子的教育只有解决思想问题后,才能达到“有的放矢、水到渠成”的目的。
呵护是成长的“润滑剂”
孩子犯错,没有“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之说。最主要的是两种原因:一是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二是有得过且过的想法。小艾就是这样的孩子,首先他自己有些懒惰,对学习的目的性模糊,经常强迫别人代写作业,而且威胁代写作业的同学不能告诉老师和家长。如果老师没有对这种行为背后的危害分析透彻,仅对其简单的批评或者叫来家长,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此时,班主任就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孩子,可直言不讳的告诉他:强迫同学代写作业,还威胁不让同学告诉老师是剥削加无赖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唾弃的行为,一定不是男子汉的作为,只有小人才这样干。同学帮你隐瞒是同学讲情谊,老师包容你是老师对你的宽容之爱,如果拿大家的爱和宽容成为你一错再错的筹码,最终会让大家看不起你,让友谊和爱更远的离开你。之所以要说出如此严肃的话,就是能从深层次让他认识这种行为的不道德之处,而遮遮掩掩只能让其越陷越深。
其次,还可以告诉他,既然你管不住自己,让错误越陷越深,那么老师愿意惩罚自己对你教育不当。老师可以安排时间帮助你,你现在有两种选择:第一,你每天放学后,在办公室做完作业再回家,无论多晚,老师都会陪你并与你一起回;第二,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回家可以完成作业,你可以回家做,但是第二天一早必需把各科作业拿给我检查。如果不思改正依然完成不了或者再找同学代做,以后必需在校完成作业再回家,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根深蒂固的顽疾,采用非常手段,方能根治问题。对于习惯不好或者意志不坚强的孩子,老师的有力手段,是孩子行为转变的润滑剂,可以促使孩子更快更好走上正轨。 首先,这些不是胁迫;其实老师有很多办法给孩子“加油”。放学后孩子往往会饿,老师可以给孩子到杯水,准备点小零食。事实证明,初中的孩子更容易被感动,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在孩子作业出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作业按时完成了,也要及时鼓励。学习进步了,可以悄悄告诉家长,给孩子发一张进步奖,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用成功推动成功,成功永远是成功之母。
活动是班级的“助推剂”
经常会听到学生一些抱怨:“中学好无聊啊,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读书一点意思没有。”这样的声音,相信所有的班主任都会听到。中学生也是孩子,他们也需要放松,也需要有益的活动,而活泼的班级主题恰恰是给孩子的心理注入活力的最好形式。
班级活动,是通向学生心灵的一扇门,是浇灌学生情感的雨露,是抚慰学生灵魂的春风,是滋养学生理想的沃土,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是班级管理的试金石。因此班级活动应丰富多彩。“丰富”一方面是主题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形式的多样化。
实践中,可以按着常规活动的主题分类积累素材,如爱国主义、感恩父母、人际关系、励志成功、生涯规划、学习方法、纪律意识、心理健康、爱情观念等。当然,还可以在这些大主题下面再细分类,比如“学习方法”这一大类就可以继续分为语数外等各科学习方法,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如何提高记忆的速度和精度,如何改善课堂注意力,科学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按所积累素材的形式进行分类:名言、诗歌、美文、故事、图片、音乐、视频等。因为,积累丰富鲜活的德育素材的过程也是形成教育特色的过程。建设德育素材库:德育视频、教育电影、优秀歌曲、每日寄语、智慧故事、励志美文、班会课件、晨会演讲、管理妙招、专家讲座、经典著作、教育案例,建立班级活动“十大工程”(包括著作、电影、讲座、视频、新闻人物与班会故事)等。
方法是转化的“催化剂”
教育专家认为,爱学生就会想出教育学生的办法来。对学生的爱不是嘴上的一句话,而是心里的一根针——因为爱学生,才会出现被孩子种种行为随时随刻刺疼的感觉,痛了才会产生智慧、想出办法、施以爱心。
笔者认为,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就会有50个精彩的故事;如果用一种方法去教育50个孩子,那么一个精彩故事也写不出来。有的老师说:这些故事我在班级讲过,有些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卢梭说:“小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可以试想一下,即使是成人也有忘记的时候;因此,要因人而异,多说几次,强化几次,多采用几种招数,个别学生还要单独交流;直至一件事,人人入心,人人遵守,作为班主任才算把这件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即便如此,班主任还是不能把问题束之高阁,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复做错一件事,惯性在差生身上的显现尤为突出。所以班主任要准许学生“小反复”。善于反思总结,有了管理的智慧,有了智慧的反思,才能续书精彩的叙事;教师在教育中的智慧,就是班主任能力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育毕竟是慢功夫,无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家长、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各种适合孩子的方法齐头并进,孩子成长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就不再是难题,班级管理就一定能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活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羅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翠园中学)
