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徵明其人
文徵明,初名璧,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元文俊卿之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享年90岁。因其先父为衡山人,所以自号“衡山居士”,后世亦称“文衡山”。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同时期的祝允明、王宠和陈道复为当时名震当朝的书法大家。刻有《停云馆帖》,诗文集《莆田集》等。
文徵明出身于世宦家庭。高祖文俊卿曾任元朝元帅。祖父文洪开始,以读书为官成为整个家族的价值取向。文徵明的祖父文洪中过举人,做过涞水县学教谕;文徵明的父亲文林也是进士,最高任温州知府。所以,文氏从小家境还算富裕,文徵明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为其今后读书习文、学书、作画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文徵明在幼年时期并不聪慧,7岁才能站立,八九岁时话还说不清楚。其子文嘉在《先君行略》记云:“少时,外若不慧,然敦确内敏,虽在童穉,人不敢易视。”文徵明少年时跟随父亲宦游,先后认识了唐寅、祝允明、都慕等人。文徵明早年喜欢上书画也是受唐寅和祝允明的影响,常与他们切磋笔法、画法。他19岁考中县里的生员。史载,文徵明书法不佳,因而被判为三等。这件事对文徵明打击很大,因此痛下决心学习书法。他先是从沈周学画,22岁学书从李应桢,后又从吴宽学文,这几位皆是文父好友。李应祯是文氏好友祝枝山的岳父,书法以欧阳询为宗,平正端庄。自从拜李应祯为师后,李应祯要求他学习书法一定要尊古法,学习以二王正统为代表的法帖,不希望文徵明沾染北宋如苏轼、米芾等尚意书风。可见,追随李应祯后,文徵明学书的基本途径从宋人转向晋唐。其子文嘉亦云:“公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又云:“公少拙于书,刻意临学,亦规模宋元,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文徵明临写智永《千字文》,且非常用功。马宗霍《书林纪事》记载:“徵明独临写《千字文》,曰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受师辈教导,文徵明学习书法从智永回到王義之等人的经典法帖,旁及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以及后来的赵孟頫书法。所以,文徵明的行草书受二王系统影响颇深。
文徵明的书法,还得益于与祝允明、王宠、唐寅等人的交游,特别是前二人。文徵明与祝允明互相探讨书法,他们二人都尊崇古文,都认为楷书是学习行草书的基础,都特別注重楷书的临习。文徵明在《祝希哲草书赤壁赋》中云:“盖楷法既工,则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圣名世,所谓无本之学也。余往与希哲论书颇合,每相推让。”这些话充分说明了文氏对楷书学习的重视。不仅是祝允明,吴门书派的其他人如王宠等人亦是在小楷书写上下了大工夫的。文徵明经常临习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及钟繇《宣示表》等。他对赵孟頫的小楷也非常赞赏,比较赵孟頫《常清静经》(图1)和文徵明所写此篇(图H),可知他书法风格受到赵孟頫的影响。总之,文徵明的小楷风格基本是受上述这些名家名作影响,其中又融合了一些唐人小楷的笔法,从而形成了清浅如许、温纯精绝、清爽峻拔的风貌。
二、文徵明小楷书风
文徵明书法各体兼擅,尤其以小楷、行书为最擅。明代朱谋堊《续书史会要》称其:“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评者云如风舞瓊花,泉鸣竹涧。”在众多书体中,唯独他的小楷最为世人称道,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
