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融合智能网络 畅享数字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5)于2015年3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CCBN2015充分展示了广播影视在高质量视听内容、宽带化传输网络、智能化终端服务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吸引了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览内容涵盖广电采、编、传、收、测各类设备与技术,编播网络与传输网络建设,媒体资产管理,高清节目制作,用户管理系统等多领域。
智慧广电将成“新常态”
“不创新毋宁死”,近年来广电行业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打造智慧广电,从‘功能广电’向‘智能广电’升级,是广播电视发展新趋势,也将成为新常态” 。在本届CCBN2015主题报告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提出了 “智慧广电”的概念。
智慧广电的本质是新兴信息技术与广播影视既有优势的高度融合,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发展。聂辰席指出,智慧广电需要坚持融合创新、协同覆盖,并以服务为要,提供以视听为核心的全业务优质服务。
“打造智慧广电,要坚持受众为本、内容为王,加快智能化生产运营、分发传播”。聂辰席表示,智慧广电需要平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以及传播智能化,“广播影视要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的现象,真正以受众为本,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情景感知等先进技术以及社交媒体手段,在统一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形成‘随需而变’的传播方式,提供精准化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
为打造出可以畅享数字生活的智慧广电,聂辰席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加快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覆盖;第二,推进广电网络业务能力升级,使未来广播电视网成为“物联网”、“智慧城市”的核心承载网络,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和智能分发网络,提供信息云服务,形成“一云多屏、多屏互动”的传播体系,更好地满足对交互型业务与全媒体业务发展需求;第三,要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以视听为核心的全业务优质服务,打造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品牌;第四,拓展服务内容的同时确保广电融合网络安全可靠,完善现代监管体系。为打造智慧广电,广电系统必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模式,坚持融合创新、优化服务生态。加快提升广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移动”是广电生命力所在
随着传统媒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的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成为中国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这也是本届CCBN科技成果展示的核心理念。
据最新统计,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0亿(世界总人口72亿),移动用户36亿,活跃的社交媒体账户20亿,活跃的移动社交账户17亿,这些数据说明社交和移动增长在所有媒体里最快。从全球流量来看,互联网流量、IP流量分为三部分:固定互联网年增长率20%左右;有管理的IP或者IP电视15%;移动数据以每年61%的速度在增长。从互联网视频用户增长率来看,固定用户27%,移动用户达到70%。互联网视频平均年增长29%,电视节目的互联网视频年增长33%,全球智能手机的流量5年将翻10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认为,这些数据对广电有着巨大影响。“这一切考验着广电对移动的态度,或者说广电能不能移动起来——移动,是将来广电的生命力所在。”
杜百川认为,广电现在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创新的平台和环境。搭建全新平台的方向是移动和无线、智能和物联。
另外,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三网融合”被再次提及。CCBN组委会主任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邹峰指出,“三网融合”不是要将广电、电信和互联网打造成一个网,而是要在同一网络上实现三种来源内容的承接和传输,真正地从内容层面实现融合。广电要在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建设具有全业务承载能力的网络。
电视将进入云平台时代
CCBN2015展览会吸引了来自美、法、日、英、意、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新的4K和3D、全息投影技术、航拍遥控航空器、各式转播车和远端制作转播设备等纷纷亮相展会。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和厂家都准备了新的技术和系统参展,本届展会成为国际广播电视发展趋势大聚合、大展示的平台。
今年电视台开始全面转向云平台架构,所有广电新技术都要考虑将来云架构下的广播电视制作和分发。电视台制作,网络卫星传输,地面、卫星、有线分发的传统架构正在发生改变。云架构,可以将节目制作、分发和服务、消费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云架构的出现改变着中国传媒的格局。
在CCBN2015国际展览上,云技术是瞩目焦点。展会现场,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云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奥特集团、阿里云等很多展台均辟出云展区,展出全媒体云平台、云端解决方案、云融合生产平台等多种云应用——这不仅仅是概念的展示平台,更多的是实践案例的分享平台。
杜百川称,有线电视即将进入云平台时代,目前的云平台包括了互联网电视的云平台、有线云平台和以制播为基础的云平台扩展,这三种云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目前必须要对云平台做顶层设计,并对云平台的数量、范围有所划定。”杜百川表示,云架构与大数据、社交网络等多种技术共同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需要充分考虑云架构的云端、网络和虚拟终端与现有广电网络的衔接,要采用颠覆性创新模式。
