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型热电保障系统在内燃机车上的应用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热电保障系统是内燃机车上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是给内燃机车在寒冷的季节提供预热,供电等功用,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电保障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应用特性等。
  【关键词】热电保障;预热;供电;节能
  一、概述
  内燃机车在运用中为了保证内燃机车柴油机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内燃机车柴油机的冷却水、机油和燃油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寒冷地区,为了保证冬季运用中处于待机状态的内燃机车,能够随时起动投入运行;因此,必须防止此内燃机车的冷却水、机油和燃油因温度降低而导致柴油机冷却水的冻结、机油粘度过高及燃油泄蜡等现象的产生。所以,为保证在冬季运用中,内燃机车的冷却水和机油的温度都在柴油机起动时所需的要求范围内(国产内燃机车240、280系列柴油机对机油和冷却水的温度均要求在20℃以上)。为此,在国产的内燃机车上均设置了预热系统,传统的预热系统以预热锅炉为主导,而新一代的热电保障系统正是预热锅炉的更新换代产品,相对有更好的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
  二、新型热电保障系统的结构原理
  基本结构参考图1及图2,系统由一台独立的辅助柴油发电机组、热交换器、电加热器、循环泵、变电与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柴电机组产生热能及电能,是系统的能量来源;热交换器负责回收柴油机的“废”热,以及将热量在不同流体之间相互转移;循环泵用于实现机车冷却水与辅助柴油机废气、机车燃油、机油之间的强迫对流换热;电加热器负责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为系统所需的热能;变电系统负责提供热电预热系统及机车所需的各种制式电源;控制系统使整个系统协调一致进行工作。
  三、新型热电保障装置的特性
  新型热电保障系统较传统的装置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先进性
  1.系统热效率高。系统总的热效率≥88%,这是因为系统充分利用辅助柴油机工作时排出废气的余热热能、循环水热能、循环机油热能及发电机发出的电供电加热器产生的热能,使系统总热效率提高到≥88%。
  2.系统功能多样:①加热功能:系统对内燃机车的冷却水、机油、燃油及司机室进行预热保温,使冷却水、机油的温度保持在柴油机启动所需温度范围;系统对内燃机车高、低温冷却水系统同时预热保温,确保机车整个循环水系统不发生冻机事故;采用高效的板翅式热交换器代替原有的燃油预热器,这样不仅可保证要求的燃油温度,而且在寒冷地区可实现低烧工程,有很大的经济效益。②供电功能:系统可提供380V(AC)、220V(AC)、110V(DC)的交直流电源,以满足下列用电需要:循环冷却水、机油、燃油加热的用电;110V直流、蓄电池充电;380V交流空调机供电,从而可省去价格贵、可靠性差的空调逆变器;220V交流电,用于冰箱、微波炉、取暖器、饮水器等电气设备;及循环水泵、机车燃油泵和辅助机油泵、机车照明的用电。
  3.系统除对内燃机车冷却水进行电加热外,好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燃油、机油的电加热或油-水换热加热方式
  4.系统操作全自动控制:按设定的顺序先后加热水、机油、燃油,使其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
  5.系统保护装置功能完善,确保了系统工作安全、可靠、长效。
  (二)经济性
  1.节约燃油。采用小功率柴油发电机组替代内燃机车柴油惰转打温,小功率柴油发电机组每马力小时油耗为5-6kg ,仅为机车柴油机空载油耗的28%-38%。
  2.降低燃油标号,减少燃油成本支出。系统设置有燃油电加热器,系统工作对燃油进行循环加热,保证机车燃油输送泵出口的油温始终报考在要求温度范围。这样可以用0#柴油代替-10#、-20#、-30#柴油,仅此一项,一年节约的燃油费用就十分可观。
  3.改善内燃机车柴油机的燃烧状态,减少环境污染。用本系统替代机车柴油机惰转打温,不仅消除了内燃机车空转打温时,因柴油机燃烧不良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同时,由于本系统能使内燃机车柴油机一直处于热机状态,柴油机燃油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从而彻底消除运转机车柴油机因冷态启动而燃烧不良,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
  (三)安全可靠性。首先,该系统采用了各种机、电、液保护措施,以确保系统本身工作安全可靠;其次,改系统为相对于机车的独立装置,即使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机车运行安全。
  (四)成熟性。本装置已经在部分铁路局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改进型也已经在部分机务部门进行了装车试用,并已经完成了在北京铁路局的立项试验。各项运用和试验都表明,这是一项十分成熟的实用节能环保新技术,为机车运用部门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东风11型内燃机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东风8B型内燃机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资格预审是国际、国内招标投标工作的重要步骤,对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对资格预审进行量化管理,选出诚实可信的投标单位,本文运用了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多目标智能加权灰靶决策,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招标投标 资格预审 多目标智能加权灰靶决策  一、引言  资格预审是资格审查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在招标前对潜在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这个程序,可以保障投标人的
期刊
