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为了检查,让学生通过作业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多元化才是最重要的。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音乐教育不但有作业可以布置,还可以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实现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多元化 音乐作业 兴趣 潜能
音乐课是否要有作业?在很多老师眼里当然说不要,但是从课程教学流程的角度看,作业又是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一环,是学生能力和审核素养培养的重要窗口。为什么美术课可以做作业,音乐教育却没有作业呢?一条不成文的理由是现在的孩子功课紧张,哪有时间去搞音乐作业;另一个比较公开化的理由则是音乐课的作业怎么上交,怎么检查,难道让学生去书面默写音阶不成?事实上,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为了检查,让学生通过作业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多大化才是最重要的。何况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音樂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由此我们认为,音乐教育不但有作业可以布置,还可以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实现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学科与艺术的融合之中
记得读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播放过《春江花月夜》,那是因为文学与音乐间有着文化内涵与艺术意境的相通之处。相反,音乐的很多元素我们在其它艺术门类和学科中都可以找到他的注解,由此,我们可以开发出也其它学科相融合的音乐作业。
现举一例:a.我让学生欣赏《穿越竹林》,并体验其背景音乐,为了让他们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布置如下课前预习作业,在上一节课的课尾作为一种承下性的作业布置给学生:你了解《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吗?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什么样的一些作用?请您找资料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探究背景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了解《穿越竹林》中西方华丽、唯美的创作手法,糅合了东方的人文内涵,采用具有中国民族乐器、西洋乐器以及人声等手段与整个背景画面的融合。
析:这一项作业将音乐、美术、电影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学科特点,而且影视是中学生喜闻乐道的课余奢侈品,我的这一引导,会使学生将影视欣赏和音乐有机地联系起来,增进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音乐作业去分析和体验作品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学生完成这一探究并不用化多少时间,还会很有兴趣地去研究并陶醉几天,不会影响繁重的其它作业。而如果是没时间没有兴趣的同学,他可能不会去做,老师也无法检查,但总比强迫他完成并加以补做的传统学科作业做法来得自由了一些,也许正是因为教师的不检查,学生感觉非常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化,或许就在同学的影响下也开始产生试图探究的兴致呢?
二、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
中学生不应该是死读书的,音乐教育一个责无旁贷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体验的珍惜,为此,我们要将音乐教育的触角伸向他们的生活。
b.早春时节,学生就在班级中嚷嚷着要去春游,为了不出安全事故,学校不敢组织学生集体外出。刚好我在让学生欣赏莫扎特的作品,就把莫扎特的作品《渴望春天》拿出来作为引入,让他们在想象中体验。这些有灵气的学生很快在双休日自行组织了野外烧烤活动,并带上了他们在网上下载有关莫扎特的音乐MP3,通过手机播放而给同学享用。
析:作业的布置要结合当下学生的生活时节特点和学科教学的进度,只要我们去发现,这样的机遇总是很多。这次将莫扎特的作品与春游融合在一起,学生不但不会感觉这是枯燥的作业,相反将音乐与自己的生活更大程度地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兴趣。
三、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民族与地域文化的渗透之中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沃土:欣赏京剧,就会涉及京剧的行当与脸谱等知识;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人们就会联想与之有关的风俗与故事;歌曲《阳光三叠》的学习,从中可以窥见我国古代音乐的特性,激发学生探索古歌曲和古乐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样道理,我们对中学生音乐作业的开发应该将民族与地域文化的欣赏有机结合起来。
c: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让学生去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并让他们结合去听同名越剧,所其中的曲调和唱腔进行细细体会。学生这才发现,原来越剧的起源就在我们绍兴的嵊州。
分析: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梁祝的意境,会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来讲给学生听,却没有发现《梁祝》本来就是中国化的东西,在我们绍兴,其渊源可谓得天独厚:无论是故事的起源,还是越剧对作品的再度精彩演绎,都是别的地区所无法比拟的。这种联系本土文化的做法,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而且还有利学生激发对乡土更大的热情。
四、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才智中
早在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登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尊重人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绝对不行的,学生应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实践。
