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今天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急剧转变的年代,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阶段,职业技能已成为一种较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强国大国。虽说“中国造”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造”产品有许多等同于低技术或技术含量不高产品。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低。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低的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对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上的排斥。把职业教育方式长期形同于普通教育模式,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创新,更无长期对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使得职业教育更显得捉襟见肘。经济学中关于均衡的概念用得很多,但是均衡中并没有创新,而真正的发展是要靠创新的。技能和创新以及技术进步和学习对经济增长都有贡献,而在这些因素中间,教育是它们集中的共同体现。
一、教育对创新的贡献分析
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工人,在知识水平和劳动经验以及劳动技能上都会为创新做出准备和贡献,这些技能知识和经验是创新的知识基础,也是创新的物质基础。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掌握的,而且许多技能与实践经验密不可分。在社会中不仅要存在这样一个能产生出更多有利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员工实训的基地和场所,而且还要有对社会发展不断产生的需求能做出敏锐反映的教育机构的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培育人敢干创新的勇气和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现代的科学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出现有效的创新活动。因此,职业教育是以培育创新精神为主的场所。
教育是提供创新思维的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只有传授者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培养出来更多创新的人才。这也从另一方面要求创业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新进行设计,以培养技能为主的课程设计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的必要基础。
二、现代职业教育历史使命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结构还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与此相应的,初等教育人才,也就是中职中专和高职教育人才是培养出熟练工人的摇篮。过去几年普通高校已经扩招,但是职业教育生源却在下滑,职业教育的比例2005年比1990年下降了38%。我国目前出现的技工荒就是人才结构及培养模式不合理造成的。从现在的普通高校招生后的情况来看,50%的入学率表明,职业教育的生源也应该是余下的那50%。可是却有12%的人未能进入高等职业学院就读。
从发达国家的数字来看,德国70%的初中毕业生在16-19岁接受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学生不到30%。之所以是这样,就在于德国崇尚职业技术教育,根本不存歧视现象。而在我国,这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歧视现象比比皆是。在瑞士,也有70%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这也是这个国家在现代高技术领域能前居世界之强的原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职业教育还发展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创新教育模式。在我国经济转型之际,不断地改革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要能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就得进行改革。改革之标准就在于职业教育职能定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条腿。要用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把事办好,才会更为完善;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从一开始就对社会经济生产负有输送人才的责任;树立高职教育信息化教育和管理,也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内容
(一)创新就是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的职能
在经济在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为社会经济活动做着贡献,职业教育的职能就在于“服务”经济和社会之需。职业教育的另一个服务对象是家庭。职业教育只有从观念上改变,树立新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家庭”这样的观念,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市场需求。对于长期发展和支持不足的职业教育应从思想意识和观念上提高,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相应的学历等同起来。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应用型人才,这样的技能型人才通常在生产一线工作,对于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通过技能鉴定的人才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主要的是对于所掌握知识技能的实地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建立一支一定数量质量的教师及管理人员队伍
针对现有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缺乏实践技能这一特征,对于高校教师资格认证中将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放宽一些,让职业学校能够从社会上聘请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兼职教师,一方面解决了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密切了职业学校与社会联系,更有利于专业和市场的结合。
(三)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合力培养人才
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重要。国家要从法律上和政策上进行支持,劳动就业的准入制度我们可以依照德国模式。德国规定,只有在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机构中接受过职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就业,而且德国以法将职业教育定性为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的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机构担负培养符合企业所需之人才,形成了“产业界向学校投资,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
(四)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观念和社会传统观念的转变,从切入点上说,必需从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入手。职业教育对理论学习应“以学懂为度”;实践教学“以习会为止”。在教学模块中对理论学习、培训证书及工作经历等均可折合成分值,对理论课程压缩课时,基础理论课教学可采取报告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整合实验课、实训课,对于实训实践课程要有详细的实习计划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实践课就把课堂放到工地一线去,让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出现在职业学校教育当中。不仅如此,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一年当中必定要有半年的实践实习时间,一是更多地把所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用到实处,更是为了了解社会对职业技能需求的新动向。
(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一、教育对创新的贡献分析
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工人,在知识水平和劳动经验以及劳动技能上都会为创新做出准备和贡献,这些技能知识和经验是创新的知识基础,也是创新的物质基础。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掌握的,而且许多技能与实践经验密不可分。在社会中不仅要存在这样一个能产生出更多有利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员工实训的基地和场所,而且还要有对社会发展不断产生的需求能做出敏锐反映的教育机构的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培育人敢干创新的勇气和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现代的科学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出现有效的创新活动。因此,职业教育是以培育创新精神为主的场所。
教育是提供创新思维的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只有传授者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培养出来更多创新的人才。这也从另一方面要求创业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新进行设计,以培养技能为主的课程设计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的必要基础。
二、现代职业教育历史使命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结构还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与此相应的,初等教育人才,也就是中职中专和高职教育人才是培养出熟练工人的摇篮。过去几年普通高校已经扩招,但是职业教育生源却在下滑,职业教育的比例2005年比1990年下降了38%。我国目前出现的技工荒就是人才结构及培养模式不合理造成的。从现在的普通高校招生后的情况来看,50%的入学率表明,职业教育的生源也应该是余下的那50%。可是却有12%的人未能进入高等职业学院就读。
从发达国家的数字来看,德国70%的初中毕业生在16-19岁接受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学生不到30%。之所以是这样,就在于德国崇尚职业技术教育,根本不存歧视现象。而在我国,这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歧视现象比比皆是。在瑞士,也有70%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这也是这个国家在现代高技术领域能前居世界之强的原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职业教育还发展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创新教育模式。在我国经济转型之际,不断地改革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要能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就得进行改革。改革之标准就在于职业教育职能定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条腿。要用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把事办好,才会更为完善;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从一开始就对社会经济生产负有输送人才的责任;树立高职教育信息化教育和管理,也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内容
(一)创新就是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的职能
在经济在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为社会经济活动做着贡献,职业教育的职能就在于“服务”经济和社会之需。职业教育的另一个服务对象是家庭。职业教育只有从观念上改变,树立新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家庭”这样的观念,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市场需求。对于长期发展和支持不足的职业教育应从思想意识和观念上提高,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相应的学历等同起来。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应用型人才,这样的技能型人才通常在生产一线工作,对于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通过技能鉴定的人才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主要的是对于所掌握知识技能的实地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建立一支一定数量质量的教师及管理人员队伍
针对现有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缺乏实践技能这一特征,对于高校教师资格认证中将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放宽一些,让职业学校能够从社会上聘请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兼职教师,一方面解决了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密切了职业学校与社会联系,更有利于专业和市场的结合。
(三)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合力培养人才
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重要。国家要从法律上和政策上进行支持,劳动就业的准入制度我们可以依照德国模式。德国规定,只有在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机构中接受过职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就业,而且德国以法将职业教育定性为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的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机构担负培养符合企业所需之人才,形成了“产业界向学校投资,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
(四)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观念和社会传统观念的转变,从切入点上说,必需从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入手。职业教育对理论学习应“以学懂为度”;实践教学“以习会为止”。在教学模块中对理论学习、培训证书及工作经历等均可折合成分值,对理论课程压缩课时,基础理论课教学可采取报告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整合实验课、实训课,对于实训实践课程要有详细的实习计划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实践课就把课堂放到工地一线去,让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出现在职业学校教育当中。不仅如此,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一年当中必定要有半年的实践实习时间,一是更多地把所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用到实处,更是为了了解社会对职业技能需求的新动向。
(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