【摘 要】标本馆和标本是文明社会的产物。植物标本馆又被称为植物标本室,是用于收集和存放植物标本资料的机构。标本资料是某些研究的基础。例如: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物学研究。标本资料对地理和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植物标本的制定过程一般由采集、干燥、装订、贴标签等步骤组成。依照这种方法制成的标本,将会被按照规定的方法存放在标本柜中,如果保存方法得当,这些标本可以存放数百年依然有研究价
期刊
【摘 要】菊池宽(1888—1948)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父归》是菊池宽著名的独幕剧,于1917年1月第四次《新思潮》复刊后发表,然而当时未受到认可。1920年10月,名演员市川猿之助在新富座第一次公演此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此,菊池宽一举成名,《父归》也成为了其代表作之一。为了更好了解菊池宽的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本文主要以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为角度考察作者的写
期刊
【摘 要】以赛亚·伯林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在《自由论》中驳斥了决定论,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提出疑问——如果真的能够必然带来一个完美社会,人们为什么还要为这种不需要人努力也会到达的幸福的终点牺牲性命呢?他的责难建立在对极权主义的担忧和批判上。虽然有失偏颇,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不完全是他说的样子,但是这种批判对于我们站在时代的语境中,正确阐释马克思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期刊
【摘 要】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也可叫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流量经营成为了通信运营商继语音通话之后新的重点业务。流量需求的快速增长为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能否改变现有的营销模式,创新经营方式,直接影响到运营商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在介绍了流量经营背景后,重点介绍了流量批发销售方案,最后总结了该方案的优势所在。  【关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技术以其高带宽、高可靠性和强大的OAM能力成为用户接入网的主流技术。分层QoS(HQoS)与传统的一层QoS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可以将调度队列划分为如物理级别、逻辑级别、应用或业务级别等多个调度级别,每一级别可以使用不同的特征进行流量管理。这样通过不同级别的队列调度,实现了多层次的流量管理,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运营商实现多用户、多业务的服务管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通信工程作为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行业,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发展通信工程传输技术,从而保障信息传输的快捷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本文简要介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几种常见类型,进而分析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通信工程 传输技术 ASON 应用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通信工程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利用,要想得到更大发展就需要不断改进
期刊
【摘 要】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网络越来越普及,作为媒介融合的产物之一,网络视频成为大多数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给电视媒体带来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改变了人们以往被动观看电视的模式,实现了视频网络按需观看和随看随停的需求,这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网络视频的定义和特征着手,分析了电视媒体对网络视频应用与开发的必要性,指出了电视媒体在网络视频应用和开发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应用与开
期刊
【摘 要】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与准高速化方向的迈进,为保证有效的人机控制和提高运输效率,要求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技术构成先进的铁路通信网。主要介绍了在现实的铁路通信工程建设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 通信;工程 建设  一、铁路传输技术  (一)SDH传输技术  SDH是取代PDH的新数字传输网体制,主要针对光纤传输,是在SONET的标准基础上形成的。它把信号固定在帧结构中,复用后
期刊
【摘 要】时延测量和拥塞控制对于网络的管理、协议开发与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列出了时延和拥塞控制的概念以及产生的相应机理,并提出了应对的算法。对于网络时延测算软件的设计,本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TCP 往返时延 拥塞控制  一、概念简介  TCP协议实现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功能,可以保证数据的有序可靠的到达目的端。因此,目前网络传输层中多数的应用均釆用TCP协议进行。  往返时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