当学完一首新的歌曲,我们要求学生回家背唱给父母听;在学习一首新的曲子前,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收集有关该作品的图片、音响、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与其它同学交流;有时,为了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我们让学生去自制简单的乐器,有些同学还拿来一个小碗,用铁丝在不同的地方敲打,还真发出了悦耳的声音。我们还尝试让学生改变歌词,演唱一首自编自导的作品。所有这些,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发挥音乐才能,从而实现自信心的最大化。
五、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设中
我们的校园不应该是天天为考分而奔命的场所,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激情中成长的花园。在校园艺术活动中,我们通过有意识的音乐教育渗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乐以益智、乐以助体、乐以怡情,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艺术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如在排练合唱时,可以使学生自己所唱的声部在整个演唱中的地位、声部进入与退出的力度与时间的恰当把握、音色的恰当调节与控制……只有充分把握好各自的火候,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妙的和声。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合作教育与音乐品格教育。另外,在准备演唱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可以帮助拿乐器、搬东西,可以为队员助威加油,可以在倾听中学会音乐享受。这些都是课内教学任务所难以达成的。
话说回来,音乐课外作业的布置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大量的布置任务,比如有些学校为了比赛而让学生放弃功课,人为地加重学生负担,这也是与音乐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一般而言,教师给学生布置音乐作业应该是有目的的,有价值的,作业内容更应该是开放的,适量的,力所能及的,可操作的,实践性强的。总之,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少年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的实践发现,不少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通过音乐作业的认真完成,收获不小,他们对自己的整个学习都带着主动与上进的心态。而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他们则对初中生活感觉厌倦与被动。我们开发音乐作业的本来意图并不仅在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而是为学生在初中时代能在美妙的乐声中快乐、激情地度过,而带给他们暂新的人生体验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充满激情的人生幸福。所以笔者以为,音乐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多余的。在素质教育的到理想与应试教育的现实相冲突的当下,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注意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的探索与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兴蓉.说说音乐作业[J].中国音乐教育,2003,(12).
关键词:多元化 音乐作业 兴趣 潜能
音乐课是否要有作业?在很多老师眼里当然说不要,但是从课程教学流程的角度看,作业又是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一环,是学生能力和审核素养培养的重要窗口。为什么美术课可以做作业,音乐教育却没有作业呢?一条不成文的理由是现在的孩子功课紧张,哪有时间去搞音乐作业;另一个比较公开化的理由则是音乐课的作业怎么上交,怎么检查,难道让学生去书面默写音阶不成?事实上,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为了检查,让学生通过作业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多大化才是最重要的。何况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音樂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由此我们认为,音乐教育不但有作业可以布置,还可以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实现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学科与艺术的融合之中
记得读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播放过《春江花月夜》,那是因为文学与音乐间有着文化内涵与艺术意境的相通之处。相反,音乐的很多元素我们在其它艺术门类和学科中都可以找到他的注解,由此,我们可以开发出也其它学科相融合的音乐作业。
现举一例:a.我让学生欣赏《穿越竹林》,并体验其背景音乐,为了让他们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布置如下课前预习作业,在上一节课的课尾作为一种承下性的作业布置给学生:你了解《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吗?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什么样的一些作用?请您找资料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探究背景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了解《穿越竹林》中西方华丽、唯美的创作手法,糅合了东方的人文内涵,采用具有中国民族乐器、西洋乐器以及人声等手段与整个背景画面的融合。
析:这一项作业将音乐、美术、电影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学科特点,而且影视是中学生喜闻乐道的课余奢侈品,我的这一引导,会使学生将影视欣赏和音乐有机地联系起来,增进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音乐作业去分析和体验作品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学生完成这一探究并不用化多少时间,还会很有兴趣地去研究并陶醉几天,不会影响繁重的其它作业。而如果是没时间没有兴趣的同学,他可能不会去做,老师也无法检查,但总比强迫他完成并加以补做的传统学科作业做法来得自由了一些,也许正是因为教师的不检查,学生感觉非常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化,或许就在同学的影响下也开始产生试图探究的兴致呢?
