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优美的语言本身就如诗如画,情趣盎然,或哲理昭然。教师紧扣教材中心,精心设计课堂语言,抑扬缓急的合理处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入境入迷。如在朗读《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选段时,我和学生分角色模仿文中人物,用不同声调和语气,读出了晁天王等人的机智,表现了杨志的急躁与左右为难。读得入木三分,妙趣横生,学生听后对晁盖等人的智谋非常佩服。在阅读中让学生欣赏了中国古典名著中不朽的文学底蕴,提升了文学修养。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语文课的教学环节都应该在特定的情境中逐步推进,导入新课是创设情境,分析课文便是情境的“升堂入室”。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情境,如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趣。如我在范读《春》一文时,同时播放乐曲《春之歌》;范读《沁园春.雪》时,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这样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那美妙悦耳的音乐将他们带入文章所描绘的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中。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疑问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依我之见,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问和鼓励学生多发问,对所提的问题和发问要及时回答,进行点拨。如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我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此后就有学生提问:“老师,为何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在没有成为圣君贤臣时都要经历苦难?为什么现在有些‘官二代’不经历苦难,年纪轻轻就能平步青云,或大发横财呢?”我对这学生的大胆提问,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适当地给学生分析了当今社会中有一些为官者,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自食其果的下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引用法
“引用”指在课前与学生分享与课文内容相关、类似的课外故事,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课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如我教《香菱学诗》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红楼梦》中人物寓意:“英莲”自小命运多舛,确实“应怜”;“霍起”出现,果然“祸起”,甄家先丢女儿,后遭火灾,一连串祸起;小乡宦之子冯渊,平白“逢怨”,被活活打死;甄家丫环“娇杏”,“侥幸”做了贾雨村的夫人……通过课外引申拓展,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得到延伸,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诵读法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活动,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诵读。现代中学生喜欢体现自我,在诵读活动中应采取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分小组朗读,男女分组朗读,还可以叫学生以个人表演的形式,培养他们“读”的兴趣。多开展类似的朗读活动,可以改变部分学生不爱动口读书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就点明了多读的重要性吗?
4.起名法
人们都想有一个响亮的、富有意义的、与众不同的名字。其实起名就属语文的范畴。台湾著名演员胡慧中,父母肯定期望她“秀外慧中”,外表漂亮,内心聪颖,并且更注重她的聪明。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成语吗?而香港作家梁凤仪,寓意“有凤来仪”,鸟中皇后——凤凰喜欢来这里嬉戏,这里肯定是个风水宝地喽。除此之外,店名、商标名,要起得新颖别致,不学好语文能行吗?学生这下明白了,语文也有不少用处。
5.广告分析法
成功的广告能让人过目不忘,达到宣传自己的效果。美国的“CocaCola”,被译成“可口可乐”,堪称翻译得最为成功的例子,难怪现在涌现了“百事可乐”“非常可乐”等一系列可乐。日本的丰田汽车套用中国古代俗语,宣传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套用中国古语,颇得中国人的信任和喜爱,马上打开了中国市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从大街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谈到云南省的旅游广告“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之后,师生还一起分析了许多不成功广告中的瑕疵。广告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影响如此之大,不学好语文能做好工作吗?这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使兴趣之火长燃,使新课标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第一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