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画是绘画艺术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必然出现的产物。它包含了电影、文学、音乐、绘画等多方面的艺术形式,其中绘画性在动画艺术中占据举足轻重且独特的地位。如今CG技术大行其道,具有炫目特技的各类动画争奇斗艳,但都过于关注技术的发展而忽视动画绘画性特征,导致动画审美趣味日益低下。此时,直接动画粗犷质朴的艺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电脑技术是否是賦予动画魅力的唯一方法。作者以直接动画为线索,从绘画性对动画艺术的影响、直接动画的绘画性表现等方面,对动画的绘画性特征进行探索。
关键词:动画;绘画性;直接动画
一、引言
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年代,信息传递大多依靠电子设备,使人们缺乏正面的沟通,冰冷的机器让人们渴望真实的情感交流。这个思想上的转变对于动画创作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CG动画逼真的材质:皮肤、毛发、布料以及自然的光影处理近乎完美,但刻意经营的技巧会让动画缺乏意趣。当然,在当今数字化盛行的动画大潮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些以表达精神情感为目的的动画创作,这类动画具有很高的绘画性和艺术性,并且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直接动画是指艺术家通过身体与造型材料的物理接触来制作动画影像的技法,它提供动画家从脑到手的最短途径。”直接动画强调的是创作者与材料的直接接触和即兴表演。它带给我们“大巧若拙”的审美境界。例如俄罗斯艺术家亚历山大·佩特洛夫创作的艺术动画短片《老人与海》,他采用手指粘着油画颜料在玻璃上作画的方式进行创作,每一帧流动的画面都呈现作者当下的情绪。手指在玻璃上滑动,留下的痕迹不容反悔。正如动画艺术家卡洛琳·丽芙所说:“直接动画都是一气呵成的,成片通过各种指纹与快速的笔触呈现出自我的犹豫、失误和被动。”可见,直接动画的创作技法更接近原始,纯朴直接,与现如今工业化的动画制作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营造的视觉图像迎合普遍的大众审美,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抹去了个人创作的痕迹和质感。而直接动画对材料质感的重视和创造性运用,使其风格独具一格。
二、绘画性对动画艺术的影响
绘画性是动画艺术独有的特性,无论是虚拟还是现实的刻画,亦或是夸张的动作表演,最终都是用绘画的方式将艺术家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出来。它与动画艺术中的假定性、抽象性、夸张性和技术性相辅相成。特别是动画中的假定性。假定性一词源于俄国,指艺术家依据审美原则和认知原则对我们人类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变形。绘画性使动画艺术呈现出多元的视觉表现形式,为动画中的情境描绘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也促成了动画中对时空的假定。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联合制片公司不再满足于“生命的幻象”,力求将美术思想融入到动画艺术中。早期中国学派亦是如此,直接将动画称之为“美术片”,动画中的绘画性不言而喻。如今,动画技术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但绘画性对动画的影响却没有骤减,即使动画的创作形式日新月异,绘画性带给动画的独特审美依然存在。诸多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一个个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世界。
三、直接动画的绘画性表现
动画所特有的外在形式和视觉表现手段都兼承于绘画艺术,绘画是动画艺术造型的关键,但绘画并非是动画造型表现的全部手段,我们可以将动画的“画”理解为“画面”,“画面”即通过任何造型手法呈现可视化的效果。因此,动画中的绘画性特征不仅仅表现于二维动画,在直接动画中也尤为显著。动画创作者运用各种可塑材料逐帧“画”出运动,让画面富有生命力。
(一)角色造型设定
直接动画的造型朴素,画面不拘小节。画面的造型艺术风格具有一种另类而真实,粗暴却细腻的感觉。例如1997年第6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寻找》,片中沙人造型由粗糙干裂的泥巴制成,简陋的五官实质是三个形状不一的黑洞,表情僵硬,没有头发和衣服,身体四肢不成比例。造型的粗陋是创作者刻意而为,是创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后凝练而成的产物。干涩的沙人探寻水源,历经艰险,拖着伤残甚至变了形的身躯坚持不懈的前进,最终在找到水源的那一刻被钢铁碾成了粉末。创作者自主选择沙泥作为载体,利用水与干裂的沙泥之间的自然属性关系,将人类的欲望这一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沙人的造型从完整到逐渐变形破碎,再到变成粉末,最后又复归完整的循环的过程,完美地诠释了人类不惜代价的欲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生于尘土,归于尘土”的宿命。简陋笨拙的造型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沙动画《娶了大雁的猫头鹰》,片中的画面强调作者的记忆和感知,大量的留白搭配低饱和度的色彩图块,形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美。片中的角色造型简化细节,运用粗旷的符号化形状处理。看似磕巴扭曲的线条给画面增添了艺术感,烘托出古拙原始的艺术氛围。