二、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
中学生不应该是死读书的,音乐教育一个责无旁贷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体验的珍惜,为此,我们要将音乐教育的触角伸向他们的生活。
b.早春时节,学生就在班级中嚷嚷着要去春游,为了不出安全事故,学校不敢组织学生集体外出。刚好我在让学生欣赏莫扎特的作品,就把莫扎特的作品《渴望春天》拿出来作为引入,让他们在想象中体验。这些有灵气的学生很快在双休日自行组织了野外烧烤活动,并带上了他们在网上下载有关莫扎特的音乐MP3,通过手机播放而给同学享用。
析:作业的布置要结合当下学生的生活时节特点和学科教学的进度,只要我们去发现,这样的机遇总是很多。这次将莫扎特的作品与春游融合在一起,学生不但不会感觉这是枯燥的作业,相反将音乐与自己的生活更大程度地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兴趣。
三、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民族与地域文化的渗透之中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沃土:欣赏京剧,就会涉及京剧的行当与脸谱等知识;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人们就会联想与之有关的风俗与故事;歌曲《阳光三叠》的学习,从中可以窥见我国古代音乐的特性,激发学生探索古歌曲和古乐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样道理,我们对中学生音乐作业的开发应该将民族与地域文化的欣赏有机结合起来。
c: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让学生去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并让他们结合去听同名越剧,所其中的曲调和唱腔进行细细体会。学生这才发现,原来越剧的起源就在我们绍兴的嵊州。
分析: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梁祝的意境,会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来讲给学生听,却没有发现《梁祝》本来就是中国化的东西,在我们绍兴,其渊源可谓得天独厚:无论是故事的起源,还是越剧对作品的再度精彩演绎,都是别的地区所无法比拟的。这种联系本土文化的做法,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而且还有利学生激发对乡土更大的热情。
四、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才智中
早在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登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尊重人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绝对不行的,学生应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实践。
当学完一首新的歌曲,我们要求学生回家背唱给父母听;在学习一首新的曲子前,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收集有关该作品的图片、音响、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与其它同学交流;有时,为了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我们让学生去自制简单的乐器,有些同学还拿来一个小碗,用铁丝在不同的地方敲打,还真发出了悦耳的声音。我们还尝试让学生改变歌词,演唱一首自编自导的作品。所有这些,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发挥音乐才能,从而实现自信心的最大化。
五、多元化音乐作业的开发体现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设中
我们的校园不应该是天天为考分而奔命的场所,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激情中成长的花园。在校园艺术活动中,我们通过有意识的音乐教育渗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乐以益智、乐以助体、乐以怡情,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艺术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如在排练合唱时,可以使学生自己所唱的声部在整个演唱中的地位、声部进入与退出的力度与时间的恰当把握、音色的恰当调节与控制……只有充分把握好各自的火候,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妙的和声。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合作教育与音乐品格教育。另外,在准备演唱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可以帮助拿乐器、搬东西,可以为队员助威加油,可以在倾听中学会音乐享受。这些都是课内教学任务所难以达成的。
话说回来,音乐课外作业的布置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大量的布置任务,比如有些学校为了比赛而让学生放弃功课,人为地加重学生负担,这也是与音乐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一般而言,教师给学生布置音乐作业应该是有目的的,有价值的,作业内容更应该是开放的,适量的,力所能及的,可操作的,实践性强的。总之,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少年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的实践发现,不少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通过音乐作业的认真完成,收获不小,他们对自己的整个学习都带着主动与上进的心态。而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他们则对初中生活感觉厌倦与被动。我们开发音乐作业的本来意图并不仅在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而是为学生在初中时代能在美妙的乐声中快乐、激情地度过,而带给他们暂新的人生体验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充满激情的人生幸福。所以笔者以为,音乐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多余的。在素质教育的到理想与应试教育的现实相冲突的当下,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注意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的探索与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兴蓉.说说音乐作业[J].中国音乐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