他早年学欧阳询,虽得险劲而失主板滞。后又取法王義之《黄庭经》《乐毅论》,师法智永的灵动活泼,后遍临唐代诸家及赵孟頫等人,最终形成了他清新爽健的风格。文徵明传世小楷作品众多,著名的有《高士传》《赤壁赋》《后赤壁赋》《醉翁亭记》《老子列传》《雪赋》《归去来兮辞》《离骚经》等等。在传世作品中,《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等属于早期作品,故赵松雪面貌较多,体势偏扁,起笔多露锋出尖。53岁时,由苏州巡抚李充嗣将其推荐给朝廷,嘉靖二年授“翰林院待詔”,因受时局限制,颇兼时体,渐趋整齐。晚年作品已入化境,毫无懈怠之笔。文徵明小楷风格虽然在早、中、晚三个时期各个阶段都不同,但却恰恰反映了他一生在小楷上所下的功夫。王世懋曾用一段话评价文徵明一生小楷的变化:“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然行笔未免涩强,其最称合作者,以字行后五六十也。”然而,文徵明却认为自己的小楷60之前是“滞弱”的,直到晚年方知用笔。近90岁时,仍作小楷,对小楷的追求,让人钦佩之至。以下就文徵明小楷作品简单作一介绍和分析。
《落花诗册》(图3)是文徵明早年小楷作品的代表。书作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此时文徵明35岁。该作是文徵明抄录沈周《落花诗》10首。身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老年丧子作赋以寄托哀思,吴中人士对此作皆有唱和。另外,沈周、唐寅等人也都有落花诗册书作流传后世。此册笔力劲健,笔画瘦挺均匀,因文徵明22岁时从李应祯学书,所以此书蕴涵了李应祯“入笔尖峭,锋棱外露”的笔意。如王世懋评价:“初名璧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此作是难得的件文氏早年的书法作品。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是文徵明68岁(1538)时所作。这时期的作品可谓已渐趋于化境,气韵生动。此册楷书全作结构谨严,起笔爽利,收笔大方,刚中寓秀,笔画粗细变化自然,可以称得上是自首至尾无一懈笔,无
率笔之处,此册可见其此时的功力和对技巧的把握已经特别纯熟。
《老子列传》(图4)与《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这两件作品书写时间仅相差年,因此风格上也比较统一。《老子列传》款詈:“嘉靖戊戌六月十有九日,为北山鍊师补书此传,于是余年六十有九矣。欧阳公常言,夏曰据案作书,可以消暑忘劳。然余挥汗执笔,只觉烦苦尔。”可知,此作写于文徵明69岁,当是时作者极其病困无聊,然小楷书法依然点画精到,结字精美,笔墨运用自如,舒展有度,清雅之至。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也是古今书法家所喜书的题材。文徵明《后赤壁赋》题款:“嘉靖三十年”,他81岁,书法清劲苍润,一丝不苟,既体现了其艺术功力,又可见其笔法之变化。《前赤壁赋》(图5)小楷遒劲秀拔,《后赤壁赋》(图6)则已见瘦劲苍老,但无衰败之气。点画利落干净,横撇夸张伸展,结体秀密巧妙,略具隶书笔意,为文氏小楷作品中的精品。 《雪赋》为文徵明81岁时书,是文徵明晚年作品,可谓“人书俱老”。此作品笔法沉着,稳健凝重,无丝毫衰朽之气。与中年作品迴昇,严谨之中见散淡,劲利之中见虚和,时出行书笔意,全篇生动活泼。八九十岁尚能作蝇头小楷,在元朝以后可谓首屈
