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本地区实现小康的工作。为感受小康的脚步,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重庆渝西经济走廊的大足县,就该县为实现小康提出的“工业强县、旅游富县、农业稳县”的具体做法进行了采访。因县委书记、县长正在为小康目标的实现奔走繁忙,县委、县政府便委托县委副书记裴智同志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裴智副书记对我们谈到: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镇、五金铸造基地、锶盐化工重镇、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三产稳步发展
通过采取一系列结构调整举措,大足三产结构从1997年的32.9∶34.6∶32.5调整为2002年的23.8∶36.3∶39.9,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县委、县政府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建成农业五大产业,即枇杷、生猪(PIC品种)、冬菜、优质粮油、笋竹。“三大区域性”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良好,产业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农业种植结构由粮食生产为主转向粮经饲全面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由种植业为主转向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工业企业内引外联和嫁接改造步伐加快,锶盐化工、五金机电、汽摩配件、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持续发展,重点企业不断壮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逐年走高。
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提档。新建龙水五金旅游城等各类市场16个,新增市场和商业网点面积20.9万平方米,城乡市场繁荣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17830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比1997年提高8个百分点,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大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立足于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势头日趋强劲。大力整治发展环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3%,创五年来的最高纪录。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走高,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位居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增长26.5%。城乡消费日趋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853万元,增长30.7%,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12.6%,也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年。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年提出“招商引资年”,明年又定为“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年”。五年累计引进投资项目135个、资金10亿元、企业80户。外贸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累计实现自营出口创汇2627万美元、出口交货值3.9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五年城镇开发建设面积245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1平方公里增加到20平方公里。新建农民新村47个,改扩建农房490万平方米。新建县城五星大道、北环二路、南环路、龙水幸光大道等城市道路66.4公里,县城宏声文化广场、3万吨水厂、滨河公园等一批公益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濑溪河县城段综合整治抓紧建设,县城、龙水、邮亭等城镇灯饰工程逐步推进,城镇功能日渐完善。大足县被列为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龙水镇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复隆镇横店新村被评为中国经济特色村。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明显加强。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万余处,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大力实施长防林、天保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24.5%,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
城乡人民生活迈上新水平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3元,年均分别增长15.9%、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0.2亿元,年均增长2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1997年的11.8平方米、21.5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21平方米、30平方米。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教育、旅游等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就业和再就业工程顺利推进,累计帮助6610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指导11820名城镇待业人员实现就业。以“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为骨架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02年全县88298人次城镇低收入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三个市定贫困乡实现整体越温脱贫,农村贫困人口由1997年的5.3万人下降到2002年1.7万人。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实事项目和民心工程,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未来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新世经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2005年,富民兴县取得新的进展,经济综合指标达到或超过渝西地区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城乡人民过上基本的小康生活。
第二步,到2010年,富民兴县取得新的突破,经济综合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乡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
第三步,到2020年,富民兴县迈上新的台阶,经济综合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城乡人民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的五年,对于实现大足新的振兴至关重要。新一届政府总的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改革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开放战略、工业化战略、旅游带动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7%;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庆大突破,产业的结构比达到15∶45∶40,实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保持投资强劲增长势头,累计固定资产达到1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1%;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4.86亿元,年均增长15%,力争突破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0元,年均分别增长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总体经济实力、城镇化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已真切地感受到那越来越近的小康脚步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的渝西名县,一定会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全面小康一定能够实现。
裴智副书记对我们谈到: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镇、五金铸造基地、锶盐化工重镇、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三产稳步发展
通过采取一系列结构调整举措,大足三产结构从1997年的32.9∶34.6∶32.5调整为2002年的23.8∶36.3∶39.9,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县委、县政府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建成农业五大产业,即枇杷、生猪(PIC品种)、冬菜、优质粮油、笋竹。“三大区域性”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良好,产业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农业种植结构由粮食生产为主转向粮经饲全面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由种植业为主转向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工业企业内引外联和嫁接改造步伐加快,锶盐化工、五金机电、汽摩配件、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持续发展,重点企业不断壮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效益指数逐年走高。
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提档。新建龙水五金旅游城等各类市场16个,新增市场和商业网点面积20.9万平方米,城乡市场繁荣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17830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比1997年提高8个百分点,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大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立足于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势头日趋强劲。大力整治发展环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3%,创五年来的最高纪录。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走高,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位居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增长26.5%。城乡消费日趋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853万元,增长30.7%,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12.6%,也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年。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年提出“招商引资年”,明年又定为“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年”。五年累计引进投资项目135个、资金10亿元、企业80户。外贸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累计实现自营出口创汇2627万美元、出口交货值3.9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五年城镇开发建设面积245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1平方公里增加到20平方公里。新建农民新村47个,改扩建农房490万平方米。新建县城五星大道、北环二路、南环路、龙水幸光大道等城市道路66.4公里,县城宏声文化广场、3万吨水厂、滨河公园等一批公益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濑溪河县城段综合整治抓紧建设,县城、龙水、邮亭等城镇灯饰工程逐步推进,城镇功能日渐完善。大足县被列为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龙水镇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复隆镇横店新村被评为中国经济特色村。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明显加强。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万余处,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大力实施长防林、天保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24.5%,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
城乡人民生活迈上新水平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3元,年均分别增长15.9%、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0.2亿元,年均增长2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1997年的11.8平方米、21.5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21平方米、30平方米。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教育、旅游等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就业和再就业工程顺利推进,累计帮助6610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指导11820名城镇待业人员实现就业。以“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为骨架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02年全县88298人次城镇低收入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三个市定贫困乡实现整体越温脱贫,农村贫困人口由1997年的5.3万人下降到2002年1.7万人。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实事项目和民心工程,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未来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新世经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2005年,富民兴县取得新的进展,经济综合指标达到或超过渝西地区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城乡人民过上基本的小康生活。
第二步,到2010年,富民兴县取得新的突破,经济综合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乡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
第三步,到2020年,富民兴县迈上新的台阶,经济综合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城乡人民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的五年,对于实现大足新的振兴至关重要。新一届政府总的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改革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开放战略、工业化战略、旅游带动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7%;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庆大突破,产业的结构比达到15∶45∶40,实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保持投资强劲增长势头,累计固定资产达到1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1%;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4.86亿元,年均增长15%,力争突破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0元,年均分别增长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总体经济实力、城镇化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已真切地感受到那越来越近的小康脚步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的渝西名县,一定会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全面小康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