(二)动态表现
在动画中,图像通过连续渐变的形态变换过渡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图像过程称之为变形。变形是动画特有的图像运动呈现方式,也是连接动画语言与绘画语言的纽带。通过造型元素的错位、叠加、演变,破坏了物理时空的稳定,使动画意象游走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打破了影视艺术中依赖于剪辑手法讲述故事的惯例,越过摄影机的视角,通过自由的图像运动变换,拉近作者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沉浸于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幻世界。如动画艺术短片《大街》中,孩子们讨论祖母去世后头发在24小时内还会持续生长。作者卡洛琳·丽芙将这一想象具象的表现出来,随后主人公长出的头发融为黑色的背景,时空从白昼转换成了黑夜,此时出现了主人公与姐姐躺在床上聊天的场景……直接动画的变形体现出作者的自由意识,强调“直觉即表现”,通过极端变形突破传统线性时空叙事方式,让观众沉浸于主角支离破碎的意识流之中。
此外,直接动画由于创作者直接与创作材料接触,保留创作痕迹,致使动画画面随性自然,所呈现的运动图像粗犷抖动,最大程度的保留动画的运动特性,每一帧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论
直接动画精彩的绘画性表现让我们看到,在既定空间中,运用适当的材料进行构图、光线、透视等手段来直接塑造可视的图像艺术,不仅可以与CG技术并行,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从动画艺术创作中散发的真挚的情感。动画技术日益成熟,动画的创作形式和手段也必将会愈加丰富。动画的绘画性可以随着科技发展,在动画造型及形式上创造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余为政.动画笔记(第1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9
[2] 贺希.她者映画:卡洛琳·丽芙动画作品研究[J].美术观. 2017(06)
[3] 魏伟.美的根源:动画本体探寻[J].电影文学. 2010(20)
[4] 贾否.《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动画;绘画性;直接动画
一、引言
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年代,信息传递大多依靠电子设备,使人们缺乏正面的沟通,冰冷的机器让人们渴望真实的情感交流。这个思想上的转变对于动画创作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CG动画逼真的材质:皮肤、毛发、布料以及自然的光影处理近乎完美,但刻意经营的技巧会让动画缺乏意趣。当然,在当今数字化盛行的动画大潮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些以表达精神情感为目的的动画创作,这类动画具有很高的绘画性和艺术性,并且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直接动画是指艺术家通过身体与造型材料的物理接触来制作动画影像的技法,它提供动画家从脑到手的最短途径。”直接动画强调的是创作者与材料的直接接触和即兴表演。它带给我们“大巧若拙”的审美境界。例如俄罗斯艺术家亚历山大·佩特洛夫创作的艺术动画短片《老人与海》,他采用手指粘着油画颜料在玻璃上作画的方式进行创作,每一帧流动的画面都呈现作者当下的情绪。手指在玻璃上滑动,留下的痕迹不容反悔。正如动画艺术家卡洛琳·丽芙所说:“直接动画都是一气呵成的,成片通过各种指纹与快速的笔触呈现出自我的犹豫、失误和被动。”可见,直接动画的创作技法更接近原始,纯朴直接,与现如今工业化的动画制作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营造的视觉图像迎合普遍的大众审美,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抹去了个人创作的痕迹和质感。而直接动画对材料质感的重视和创造性运用,使其风格独具一格。
二、绘画性对动画艺术的影响