指。文徵明82岁时写《欧阳修醉翁亭记》(图7),用笔刚劲有力,笔画转折处自然流转,呈现方笔之势,遒劲有力。全文精整挺秀,精妙。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著名篇章,反映了他弃官归隐田园后的心境。文徵明晚年不止一次抄录过此篇文章,从这种反复书写而又刻意精心的创作态度中不难看出他晚年闲适平淡、颐养天年的安宁心态。“辛亥九月十一日,横塘舟中书。徵明。时年八十又二。”可知,《归去来兮辞》(图8)是文徵明82岁所书。作者虽以小楷抄录长篇,但却无界格,更显其平易自然、清逸俊雅、空灵流动的特点。其笔法虽出自《黄庭经》《乐毅论》,显得清俊儒雅,但结体的方整紧劲、字势的修长俊逸又受欧书的影响。通篇字体的大小、间距、行气无不贯通一气,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笔,这对于一位高龄老者来说尤为难得。王世贞《宾州山人四部稿》记录文氏早晚必书小楷一篇为曰课,可见其积学功深。此件作品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氏所书《前赤壁》《后赤壁赋》卷相比,虽然创作年代不同而笔法有异,但均为文氏小楷书杰作,反映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小楷书风貌。
除上述作品外,写于嘉靖年间的《滕王阁序》《洛神赋》《陈情表》《前后出师表》《万岁通天帖》等等这些作品都是文徵明小楷书法的颠峰之作,在此就不——介绍。总之,文徵明小楷起笔不忌露锋,这一点与晋唐人写经不谋而合。明代是崇尚帖学的时代,人们常把那种含混的效果当咸含蓄古朴。文徵明不一定临摹过写经,但他却能透过拓墨看到古人的笔法,与魏晋写经墨迹相结合,这正是文徵明的长处所在。他的小楷作品从整体上来讲,法度严谨,端秀超逸,浑然天成。因此,他的诸多小楷作品,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小楷的优秀范本。
文徵明书法影响广泛,其学生陈道复、周天球、王宠、王稚登等都从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其中周天球、王宠受其影响尤深。王宠小楷代表作庄子《逍遥游》(图9)是为一例,起笔尖露、清逸俊雅、笔画飞动、灵动活泼。
文氏书法无论是在当朝还是对后世其地位都是颇为显著的。后人评价不一,但大多以褒奖居多。不过,也有认为文徵明小楷笔法太露,以入筆尖细为病,如明项穆说他:“笔气生尖,殊乏蕴致。”董其昌论衡山书法,也说他用笔尖利,缺少内蕴。不过不管怎么说,文徵明小楷书法始终是我们学习明人书法不可逾越的一位大家。
(责任编辑:田红玉)
文徵明,初名璧,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元文俊卿之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享年90岁。因其先父为衡山人,所以自号“衡山居士”,后世亦称“文衡山”。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同时期的祝允明、王宠和陈道复为当时名震当朝的书法大家。刻有《停云馆帖》,诗文集《莆田集》等。
文徵明出身于世宦家庭。高祖文俊卿曾任元朝元帅。祖父文洪开始,以读书为官成为整个家族的价值取向。文徵明的祖父文洪中过举人,做过涞水县学教谕;文徵明的父亲文林也是进士,最高任温州知府。所以,文氏从小家境还算富裕,文徵明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为其今后读书习文、学书、作画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文徵明在幼年时期并不聪慧,7岁才能站立,八九岁时话还说不清楚。其子文嘉在《先君行略》记云:“少时,外若不慧,然敦确内敏,虽在童穉,人不敢易视。”文徵明少年时跟随父亲宦游,先后认识了唐寅、祝允明、都慕等人。文徵明早年喜欢上书画也是受唐寅和祝允明的影响,常与他们切磋笔法、画法。他19岁考中县里的生员。史载,文徵明书法不佳,因而被判为三等。这件事对文徵明打击很大,因此痛下决心学习书法。他先是从沈周学画,22岁学书从李应桢,后又从吴宽学文,这几位皆是文父好友。李应祯是文氏好友祝枝山的岳父,书法以欧阳询为宗,平正端庄。自从拜李应祯为师后,李应祯要求他学习书法一定要尊古法,学习以二王正统为代表的法帖,不希望文徵明沾染北宋如苏轼、米芾等尚意书风。可见,追随李应祯后,文徵明学书的基本途径从宋人转向晋唐。其子文嘉亦云:“公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又云:“公少拙于书,刻意临学,亦规模宋元,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文徵明临写智永《千字文》,且非常用功。马宗霍《书林纪事》记载:“徵明独临写《千字文》,曰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受师辈教导,文徵明学习书法从智永回到王義之等人的经典法帖,旁及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以及后来的赵孟頫书法。所以,文徵明的行草书受二王系统影响颇深。