CCBN2015充分展示了广播影视在高质量视听内容、宽带化传输网络、智能化终端服务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吸引了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览内容涵盖广电采、编、传、收、测各类设备与技术,编播网络与传输网络建设,媒体资产管理,高清节目制作,用户管理系统等多领域。
智慧广电将成“新常态”
“不创新毋宁死”,近年来广电行业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打造智慧广电,从‘功能广电’向‘智能广电’升级,是广播电视发展新趋势,也将成为新常态” 。在本届CCBN2015主题报告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提出了 “智慧广电”的概念。
智慧广电的本质是新兴信息技术与广播影视既有优势的高度融合,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发展。聂辰席指出,智慧广电需要坚持融合创新、协同覆盖,并以服务为要,提供以视听为核心的全业务优质服务。
“打造智慧广电,要坚持受众为本、内容为王,加快智能化生产运营、分发传播”。聂辰席表示,智慧广电需要平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以及传播智能化,“广播影视要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的现象,真正以受众为本,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情景感知等先进技术以及社交媒体手段,在统一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形成‘随需而变’的传播方式,提供精准化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
为打造出可以畅享数字生活的智慧广电,聂辰席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加快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覆盖;第二,推进广电网络业务能力升级,使未来广播电视网成为“物联网”、“智慧城市”的核心承载网络,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和智能分发网络,提供信息云服务,形成“一云多屏、多屏互动”的传播体系,更好地满足对交互型业务与全媒体业务发展需求;第三,要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以视听为核心的全业务优质服务,打造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品牌;第四,拓展服务内容的同时确保广电融合网络安全可靠,完善现代监管体系。为打造智慧广电,广电系统必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模式,坚持融合创新、优化服务生态。加快提升广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移动”是广电生命力所在
随着传统媒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的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成为中国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这也是本届CCBN科技成果展示的核心理念。
据最新统计,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0亿(世界总人口72亿),移动用户36亿,活跃的社交媒体账户20亿,活跃的移动社交账户17亿,这些数据说明社交和移动增长在所有媒体里最快。从全球流量来看,互联网流量、IP流量分为三部分:固定互联网年增长率20%左右;有管理的IP或者IP电视15%;移动数据以每年61%的速度在增长。从互联网视频用户增长率来看,固定用户27%,移动用户达到70%。互联网视频平均年增长29%,电视节目的互联网视频年增长33%,全球智能手机的流量5年将翻10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认为,这些数据对广电有着巨大影响。“这一切考验着广电对移动的态度,或者说广电能不能移动起来——移动,是将来广电的生命力所在。”
杜百川认为,广电现在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创新的平台和环境。搭建全新平台的方向是移动和无线、智能和物联。
另外,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三网融合”被再次提及。CCBN组委会主任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邹峰指出,“三网融合”不是要将广电、电信和互联网打造成一个网,而是要在同一网络上实现三种来源内容的承接和传输,真正地从内容层面实现融合。广电要在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建设具有全业务承载能力的网络。
电视将进入云平台时代
CCBN2015展览会吸引了来自美、法、日、英、意、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新的4K和3D、全息投影技术、航拍遥控航空器、各式转播车和远端制作转播设备等纷纷亮相展会。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和厂家都准备了新的技术和系统参展,本届展会成为国际广播电视发展趋势大聚合、大展示的平台。
今年电视台开始全面转向云平台架构,所有广电新技术都要考虑将来云架构下的广播电视制作和分发。电视台制作,网络卫星传输,地面、卫星、有线分发的传统架构正在发生改变。云架构,可以将节目制作、分发和服务、消费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云架构的出现改变着中国传媒的格局。
在CCBN2015国际展览上,云技术是瞩目焦点。展会现场,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云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奥特集团、阿里云等很多展台均辟出云展区,展出全媒体云平台、云端解决方案、云融合生产平台等多种云应用——这不仅仅是概念的展示平台,更多的是实践案例的分享平台。
杜百川称,有线电视即将进入云平台时代,目前的云平台包括了互联网电视的云平台、有线云平台和以制播为基础的云平台扩展,这三种云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目前必须要对云平台做顶层设计,并对云平台的数量、范围有所划定。”杜百川表示,云架构与大数据、社交网络等多种技术共同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需要充分考虑云架构的云端、网络和虚拟终端与现有广电网络的衔接,要采用颠覆性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