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东 510000)
【摘要】 素质教育前提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生应具备包括有: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抽象概括归纳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上,识别出各种能力依赖的载体,同时也揭示出综合能力培养的规律性,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素质教育;物理学习综合能力;“三主一心”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28-01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核心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功能。笔者认为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应包括有: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抽象概括、归纳能力等。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1.1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课堂上生动的演示实验可以像磁体吸铁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只对生动形象的事物产生观察的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他们对似乎平淡的现象进行搜索观察的兴趣,经常地介绍一些科学家们从通常人们视而不见的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故事,以及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观察而发现真理的故事,像伽利略、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的故事,常常会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刻下座右铭。
1.2 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对某一个现象进行观察时,应首先从整体来观察,以获得一个大体的轮廓印象;然后再从各个方面和各部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运用分析的方法找出现象各局部的主要特征;进而注意各方面、各局部的联系,最后获得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
1.3 要注意培养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揭发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常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并不显见,而非本质的现象却常常布下迷雾,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会上当受骗,发现不了规律。例如,让学生观察上转体的实验是很有意思的。当轨道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倾斜的表面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把双锥形旋转体放在倾斜轨道的中段上时,学生不假思索地预言旋转体一定向轨道低端运动。但实验的结果恰恰和他们的预言相反,似乎出现了河里的石头滚上坡的怪现象。这“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学生好奇,激发他们重新仔细观察,从轨道的侧面看看,再从它的上方向下看看;看看旋转体的形状,再看它在轨道上运动时与轨道的联系,原来“反常”的现象并不反常。表面上看,旋转体从轨道的低端滚到了高端,实质上它的重心却是从离地面的高端运动到了低端,它并不曾逃逸物理规律的指挥。这个实验教育学生,为了不造成错觉,在观察事物各部分时,必须细致入微,明察秋毫;在观察整体时,又必须把各部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排除表面次要的因素,将本质的特征显露出来。
1.4 要引导学生特别留神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稍纵即逝的现象、偶然出现的现象以及在由量变转到质变的关节显示出来的现象: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不要放过那些稍纵即逝和不引人注目的现象。例如,在浮沉子的实验中,应注意浮沉子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在学习静电感应以后,用起电盘给验电器带电,试探学生是否疏忽了教师用手指触电盘这一动作……。
2 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1 明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部分来研究,每个部分各有其特殊性,遵从不同的物理定律或定理。这些定律或定理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不能任意搬用。明确问题的性质就是明确问题所属门类,从而明确哪些定律对它适用,哪些不适用。
2.2 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物体机械运动的变化是在力作用下发生的,因此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是最基本的环节,质点力学、刚体力学、静力学、动力学都是如此。
2.3 采取有效的方法步骤:力学按研究方法分为矢量力学和分析力学,中学物理采用矢量力学方法从力的作用来讨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复杂体系必须用隔离法分解为许多个体,然后逐个分析其受力情况后再进行综合研究。因此,矢量力学中隔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从隔离中看联系,看物体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分析力学采用能量方法。在中学物理中,能量方法主要体现为能量转换与守恒这一基本定律。功能关系可由运动定律导出,同时采用能量守恒定律比较方便。
3 自学能力的培养
3.1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物理学科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及中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生理特征,在每单元的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在教静电学之前,笔者曾做过棉球飞舞的演示实验。当感应起电机起电时,棉球在两电极之间来回飞舞。棉球飞舞的原因是什么呢?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气体性质之前,我们做了气体急剧膨胀化雾的实验,学生纷纷议论说,这雾是怎么形成的呢?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积极钻研教材。
3.2 指导学生自学。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前,发给学生自学提纲,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提纲自学。中学物理的重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我们在提纲中比较重视物理概念是怎样引出来的,规律又是在什么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3.3 根据自学情况组织课堂讨论,加强信息反馈。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自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材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加强信息反馈,同时也进一步促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当然,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除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 抽象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4.1 写课堂小结和单元总结:新课授完或一个单元结束后,通常是教师小结或总结。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或总结。起先是老师给出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进行归纳,然后逐渐放手,最后要求他们独立进行总结,作为作业。
4.2 进行解题小结:习题解答是检查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好坏的试金石,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真正消除“题海战术” ,可以在习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写解题小结,以便学生解题后,歸纳总结出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目的。
4.3 运用比较法归纳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将规律相同或类似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公式,进行归纳比较,以便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4.4 通过实验分析归纳规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中物理的很多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例如讲“电源”时:①可以先把一块铜板和一块锌板浸到稀硫酸溶液中去(组成伏打电池),使小灯泡发光;另外,演示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然后启发学生,从能的转化观点得出:“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启发学生通过抽象,把伏打电池、手摇发电机等具体的名称、形状、颜色等非本质属性去掉,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两个所有电源都有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再通过概括,把这两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形成“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概念。在这基础上就可进一步引出“电动势”这一物理量,那是为了“量度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物理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 殷传宗《物理教育学研究》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6年
[3] 乔际平、徐佩珺《物理教育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
[4] 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5]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年
[6] 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海潮出版社 1993年