文徵明的书法,还得益于与祝允明、王宠、唐寅等人的交游,特别是前二人。文徵明与祝允明互相探讨书法,他们二人都尊崇古文,都认为楷书是学习行草书的基础,都特別注重楷书的临习。文徵明在《祝希哲草书赤壁赋》中云:“盖楷法既工,则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圣名世,所谓无本之学也。余往与希哲论书颇合,每相推让。”这些话充分说明了文氏对楷书学习的重视。不仅是祝允明,吴门书派的其他人如王宠等人亦是在小楷书写上下了大工夫的。文徵明经常临习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及钟繇《宣示表》等。他对赵孟頫的小楷也非常赞赏,比较赵孟頫《常清静经》(图1)和文徵明所写此篇(图H),可知他书法风格受到赵孟頫的影响。总之,文徵明的小楷风格基本是受上述这些名家名作影响,其中又融合了一些唐人小楷的笔法,从而形成了清浅如许、温纯精绝、清爽峻拔的风貌。
二、文徵明小楷书风
文徵明书法各体兼擅,尤其以小楷、行书为最擅。明代朱谋堊《续书史会要》称其:“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评者云如风舞瓊花,泉鸣竹涧。”在众多书体中,唯独他的小楷最为世人称道,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
他早年学欧阳询,虽得险劲而失主板滞。后又取法王義之《黄庭经》《乐毅论》,师法智永的灵动活泼,后遍临唐代诸家及赵孟頫等人,最终形成了他清新爽健的风格。文徵明传世小楷作品众多,著名的有《高士传》《赤壁赋》《后赤壁赋》《醉翁亭记》《老子列传》《雪赋》《归去来兮辞》《离骚经》等等。在传世作品中,《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等属于早期作品,故赵松雪面貌较多,体势偏扁,起笔多露锋出尖。53岁时,由苏州巡抚李充嗣将其推荐给朝廷,嘉靖二年授“翰林院待詔”,因受时局限制,颇兼时体,渐趋整齐。晚年作品已入化境,毫无懈怠之笔。文徵明小楷风格虽然在早、中、晚三个时期各个阶段都不同,但却恰恰反映了他一生在小楷上所下的功夫。王世懋曾用一段话评价文徵明一生小楷的变化:“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然行笔未免涩强,其最称合作者,以字行后五六十也。”然而,文徵明却认为自己的小楷60之前是“滞弱”的,直到晚年方知用笔。近90岁时,仍作小楷,对小楷的追求,让人钦佩之至。以下就文徵明小楷作品简单作一介绍和分析。
《落花诗册》(图3)是文徵明早年小楷作品的代表。书作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此时文徵明35岁。该作是文徵明抄录沈周《落花诗》10首。身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老年丧子作赋以寄托哀思,吴中人士对此作皆有唱和。另外,沈周、唐寅等人也都有落花诗册书作流传后世。此册笔力劲健,笔画瘦挺均匀,因文徵明22岁时从李应祯学书,所以此书蕴涵了李应祯“入笔尖峭,锋棱外露”的笔意。如王世懋评价:“初名璧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此作是难得的件文氏早年的书法作品。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是文徵明68岁(1538)时所作。这时期的作品可谓已渐趋于化境,气韵生动。此册楷书全作结构谨严,起笔爽利,收笔大方,刚中寓秀,笔画粗细变化自然,可以称得上是自首至尾无一懈笔,无
