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孩子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再加上受生理和心理发展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快乐,是新时期低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学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新课改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探寻学习的奥妙。小学生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懵懂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知识的掌握。
  一、故事激励法
  小学生的心理单纯,他们相信月亮上真的住着孤独美丽的嫦娥姑娘,相信孙悟空的金箍棒真的具有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功能。很多孩子可能不喜欢学习、不喜欢看书,但是他们对于童话故事有着难舍的情怀。童话故事里永远有看不完的传奇故事和说不尽的神秘人物,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爱好,充分利用故事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工作真正展开之前,老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搜集辅助教学的童话故事,用绘声绘色的语言,结合生动有趣的动作,给孩子讲述一些充满新意又比较有深意的童话故事,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上《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将故事演绎一遍,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借机将学生的注意力转换到所讲的内容中去,由于故事与课本中的内容有很多相似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语文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了新的可能,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丰富、清晰度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能够看到图片,还可以听到声音,通过感观的刺激,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比如说,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一文时,如果单凭老师在讲台上讲春天如何如何,教师感到枯燥平淡,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无比,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图像和声音并举的特点,将死气沉沉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影像,通过看、听、想象,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春天里包含的生动有趣的事物了,要在生活中寻找春天的踪迹,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以及叮咚的溪水都是属于春天的颜色。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感受生活、寻找学习趣味
  在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因此可以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最好媒介。老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的美妙。同时在生活中,教师也要善于联系和设计教材中所学习的内容,让语文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课堂那一方小小的天地,语文的学习可以与生活相融合。比方说,老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了一篇《秋天》的作文,很多同学感觉无处下笔,没东西可写,但是如果适逢在秋季,老师就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公园,走到田野,走进小树林,看一看秋叶从枝头飘落,候鸟忙着迁徙的景象,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将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用手去触摸自然,用心去感受秋天里的一切,相信孩子们走进秋天之后,再去写《秋天》的作文时会有很多想说的话,可写的素材。
  五、人物再现、情境塑造
  人物再现、情境塑造的学习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课文变得更加生动、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得到极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锻炼了学生勇于表现的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和故事进行重新塑造,并指导他们将重新构建的内容以剧本的形式展现,并让学生们将故事表演出来,进行小组之间的PK。《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大部分学生很早就有接触,对里面的神话人物故事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很多学生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可爱懒惰的猪八戒、老实忠诚的沙和尚以及善良虔诚的唐僧比较熟悉。老师在这个环节中也担当着重要角色,要积极配合学生的表演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表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说道具的准备、舞台环境的设置、服装的选择、角色的定位等。情景再现的表演,要让唐僧身穿袈裟、悟空手拿金箍棒、八戒要胖一点、沙和尚要挑着担,另外,老师要根据现场需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们从表演和欣赏表演的过程中不但能获得快乐,也能够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友谊。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当兴趣转化为习惯,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就不会再感到吃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孩子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既积极主动又事半功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语文课堂的幸福时光。
  参考文献
  [1]李超芳.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兴趣的方法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3(1).
  [2]傅兰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2(8).
  [3]姚解芳.小学语文兴趣教学[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版),2012(2).
  [4]姚荣梅.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兴趣教学[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1).
  [5]韩树芳.小学语文兴趣教学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2011(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直接影响学生智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教学规律和审美规律实施审美化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之中。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
细读唐书杰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9期上的文章《〈童趣〉与〈幼时记趣〉编写体例比较》,重新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等相关资料,觉得该文有些观点失之偏颇。    一、 单元提示的再比较    唐老师认为,人教版教科书的单元提示“思想性很强”,“童趣就是童趣,如果非要将其与‘人生的大问题’关联起来,有故意拔高主题之嫌”。我觉得此说欠妥。  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是个经常性的话题,在阅读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不仅要顺向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习惯,要在质疑中提高阅读能力,并能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研究性阅读。  【关键词】阅读;联想;质疑;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要求学生要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理清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内容。阅读教学不是
【摘要】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离不开平时的日积月累。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素材,多练习写作。当他有内容可写的时候,就不会把作文当成自己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关键词】阅读;观察;想象;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
并非每个人都有206块骨头  一些教科书上指出,人类骨骼共包括206块骨头。但婴儿出生时,体内骨头的数量多达300多块。这些骨头最开始都是软骨,在出生头几年间逐渐变得堅硬。在这一过程中,有些骨头会融合。  有些人生来骨头就比别人多,有些人甚至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长出“额外”的骨头。  唯一不相连的骨头  人体内的骨头大多不会孤立存在,如髋骨就与大腿骨相连,但并非所有骨头都是如此,比如舌骨。  舌骨呈
【摘要】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了他对生死的悲痛与看法,尽管有其积极意义,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就生死的问题作更深入的论述,也未能全面看待老庄的生死观和通达生死的真相。  【关键词】王羲之;生死观;真相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人生在世,生死事大。每一个人,不管如何生活,终究要面临死亡的问题。面对死亡,有的人害怕,有的人回避,有的人无奈,有的人潇洒,有的人坦然,有的人达观。死
【摘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食粮。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尽早地进入阅读状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精神发育。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始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开启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认识书籍,激发欲望;推荐读物,明确方向;读法指导,体验阅读;重视评价,巩固效果。  【关键词】认识书籍;推荐读物;读法指导;重视评价  
【摘要】经典小说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当下重读经典小说,我们除了要考虑小说创作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倾向、小说的基本三要素之外,更要考虑现在重读经典小说的现实意义。《品质》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把握来完成解读。  【关键词】《品质》;现实意义;社会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一、走近人物——年轻人眼中的“格斯拉”  小说最后,通过新店铺里那个“
【摘要】本文就现在语文课文教学多停留在分析文本“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层面,提出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写”,从而达到对文本的产生奥秘、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法技巧的领悟与总结,进一步指导作文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文本;为何这样写;表达;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指向作文教学的文本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内容长期以课本为主,而课本学习又以教授课文为主。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将对峻青先生的《秋色赋》进行解读,指导学生在一次次饱含感情的美读中,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以此来领会作者的意图,从而感受作者的语言美,谋篇美,创意美,并深深体味作品中不尽的浓浓诗情与悠悠画意。  【关键词】秋色赋;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这篇散文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上期的一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写于196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