【摘要】 素质教育前提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生应具备包括有: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抽象概括归纳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上,识别出各种能力依赖的载体,同时也揭示出综合能力培养的规律性,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素质教育;物理学习综合能力;“三主一心”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28-01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核心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功能。笔者认为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应包括有: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抽象概括、归纳能力等。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1.1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课堂上生动的演示实验可以像磁体吸铁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只对生动形象的事物产生观察的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他们对似乎平淡的现象进行搜索观察的兴趣,经常地介绍一些科学家们从通常人们视而不见的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故事,以及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观察而发现真理的故事,像伽利略、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的故事,常常会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刻下座右铭。
1.2 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对某一个现象进行观察时,应首先从整体来观察,以获得一个大体的轮廓印象;然后再从各个方面和各部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运用分析的方法找出现象各局部的主要特征;进而注意各方面、各局部的联系,最后获得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
1.3 要注意培养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揭发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常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并不显见,而非本质的现象却常常布下迷雾,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会上当受骗,发现不了规律。例如,让学生观察上转体的实验是很有意思的。当轨道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倾斜的表面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把双锥形旋转体放在倾斜轨道的中段上时,学生不假思索地预言旋转体一定向轨道低端运动。但实验的结果恰恰和他们的预言相反,似乎出现了河里的石头滚上坡的怪现象。这“反常”的现象引起了学生好奇,激发他们重新仔细观察,从轨道的侧面看看,再从它的上方向下看看;看看旋转体的形状,再看它在轨道上运动时与轨道的联系,原来“反常”的现象并不反常。表面上看,旋转体从轨道的低端滚到了高端,实质上它的重心却是从离地面的高端运动到了低端,它并不曾逃逸物理规律的指挥。这个实验教育学生,为了不造成错觉,在观察事物各部分时,必须细致入微,明察秋毫;在观察整体时,又必须把各部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排除表面次要的因素,将本质的特征显露出来。
1.4 要引导学生特别留神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稍纵即逝的现象、偶然出现的现象以及在由量变转到质变的关节显示出来的现象: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不要放过那些稍纵即逝和不引人注目的现象。例如,在浮沉子的实验中,应注意浮沉子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在学习静电感应以后,用起电盘给验电器带电,试探学生是否疏忽了教师用手指触电盘这一动作……。
2 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1 明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部分来研究,每个部分各有其特殊性,遵从不同的物理定律或定理。这些定律或定理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不能任意搬用。明确问题的性质就是明确问题所属门类,从而明确哪些定律对它适用,哪些不适用。
2.2 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物体机械运动的变化是在力作用下发生的,因此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是最基本的环节,质点力学、刚体力学、静力学、动力学都是如此。
2.3 采取有效的方法步骤:力学按研究方法分为矢量力学和分析力学,中学物理采用矢量力学方法从力的作用来讨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复杂体系必须用隔离法分解为许多个体,然后逐个分析其受力情况后再进行综合研究。因此,矢量力学中隔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从隔离中看联系,看物体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分析力学采用能量方法。在中学物理中,能量方法主要体现为能量转换与守恒这一基本定律。功能关系可由运动定律导出,同时采用能量守恒定律比较方便。
3 自学能力的培养
3.1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物理学科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及中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生理特征,在每单元的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在教静电学之前,笔者曾做过棉球飞舞的演示实验。当感应起电机起电时,棉球在两电极之间来回飞舞。棉球飞舞的原因是什么呢?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气体性质之前,我们做了气体急剧膨胀化雾的实验,学生纷纷议论说,这雾是怎么形成的呢?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积极钻研教材。
3.2 指导学生自学。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前,发给学生自学提纲,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提纲自学。中学物理的重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我们在提纲中比较重视物理概念是怎样引出来的,规律又是在什么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3.3 根据自学情况组织课堂讨论,加强信息反馈。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自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材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加强信息反馈,同时也进一步促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当然,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除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 抽象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4.1 写课堂小结和单元总结:新课授完或一个单元结束后,通常是教师小结或总结。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或总结。起先是老师给出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进行归纳,然后逐渐放手,最后要求他们独立进行总结,作为作业。
4.2 进行解题小结:习题解答是检查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好坏的试金石,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真正消除“题海战术” ,可以在习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写解题小结,以便学生解题后,歸纳总结出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目的。
4.3 运用比较法归纳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将规律相同或类似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公式,进行归纳比较,以便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4.4 通过实验分析归纳规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中物理的很多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例如讲“电源”时:①可以先把一块铜板和一块锌板浸到稀硫酸溶液中去(组成伏打电池),使小灯泡发光;另外,演示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然后启发学生,从能的转化观点得出:“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启发学生通过抽象,把伏打电池、手摇发电机等具体的名称、形状、颜色等非本质属性去掉,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两个所有电源都有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再通过概括,把这两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形成“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概念。在这基础上就可进一步引出“电动势”这一物理量,那是为了“量度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物理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 殷传宗《物理教育学研究》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6年
[3] 乔际平、徐佩珺《物理教育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
[4] 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5]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年
[6] 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海潮出版社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