率笔之处,此册可见其此时的功力和对技巧的把握已经特别纯熟。
《老子列传》(图4)与《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这两件作品书写时间仅相差年,因此风格上也比较统一。《老子列传》款詈:“嘉靖戊戌六月十有九日,为北山鍊师补书此传,于是余年六十有九矣。欧阳公常言,夏曰据案作书,可以消暑忘劳。然余挥汗执笔,只觉烦苦尔。”可知,此作写于文徵明69岁,当是时作者极其病困无聊,然小楷书法依然点画精到,结字精美,笔墨运用自如,舒展有度,清雅之至。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也是古今书法家所喜书的题材。文徵明《后赤壁赋》题款:“嘉靖三十年”,他81岁,书法清劲苍润,一丝不苟,既体现了其艺术功力,又可见其笔法之变化。《前赤壁赋》(图5)小楷遒劲秀拔,《后赤壁赋》(图6)则已见瘦劲苍老,但无衰败之气。点画利落干净,横撇夸张伸展,结体秀密巧妙,略具隶书笔意,为文氏小楷作品中的精品。 《雪赋》为文徵明81岁时书,是文徵明晚年作品,可谓“人书俱老”。此作品笔法沉着,稳健凝重,无丝毫衰朽之气。与中年作品迴昇,严谨之中见散淡,劲利之中见虚和,时出行书笔意,全篇生动活泼。八九十岁尚能作蝇头小楷,在元朝以后可谓首屈
指。文徵明82岁时写《欧阳修醉翁亭记》(图7),用笔刚劲有力,笔画转折处自然流转,呈现方笔之势,遒劲有力。全文精整挺秀,精妙。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著名篇章,反映了他弃官归隐田园后的心境。文徵明晚年不止一次抄录过此篇文章,从这种反复书写而又刻意精心的创作态度中不难看出他晚年闲适平淡、颐养天年的安宁心态。“辛亥九月十一日,横塘舟中书。徵明。时年八十又二。”可知,《归去来兮辞》(图8)是文徵明82岁所书。作者虽以小楷抄录长篇,但却无界格,更显其平易自然、清逸俊雅、空灵流动的特点。其笔法虽出自《黄庭经》《乐毅论》,显得清俊儒雅,但结体的方整紧劲、字势的修长俊逸又受欧书的影响。通篇字体的大小、间距、行气无不贯通一气,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笔,这对于一位高龄老者来说尤为难得。王世贞《宾州山人四部稿》记录文氏早晚必书小楷一篇为曰课,可见其积学功深。此件作品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氏所书《前赤壁》《后赤壁赋》卷相比,虽然创作年代不同而笔法有异,但均为文氏小楷书杰作,反映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小楷书风貌。
除上述作品外,写于嘉靖年间的《滕王阁序》《洛神赋》《陈情表》《前后出师表》《万岁通天帖》等等这些作品都是文徵明小楷书法的颠峰之作,在此就不——介绍。总之,文徵明小楷起笔不忌露锋,这一点与晋唐人写经不谋而合。明代是崇尚帖学的时代,人们常把那种含混的效果当咸含蓄古朴。文徵明不一定临摹过写经,但他却能透过拓墨看到古人的笔法,与魏晋写经墨迹相结合,这正是文徵明的长处所在。他的小楷作品从整体上来讲,法度严谨,端秀超逸,浑然天成。因此,他的诸多小楷作品,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小楷的优秀范本。
文徵明书法影响广泛,其学生陈道复、周天球、王宠、王稚登等都从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其中周天球、王宠受其影响尤深。王宠小楷代表作庄子《逍遥游》(图9)是为一例,起笔尖露、清逸俊雅、笔画飞动、灵动活泼。
文氏书法无论是在当朝还是对后世其地位都是颇为显著的。后人评价不一,但大多以褒奖居多。不过,也有认为文徵明小楷笔法太露,以入筆尖细为病,如明项穆说他:“笔气生尖,殊乏蕴致。”董其昌论衡山书法,也说他用笔尖利,缺少内蕴。不过不管怎么说,文徵明小楷书法始终是我们学习明人书法不可逾越的一位大家。
(责任编辑:田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