绘画性是动画艺术独有的特性,无论是虚拟还是现实的刻画,亦或是夸张的动作表演,最终都是用绘画的方式将艺术家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出来。它与动画艺术中的假定性、抽象性、夸张性和技术性相辅相成。特别是动画中的假定性。假定性一词源于俄国,指艺术家依据审美原则和认知原则对我们人类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变形。绘画性使动画艺术呈现出多元的视觉表现形式,为动画中的情境描绘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也促成了动画中对时空的假定。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联合制片公司不再满足于“生命的幻象”,力求将美术思想融入到动画艺术中。早期中国学派亦是如此,直接将动画称之为“美术片”,动画中的绘画性不言而喻。如今,动画技术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但绘画性对动画的影响却没有骤减,即使动画的创作形式日新月异,绘画性带给动画的独特审美依然存在。诸多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一个个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世界。
三、直接动画的绘画性表现
动画所特有的外在形式和视觉表现手段都兼承于绘画艺术,绘画是动画艺术造型的关键,但绘画并非是动画造型表现的全部手段,我们可以将动画的“画”理解为“画面”,“画面”即通过任何造型手法呈现可视化的效果。因此,动画中的绘画性特征不仅仅表现于二维动画,在直接动画中也尤为显著。动画创作者运用各种可塑材料逐帧“画”出运动,让画面富有生命力。
(一)角色造型设定
直接动画的造型朴素,画面不拘小节。画面的造型艺术风格具有一种另类而真实,粗暴却细腻的感觉。例如1997年第6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寻找》,片中沙人造型由粗糙干裂的泥巴制成,简陋的五官实质是三个形状不一的黑洞,表情僵硬,没有头发和衣服,身体四肢不成比例。造型的粗陋是创作者刻意而为,是创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后凝练而成的产物。干涩的沙人探寻水源,历经艰险,拖着伤残甚至变了形的身躯坚持不懈的前进,最终在找到水源的那一刻被钢铁碾成了粉末。创作者自主选择沙泥作为载体,利用水与干裂的沙泥之间的自然属性关系,将人类的欲望这一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沙人的造型从完整到逐渐变形破碎,再到变成粉末,最后又复归完整的循环的过程,完美地诠释了人类不惜代价的欲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生于尘土,归于尘土”的宿命。简陋笨拙的造型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沙动画《娶了大雁的猫头鹰》,片中的画面强调作者的记忆和感知,大量的留白搭配低饱和度的色彩图块,形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美。片中的角色造型简化细节,运用粗旷的符号化形状处理。看似磕巴扭曲的线条给画面增添了艺术感,烘托出古拙原始的艺术氛围。
(二)动态表现
在动画中,图像通过连续渐变的形态变换过渡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图像过程称之为变形。变形是动画特有的图像运动呈现方式,也是连接动画语言与绘画语言的纽带。通过造型元素的错位、叠加、演变,破坏了物理时空的稳定,使动画意象游走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打破了影视艺术中依赖于剪辑手法讲述故事的惯例,越过摄影机的视角,通过自由的图像运动变换,拉近作者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沉浸于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幻世界。如动画艺术短片《大街》中,孩子们讨论祖母去世后头发在24小时内还会持续生长。作者卡洛琳·丽芙将这一想象具象的表现出来,随后主人公长出的头发融为黑色的背景,时空从白昼转换成了黑夜,此时出现了主人公与姐姐躺在床上聊天的场景……直接动画的变形体现出作者的自由意识,强调“直觉即表现”,通过极端变形突破传统线性时空叙事方式,让观众沉浸于主角支离破碎的意识流之中。
此外,直接动画由于创作者直接与创作材料接触,保留创作痕迹,致使动画画面随性自然,所呈现的运动图像粗犷抖动,最大程度的保留动画的运动特性,每一帧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论
直接动画精彩的绘画性表现让我们看到,在既定空间中,运用适当的材料进行构图、光线、透视等手段来直接塑造可视的图像艺术,不仅可以与CG技术并行,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从动画艺术创作中散发的真挚的情感。动画技术日益成熟,动画的创作形式和手段也必将会愈加丰富。动画的绘画性可以随着科技发展,在动画造型及形式上创造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余为政.动画笔记(第1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9
[2] 贺希.她者映画:卡洛琳·丽芙动画作品研究[J].美术观. 2017(06)
[3] 魏伟.美的根源:动画本体探寻[J].电影文学. 2010(20)
[4] 贾否.《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