关爱是心灵的“添加剂”
在班级管理中不难发现,学生进入中学后,在逐渐成人化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满口大道理,对学生作用不大。不是他们不愿意听;而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班主任说的话他们都懂。他们需要的不是颐指气使的语言命令,不是铿锵有力的指指点点,而是班主任的真情向导,需要班主任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在学生生涯中,他们渴求老师的脉搏和他们一起跳动,奏出他他们满意的生命音符,他们才会信服老师、信服班主任,才会愿意进步,愿意为这个班级加油。所以越是走向成年化的学生,他们越会觉得班主任对他们很重要。因此,班级管理不是约束,不是强压,更不是妥协。
教育实践中不难看出,家庭温暖严重缺失的孩子,惧怕老师叫家长。笔者所在班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只要他犯错,老师需要找家长交流,他便会要求老师“坚决不能请家长” 。当意识到自己犯错误时,他甚至“央求”老师不要请家长。当自己无法兑现承诺,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犯时,听老师说要请家长,他便认错、保证加痛哭流涕,一再跟老师承诺:“我一定好好学,一定考个好成绩。如果真的没考好,到那时候您再告诉我家长吧。”姑且先不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其对请家长抵制的态度,就应该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其家庭背后对他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让一个孩子可以对班主任如此苦苦哀求,让一个大男孩居然为了不让老师见家长到痛哭流涕的程度。老师见家长真的那么可怕?可怕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如果我们把生命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爱称之为维生素,就不难发现,这类孩子是心理严重缺维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首先对家庭没有信任感,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家长的爱;其次,老师对他的苦口婆心作用也不大,好像对老师的爱也感受不深。自己犯了错,听到班主任叫家长就要塌天一般,说明对于班主任和家长没有信任。不难想象,家长也许经常是这样教育他的:“我给你吃好穿好,如果你学心不好,别怪我对不起你。”诸如此类等等,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阴影。这样的孩子对学习一定没有动力,因此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一定要从家人或者老师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获得坚持的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引领才有可能走出一条正确的求知之路,而这类孩子缺失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此时班主任不是不能叫家长,是必需要见其家长,而且是与他的父母同时约见。当然第一不能在家里,在家里容易让家长有想法,如果家长果真如推测的那样自以为是,家访的效果会适得其反;第二也不能在学校,万一孩子(一再抵制老师见家长)看见老师没有守信用叫家长,以防闹出什么偶发事件。最好的地点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大家更能开诚布公、以诚相见。当然见家长的目的不是告状、更不是逼迫家长监督或处罚孩子,而是和家长一起商讨孩子的教育大计。
班主任可以开门见山地告诉家长,孩子在中学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家长专制或者配合不好,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反作用;同时提出他们的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但是还不是很严重,只要家长配合一定可以解决问题;顺便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及近阶段家庭有没有影响孩子的事等。一方面告诉母亲:母爱如水,要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温暖而不是纵容;同时告诉父亲:父爱如山,父爱是博大而宽容的,同时又是严肃的,让父亲成为儿子精神的靠山。请父亲回家后一定郑重其事坐下来,和儿子来一次男子汉和男子汉的对话。谈话要民主,要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体谅孩子的倾诉或者抱怨,让孩子从父亲身上得到力量。同时父母亲口告诉孩子:過去的一切都过去了,大家一起向前看;你长大了,父母相信你的每一个正确决定,相信你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足够的鼓励和信任正是中学生心理的空缺。其实精神的动力需要媒介,父母的信任,真诚就一定可以打动孩子,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家长的配合一定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态度的转变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家长的信任、真诚和爱就是孩子心理的维生素,如果说家庭问题是这类孩子问题产生的根源,那么班主任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引导,就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孩子的教育只有解决思想问题后,才能达到“有的放矢、水到渠成”的目的。
呵护是成长的“润滑剂”
