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有树故居是一组集中体现清中期福州民居穿斗式木构架古建筑的院落群,堪称清中期民居建筑的博物馆。文章从故居涉及的人物、中院落概况、空间布局分析等来阐述,展现王有树故居是福州古建筑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关键词:王有树故居;福州;古建筑;文物价值
王有树故居位于福州亭江镇象洋村卧牛山南巷,坐北朝南,中轴线北偏东25度。由中院落、东西两侧院落及两侧不规则的附属房组成,占地面积广阔,总面积约4620平方米(历史上王有树故居占地面积非现在的产权面积)。中院落由老爷埕、前后四座大合院串联而成;东院落由三座院落串联而成;西院落由四座院落串联而成。各轴线的院落呈并列排布,蔚为壮观。王有树故居现为马尾区最大的民居群落(图1)。
1 历史人物介绍
王有树故居历史上出现过两个著名人物,即“二王”:王有树和王助。
王有树(1784—1871),字乃滋,号植庭,亭江象洋人。曾任福建宁德县和晋江县教谕、永春县学正、四川夔州府(今奉节、巫溪、巫山、云县一带)知府,加道台衔,穿戴花翎。后告老还乡,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资修桥铺路,在亭头天后内建怡山院,作为教学场所,为当地培养人才。
王助(1913—1941),亭江象洋人,早年就读海军办的马尾艺术学校,在校接受革命思想。1931年夏,他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远东大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8月任闽东北游击区政委。1936年被闽赣省委任命为闽东北分区党委书记,领导反“围剿”斗争。1938年,任新设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1939年7月,王助当选为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同年9月,省委创办武夷干校,他任校长。1941年9月2日,他在领导闽北抗日游击战斗中,在建阳东坑头遭遇土匪,突围时牺牲。
2 中院落概况
中院落是王有树故居目前保存最完整,也是该建筑群落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占地总面积1900平方米(图2)。
中院落与西院落的院墙外为一片花岗石坪,俗称“老爹埕”,其所用花岗石平整,按横条竖带式铺设,三面有小矮墙作为坪界,为晾晒谷物及室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院落的四个合院按中轴线串接。第一进合院院墙上壸边灰塑边框,大门为石框门,上设门罩,做一斗三升挑檐。进大门为小过廊,设屏门。天井两侧为隔墙,隔墙处在一进主厝明间缝架的延长线上,隔墙两侧各有小院落,在隔墙两端开设小门沟通。隔墙中间设漏窗。过前天井为一进主厝。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硬山顶,封火墙为盔形。中天井内所见为明间厅堂,双层屋面,前设卷棚廊,厅堂插屏门上设卍字不到边格心,牌楼面隔架为三升担雕刻花草,图案精美,后厅二层,与次间二层相通。次梢间为两层,设走马廊。
过一进后院墙石框门为二进前廊,设插屏门。前廊为卷棚顶,叠斗造,雕刻精美。前廊设横撑,上坐一斗三升,雕刻竹叶等图案。前廊两侧接披舍,披舍为穿斗造,双坡顶。门窗的心屉镂空图案精巧。前天井面积宽广。二进大厝为七柱全缝出游廊穿斗式木构架,六扇五结构。游廊设卷棚,跨次间、明间,坐梁狮、烛仔雕刻精美,桁机替木雕刻琵琶等造型。前檐三出挑斗栱,安镂空花草图案花板。明间为进屏厅,牌楼面三升担雕刻花草,图案精美。明间堂柱、前后副柱、前小充柱均安桁机替木,斗栱雕刻精美。后厅设卷棚,雕刻卷草等图案。后檐三出挑斗栱。次梢间均有避溪阁。二进屋面为双坡硬山,封火墙为双尖不等高鞍形。后天井两侧为后披舍。后披舍为穿斗造,双坡顶。
过二进后院墙石框门为三进天井。三进为穿斗造,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明间前厅一层,插屏门上设神龛,牌楼面三升担雕刻花草,图案精美,后厅二层,与次间二层相通。次梢间为两层。三进屋面为双坡顶,封火墙为双弧形。
四进俗称“花庭”。过三进后院墙石框门为四进左廊。天井中间为水池、石桥。四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上下两层。二层前后设走马廊。一层屏门上设格心,雕刻精美。二层屏门上设镂空格心,造型精巧。明间上下层前后均设门扇。二层后次间窗扇镂空心屉,造型精巧。左廊二层与左次间二层前走马廊相通。后天井左侧为楼梯间,右侧为披舍。楼梯间二层与左次间后走马廊相通。四进屋面为双坡顶,封火墙为盔形。四进左侧为平面近似三角形的杂屋,二层,双坡顶,与四进相通。
