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了解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10例(55.55%)治愈,7例(38.89%)好转,1例(5.56%)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8例(44.45%)治愈,4例(22.22%)好转,6例(33.33%)无效,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08-01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常见消化内科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究其病理机制,其与胃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人体内胃酸分泌量异常上升密切相关。近几年,诸多临床研究资料证实,诸多消化性溃疡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易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临床上,针对该病治疗而言,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多倡导应用抗酸药(包括潘托拉唑、硫糖铝混悬液、法莫替丁等)进行治疗,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胃镜等检查确诊,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昏、黑便、呕血等,其中对照组男性占有10例,女性有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在(42.26±2.27)岁之间。实验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4-80)岁,平均(44.36±2.75)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入院后,叮嘱所有患者卧床休息,采取相关措施纠正机体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状况下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基于此,实验组应用奥美拉唑粉针剂(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412)进行治疗,首次用药时于80mg奥美拉唑粉针剂中辅以10ml专用溶剂,待完全溶解后予以静脉推注。继后,调整剂量至40mg+10ml专用溶剂,行静脉滴注,2次/d。待患者病情控制后口服20mg奥美拉唑,1次/d,持续治疗2周。对照组予以20mg法莫替丁(生产企业: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023),行静脉滴注,每间隔12h进行1次,持续治疗1周后调整为鼻饲(或口服),予以20mg法莫替丁胶囊,每间隔12h进行1次,再维持1周后停药。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评估两组临床效果:治愈:于治疗后48h内,大便转黄、呕血消失,或大便潜血呈阴性,胃镜提示未出血,或通过胃镜检查抽出液体呈现清亮;好转:于治疗后48-72h内,实现止血;无效:上述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后,其中治愈10例(55.55%),好转7例(38.89%),无效1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中治愈8例(44.45%),好转4例(22.22%),无效6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若人体内胃液ph值保持7.0恒定值时,血小板集聚与止血功能均呈正常水平;当正常胃液ph值<6.8时,止血功能则易出现异常;当胃液ph值<5.0时,止血功能与血小板聚集易减弱;当人体内正常胃液ph值为4.0时,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当其为6.0时,胃蛋白酶活性基本丧失。由此可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而言,必须要确保其胃内ph指>6.0,可保证临床止血效果[3]。
有学者通过对2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提示,法莫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9.00%,明显低于奥美拉唑治疗组,提示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奥美拉唑对改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究其根源,奥美拉唑作为一种新型抑酸药,对H+-K+-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能阻滞胃酸分泌,提高胃液胃液ph值(>6.0),调节体液与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改善凝血反应,并可诱导胃蛋白酶活性下降,于短时间内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止血疗效[5]。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颇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咏秋,郭剑锋.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综合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6(21):2927-2928.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4-239.
[3]沈爱萍,余莲英,沙卫红,等.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1,27(04):9-13.
[4]张建成,沈艳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28(06):58-59.
[5]袁金仁,金玉弟.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16):35-37.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08-01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常见消化内科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究其病理机制,其与胃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人体内胃酸分泌量异常上升密切相关。近几年,诸多临床研究资料证实,诸多消化性溃疡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易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临床上,针对该病治疗而言,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多倡导应用抗酸药(包括潘托拉唑、硫糖铝混悬液、法莫替丁等)进行治疗,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胃镜等检查确诊,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昏、黑便、呕血等,其中对照组男性占有10例,女性有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在(42.26±2.27)岁之间。实验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4-80)岁,平均(44.36±2.75)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入院后,叮嘱所有患者卧床休息,采取相关措施纠正机体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状况下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基于此,实验组应用奥美拉唑粉针剂(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412)进行治疗,首次用药时于80mg奥美拉唑粉针剂中辅以10ml专用溶剂,待完全溶解后予以静脉推注。继后,调整剂量至40mg+10ml专用溶剂,行静脉滴注,2次/d。待患者病情控制后口服20mg奥美拉唑,1次/d,持续治疗2周。对照组予以20mg法莫替丁(生产企业: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023),行静脉滴注,每间隔12h进行1次,持续治疗1周后调整为鼻饲(或口服),予以20mg法莫替丁胶囊,每间隔12h进行1次,再维持1周后停药。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评估两组临床效果:治愈:于治疗后48h内,大便转黄、呕血消失,或大便潜血呈阴性,胃镜提示未出血,或通过胃镜检查抽出液体呈现清亮;好转:于治疗后48-72h内,实现止血;无效:上述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后,其中治愈10例(55.55%),好转7例(38.89%),无效1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中治愈8例(44.45%),好转4例(22.22%),无效6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若人体内胃液ph值保持7.0恒定值时,血小板集聚与止血功能均呈正常水平;当正常胃液ph值<6.8时,止血功能则易出现异常;当胃液ph值<5.0时,止血功能与血小板聚集易减弱;当人体内正常胃液ph值为4.0时,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当其为6.0时,胃蛋白酶活性基本丧失。由此可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而言,必须要确保其胃内ph指>6.0,可保证临床止血效果[3]。
有学者通过对2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提示,法莫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9.00%,明显低于奥美拉唑治疗组,提示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奥美拉唑对改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究其根源,奥美拉唑作为一种新型抑酸药,对H+-K+-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能阻滞胃酸分泌,提高胃液胃液ph值(>6.0),调节体液与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改善凝血反应,并可诱导胃蛋白酶活性下降,于短时间内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止血疗效[5]。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颇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咏秋,郭剑锋.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综合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6(21):2927-2928.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4-239.
[3]沈爱萍,余莲英,沙卫红,等.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1,27(04):9-13.
[4]张建成,沈艳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28(06):58-59.
[5]袁金仁,金玉弟.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1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