孩子犯错,没有“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之说。最主要的是两种原因:一是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二是有得过且过的想法。小艾就是这样的孩子,首先他自己有些懒惰,对学习的目的性模糊,经常强迫别人代写作业,而且威胁代写作业的同学不能告诉老师和家长。如果老师没有对这种行为背后的危害分析透彻,仅对其简单的批评或者叫来家长,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此时,班主任就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孩子,可直言不讳的告诉他:强迫同学代写作业,还威胁不让同学告诉老师是剥削加无赖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唾弃的行为,一定不是男子汉的作为,只有小人才这样干。同学帮你隐瞒是同学讲情谊,老师包容你是老师对你的宽容之爱,如果拿大家的爱和宽容成为你一错再错的筹码,最终会让大家看不起你,让友谊和爱更远的离开你。之所以要说出如此严肃的话,就是能从深层次让他认识这种行为的不道德之处,而遮遮掩掩只能让其越陷越深。
其次,还可以告诉他,既然你管不住自己,让错误越陷越深,那么老师愿意惩罚自己对你教育不当。老师可以安排时间帮助你,你现在有两种选择:第一,你每天放学后,在办公室做完作业再回家,无论多晚,老师都会陪你并与你一起回;第二,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回家可以完成作业,你可以回家做,但是第二天一早必需把各科作业拿给我检查。如果不思改正依然完成不了或者再找同学代做,以后必需在校完成作业再回家,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根深蒂固的顽疾,采用非常手段,方能根治问题。对于习惯不好或者意志不坚强的孩子,老师的有力手段,是孩子行为转变的润滑剂,可以促使孩子更快更好走上正轨。 首先,这些不是胁迫;其实老师有很多办法给孩子“加油”。放学后孩子往往会饿,老师可以给孩子到杯水,准备点小零食。事实证明,初中的孩子更容易被感动,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在孩子作业出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作业按时完成了,也要及时鼓励。学习进步了,可以悄悄告诉家长,给孩子发一张进步奖,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用成功推动成功,成功永远是成功之母。
活动是班级的“助推剂”
经常会听到学生一些抱怨:“中学好无聊啊,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读书一点意思没有。”这样的声音,相信所有的班主任都会听到。中学生也是孩子,他们也需要放松,也需要有益的活动,而活泼的班级主题恰恰是给孩子的心理注入活力的最好形式。
班级活动,是通向学生心灵的一扇门,是浇灌学生情感的雨露,是抚慰学生灵魂的春风,是滋养学生理想的沃土,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是班级管理的试金石。因此班级活动应丰富多彩。“丰富”一方面是主题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形式的多样化。
实践中,可以按着常规活动的主题分类积累素材,如爱国主义、感恩父母、人际关系、励志成功、生涯规划、学习方法、纪律意识、心理健康、爱情观念等。当然,还可以在这些大主题下面再细分类,比如“学习方法”这一大类就可以继续分为语数外等各科学习方法,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如何提高记忆的速度和精度,如何改善课堂注意力,科学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按所积累素材的形式进行分类:名言、诗歌、美文、故事、图片、音乐、视频等。因为,积累丰富鲜活的德育素材的过程也是形成教育特色的过程。建设德育素材库:德育视频、教育电影、优秀歌曲、每日寄语、智慧故事、励志美文、班会课件、晨会演讲、管理妙招、专家讲座、经典著作、教育案例,建立班级活动“十大工程”(包括著作、电影、讲座、视频、新闻人物与班会故事)等。
方法是转化的“催化剂”
教育专家认为,爱学生就会想出教育学生的办法来。对学生的爱不是嘴上的一句话,而是心里的一根针——因为爱学生,才会出现被孩子种种行为随时随刻刺疼的感觉,痛了才会产生智慧、想出办法、施以爱心。
笔者认为,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就会有50个精彩的故事;如果用一种方法去教育50个孩子,那么一个精彩故事也写不出来。有的老师说:这些故事我在班级讲过,有些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卢梭说:“小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可以试想一下,即使是成人也有忘记的时候;因此,要因人而异,多说几次,强化几次,多采用几种招数,个别学生还要单独交流;直至一件事,人人入心,人人遵守,作为班主任才算把这件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即便如此,班主任还是不能把问题束之高阁,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复做错一件事,惯性在差生身上的显现尤为突出。所以班主任要准许学生“小反复”。善于反思总结,有了管理的智慧,有了智慧的反思,才能续书精彩的叙事;教师在教育中的智慧,就是班主任能力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育毕竟是慢功夫,无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家长、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各种适合孩子的方法齐头并进,孩子成长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就不再是难题,班级管理就一定能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活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羅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翠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