3 空间布局分析
王有树故居的平面空间布局以合院为基本组成单位,通过进深方向的串联以及面阔方向的并联,以串联式院落作为空间的递进,并联式作为空间的补充,形成一体式的平面布局。根据宅基地的地形,对一些边角进行调整,再设置一些杂房,与街巷完全契合,既满足了规整布局的需要,也充分地利用了宅基地。
串联的空间,一般为门房、带大敞厅的主厝、带厅的主厝、阁楼等组成。门房为面向社会复杂环境的过滤空间,人多嘈杂,私密性很低,主要是民居内外人员的出入通道和下人的工作场所。带大敞厅的主厝是族人的公共活动空间。传统民居中的人员聚族而居,需要一个公共空间来商讨解决族内的大事,比如婚丧嫁娶、家族祭祀等。大敞厅一般占据三个开间的面阔,并多用扛梁减柱的做法,形成一个巨大的室内活动场所。再往后是一般的带厅主厝,这种厅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带前门的,两侧为厢房,是主人的居住场所,具有一定的家庭私密空间。一般阁楼在中轴线的最后端,居住着贵族家庭的少女,基本上与外界隔绝,是私密性最强的建筑空间。这样多进前后串联的空间布局,满足了居住者对空间私密性不同要求的需要,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和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
并联的院落与中落院落有着类似的结构,即由门房、带厅的主厝等组成,这种轴线院落一般是中落院落的空间不满足家族内人员的居住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可能是直系亲属独立后另辟的轴线,也可能是兄弟分别占据一条轴线院落。另一种是作为中轴线院落空间的功能补充,如作为花厅、书房等附属用房,体现了主人对居住条件的追求。这种轴线建筑不一定完全对称,在布局上变化多样,与主座中轴线的严谨对称形成鲜明对比。
王有树故居建筑群的平面空间虚实相间,以主厝为实,以天井为虚,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天井两侧有披舍、环廊等实体空间,而主厝中又有敞厅等虚体空间。同时,各院落的空间大小不同,给人的空间体验也各不相同。行走于福州的民居中,在中轴线上,大天井、大敞厅及严谨的空间布局给人以压迫感,让人体验到自身的渺小,而在灵巧的花厅中,随性的布局与自然的景色又让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从中轴线上看,王有树故居是呈梯级逐层向后部升高的,但其间又有一些高低的参差变化,有独特的韵律感。虽然地处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但不同的院落之间也要营造出高差。这种高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进主厝的台明水平逐层升高;二是各进主厝的脊檩也逐渐升高。
每个庭院,都有一个高点,那就是主厝,而主厝的前后又有天井、披舍等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多个院落串联在一个中轴线上,就形成了高低错落,具有节奏感的建筑高度空间(图3)。
福州民居中,一個院落的主体建筑有主厝、有阁楼,主厝的厅堂与厢房均为单层,部分厢房有低矮的避溪阁,阁楼上下层结构相同,均有厅堂和厢房。还有一种院落的主体建筑如王有树故居中落第一进主厝,为主厝与阁楼的结合,即厅堂为单层,厢房分上下两层,这时的厅堂高度就显得极为高大,一般后厅也做上下层,与阁楼联系在一起。如果面阔足够宽敞的话,厅堂的气势就显得宏伟,而中落第一进的厅堂面阔有限,在宽高比例上显得不协调,这种厅堂往往做双层屋面,在前厅内加一层假屋面,以降低前厅的空间,符合视觉比例,而上部的真屋面则与厢房屋面连成整体,在外观上达到统一。
王有树故居是一组集中体现清中期福州民居穿斗式木构架古建筑的院落群。各种典型的民居建筑样式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布局规整、合理,且雕刻精美,用材硕大,堪称清中期民居建筑的博物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曾意丹.福州古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3]阮章魁.福州民居营建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