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初步建立恶性高热(MH)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CHCT).方法 选取10头实验小型猪和1头皮特兰猪,肌肉注射氯胺酮和地西泮麻醉后,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2%~3%氟烷4 h,新鲜气流量为2 L/min,纯氧和空气各1 L/min.记录麻醉过程中及麻醉结束后48 h内MH的发生情况.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耳组织,采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建立恶性高热(MH)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CHCT).方法 选取10头实验小型猪和1头皮特兰猪,肌肉注射氯胺酮和地西泮麻醉后,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2%~3%氟烷4 h,新鲜气流量为2 L/min,纯氧和空气各1 L/min.记录麻醉过程中及麻醉结束后48 h内MH的发生情况.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耳组织,采用常规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检测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的突变情况.根据北美MH研究组的标准建立CHCT的实验装置,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股四头肌近肌腱部位的肌纤维,进行CHCT.结果 实验小型猪均未见MH发作,而皮特兰猪在麻醉过程中出现MH的特征性表现.RYR1基因检测显示,实验小型猪均为氟烷抗性基因型(HALNN);皮特兰猪为氟烷易感基因型(HALnn).CHCT结果表明,实验小型猪诊断为非MH易感猪,皮特兰猪诊断为MH易感猪.结论 .实验小型猪和皮特兰猪的CHCT诊断结果与特征性表现及RYR1基因检测结果均一致,初步验证本实验室CHCT设备的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辅助上气道手术(CAUP)患者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 拟在局麻下行CAUP手术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80例,年龄25~60岁,体重指数≤35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组(S组)、异丙酚组(P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1%丁卡因咽部表面麻醉后,S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5
内镜鼻窦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宽及操作方便的特点,术中要求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其麻醉方式宜选择人工气道下全麻.可弯曲喉罩(FLMA)由与经典型喉罩相同的通气罩和可弯曲钢丝加强的通气管构成,用于鼻、口咽、头部、颈部和躯干部手术.本研究通过与传统气管插管下全麻方法进行比较,观察FLMA用于内镜鼻窦手术中的效果。
硫酸镁可直接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1];另有研究表明,硫酸镁还具有一定的抗伤害作用[2],其抗伤害作用是否参与了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通过观察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硫酸镁对麻醉诱导期病人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Ce)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机制。
目的 评价布比卡因混合肾上腺素骶管阻滞对全麻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或限期行腹部或会阴部手术的足月新生儿30例,性别不限,ASA Ⅰ或Ⅱ级,出生体重≥2 500 g,日龄≤28 d,随机分为3组(n=10):全麻组(A组)、全麻+骶管阻滞(0.2%布比卡因1.25 ml/kg)组(AP组)和全麻+骶管阻滞(0.2%布比卡因混合1:200 000肾上腺素,1.25 ml/kg)组(AE组)
目的 比较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失血性休克-内毒素组(SL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R组)、7.5%氯化钠组(HS组)和羟乙基淀粉(HES)130/0.4组(HES组).分为院前期(90 min)、院内复苏期(1 h)和复苏后观察期(3.5 h).院前期:SL组、L
妊高征(PIH)是妊娠中晚期发生的严重威胁母胎安全的疾病.研究表明,PIH是一种自由基代谢失调、氧化,抗氧化失衡及其所致的血管内皮系统损伤引起的复杂病理状态[1,2].研究表明,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对PIH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腰段硬膜外阻滞可减轻患者围术期过度应激反应[4].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对PIH大鼠子宫和胎盘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PIH的机制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晚期肝硬化患者40例,年龄40~60岁,体重53~78 kg,ASA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n=20):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初始输注速率为0.01~0.02 μg·kg-1 min-1;多巴胺组(D组)术中静脉输注多巴胺,初始输注速率为1~2 μg·kg-1·min-1.调整无肝前期、无肝
临床局部麻醉镇静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镇静深度是非常重要的.改良Wilson镇静分级是临床上常用的衡量镇静深度的方法,它能够较准确地指导临床对于镇静深度的判断,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以控制适当的镇静深度[1].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镇静方法,这种方法镇静不当会导致呼吸抑制.本研究拟探讨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下达不同的改良Wilson镇静分级时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以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应
患儿,男性,12岁,30kg,8年前开始出现运动后气促、口唇发绀,1月前加重.术前检查:中央型青紫、杵状指、血红蛋白162 g/L、血小板228×109/L,肝酶和胆红素在正常范围、PaO2 46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0mm Hg;核磁共振示门静脉左支发育不良,弥漫性肺动静脉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弥漫性肺动静脉瘘;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诊断为先天性门静脉
目的 评价脂微球化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CPB)诱发小儿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27例,年龄100 d~9岁,体重5~22 kg,心功能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2)和脂微球化前列地尔组(P组,n=15).P组预充液中加入脂微球化前列地尔10 ng/ml,麻醉诱导后即刻经中心静脉输注脂微球化前列地尔10 ng·kg-1·min-1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