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中的感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教学生涯数十年,首次执教新教材的我,在教学中深感教学在改革在发展。教学之余,通过反思、感悟、鞭策自我,促使自我转变。回眸教学之后,感悟较深者有四:
  一、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
  《分类》知识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之一。分类思想是种基本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相同点)对物体进行划分和组织的过程。要求学生能根据物体的表面特征(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或根据物体的功能、用途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分类知识,课前布置每位同学上课时必须带来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五件。通过创设情境,带学生逛商店的感受(看见)——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方便做买卖之后,分组进行把玩具进行分类活动。要求每组把玩具放在本组桌上(桌子靠在一起),想一想怎样放合适,为什么?不好放的玩具可以大家讨论讨论再放,比比看哪个小组放得最合适,放的理由最合理。分组活动中,学生兴趣十足,认真地摆放起来,有时窃窃私语,有时争论不休,结果还是圆满完成,学生能把相同的枪、车……分开放在一起。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感受分类的好处,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分类能力的水平,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分类思想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让学生学会画图,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师之责任是帮学生解惑。在教师的指导下,克服困难,不断进步,乃是学生所盼望的。
  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如“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本题难是难在9人与5人的表叙方法,蕴含着基数与序数的区别。稍有不慎的同学就做成9+5=14(人),当学生发生错误或处于束手无策时,教师要适时点拨,不要急于求成,教师提出:
  ①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然后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前面的用○,后面用△,我用☆来表示,让学生自己画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借助图画来理解题意。
  ②学生在画图中,逐步感悟到,我的前面有9人,连我在内就是10人,后面有5人,连我在内就有6人,这样我数了两次,通过画图降低题目的难点,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借助画图学生并能列出多种解法。9+1+5=15,9+6=15,10+5=15,10+6-1=15。这种画图是高年数学常说的画线段图的雏形,教学中要是够重视,适时、适度地培养,以借此达到化难为易之目的。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动手操作是一种思维训练方法,让学生在摆摆弄弄之中,悟出数学道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师自通就是这个道理。化兴趣为动力,就能:增强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能永往直前。
  “试一试,谁能用5个△排成两行,使每行有3个△。”谁是第一个成功者,就摆给大家看一看。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都想争第一。在反反复复的摆弄中,终于悟出应该怎样摆,每行要有3个△,两行就得有6个△,可题目只有5个△,欠一个△,那5个△中必有一个△是在两行的交叉处,才有可能,于是就有如下几种摆法:
  有了上题的基础,再提出“试用6个○,摆成3行,每行有3个○,你能摆出来吗?”经过一番的努力,成功了,学生脸上笑容出现了,难题就不在话下。学生摆成:
  四、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思路开放的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放弃,要敢于拼搏,争取胜利,教师有责任帮助这群雏鹰亮翅,使其日后成遨游数学太空的雄鹰。
  找出规律接着画①□□□☆□□☆□
  ②○●○●●●○●●●●●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每题中有几种图形,各种图形自身排列各有怎样规律,逐渐学习如何分析题目,通过分析之后,就能顺利找到规律:①题中正方形□是从3个→2个→1个,中间是用一个☆隔开,所以应画“☆”,②题中有白○和黑●两种,白的○把黑●隔开,使●成l→3→5→?所以应接着画○●●●●●●●
  下图中每种水果代表一个数,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几?
  和差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谈何容易,如何变换解题的思路来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哪两个数相加和是15,同学们就感到不难,纷纷讲出:14+1=15,13+2=15,12+3=15,11+4=15,10+5=15,9+6=15,8+7=15……,已找出两个数的和是15,那么我们在上面这些算式中,能不能找出这两个数的差是l的呢?逐个审算,14-1≠l,13-2≠l……8-7=l。反之先找出两个数的差是1,再判断这两个数的和是不是15,也可以找到8+7=15,8-7=1,因此,苹果、菠萝分别代表8和7。
  先用列举法把符合第一条件的算式找出来,再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算式弃掉,就能找到解法。这种方法在数学应用上很广泛,尤其是一些数学竞赛时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就如思维插上翅膀,即可展翅高飞,提高解题能力,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针对中职生基础知识较差,对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课堂教学存在着厌学等一系列问题,体验式教学克服改变了以往中职生的这些现象,将讲课、演示、实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边听,边看,边做的过程中完成
【摘 要】 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实现自主、合作、有效课堂。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灵活性;改进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关键词】 有效教学;教学结构;学法指导;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学生主体作
【摘 要】 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要拓展办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构新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双师型”师资建设,努力构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复合型;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迅速发展,在当今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物理课程理论概念性强,笔者针对我校高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后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学科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做题费劲,有的学生甚至鉴于高考压力转学文科。如何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是当下所有高中物理教师一致追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十分强调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又一直是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听力上训练不仅是单项语言技巧提高的过程,更是科学掌握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听力理解能力障碍诸
【摘 要】 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形成、数学思想的理解。有效预习的方法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具体方法有:任务落实预习法、笔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等。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
【摘 要】 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让中考成绩中等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海安县艺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创建院校合作艺教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了办学品位。  【关键词】 院校合作;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