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将交叉偶联反应引入本科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创新综合化学实验——Kumada偶联反应.该实验选取氯化亚铜作催化剂,常温下即可反应,溶剂低毒,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该实验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偶联反应,再通过萃取、分液、柱层析对产物进行分离,并引入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通过该实验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手段并熟悉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析技术.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 广东深圳 51805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理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将交叉偶联反应引入本科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创新综合化学实验——Kumada偶联反应.该实验选取氯化亚铜作催化剂,常温下即可反应,溶剂低毒,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该实验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偶联反应,再通过萃取、分液、柱层析对产物进行分离,并引入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通过该实验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手段并熟悉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析技术.
其他文献
针对人物姿态迁移生成图像存在纹理细节丢失、姿态转移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人物姿态迁移生成模型.首先,在两阶段姿态迁移生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把改进的自注意力模块嵌入到生成对抗网络中,降低相似特征间的相互影响,强化对纹理细节的学习能力及丰富信息的捕获能力,增强姿态特征的显著性建模.然后,使用马尔可夫判别模型,进一步增强对生成图像细节的鉴别能力.最后,采用优化的内容损失函数,约束整个模型的图像特征信息损失计算,促进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语义内容一致性,加强姿态转移的合理性.实验验证,本模型在Dee
针对靶场炮弹定位方法定位精度差、实时性差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目标检测的炮弹火焰检测算法.首先针对数据集缺失问题,构建了一个炮弹火焰数据集,用于网络模型训练和推理.其次,采用并列交叉的双分支ResNet为特征提取模块,分别学习前景和背景语义信息,并在该模块中引入空洞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网络,提高感受野的同时使网络学习聚焦有用通道和空间位置的能力;最后,引入双向金字塔结构(Bi-FPN)融合浅层纹理信息及深层语义信息,实现多尺度多阶段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检测炮弹火焰的位置精确性、区
在星地无线电频率/激光波长共享的背景下,分别针对6 GHz以下频率无线电通信以及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研究了低轨卫星(LEO)受到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地面基站的集总干扰.其中针对6 GHz以下频率,根据最新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书构建了不同的典型国际移动通信(IMT)地面基站部署场景.使用蒙特卡洛仿真引入了统计性质的地物损耗模型,分析了其适用性,并用于随机性细化场景仿真.通过典型场景设计结合低轨卫星多波束天线特性,仿真得到IMT地面集总干扰在不同场景、不同卫星天线波束指向下干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基
从高中化学原子、分子等抽象性的知识教学出发,以防晒霜的防晒效果实验探究为例,探讨了现代分析仪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利用现代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合紫外线变色球实验探究防晒霜的防晒效果,分析并认识防晒霜中化学防晒的机理.结果 表明,防晒霜的厚度越大、SPF越高,防晒霜的防晒效果越好,并且防晒霜的防晒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不同类型的防晒产品存在一定差异.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推动自身全面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现有目标跟踪算法对快速运动弱目标跟踪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空连续的多特征融合孪生网络算法.首先以全卷积孪生网络为基本框架;其次设计了一种从粗到细结合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的鲁棒性特征来表达快速运动弱目标,并添加了特征注意力;最后采用时空信息连续性模型对整体信息进行有效的更新,从而选定最佳跟踪目标.在快速运动弱目标跟踪序列中,与5种不同的特征选择及更新方式的算法进行对比,所提算法表现出良好的实时跟踪效果;并将所提算法与9种不同类算法和5种同类孪生网络算法进行了对比,所提算法综合性能表现优异.实验结果表
片上光互连高带宽、低延时和低功耗的特点可以有效缓解多核处理器中电互连方式的通信瓶颈.片上光路由器是片上光网络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处理器规模的逐渐增大,传统的4端口和5端口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网络密度需求.同时随着光互连网络规模的扩大,出现了通信阻塞、微环谐振器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8端口片上光路由器LONE,可以实现8端口之间的任意通信且不会出现阻塞.OMNET++仿真结果表明,与同规模光路由器相比,LONE提高了微环谐振器的利用率,微环谐振器的使用数量减少了41.67%以上;插入损耗降
H13钢常充作热作模具材料,在高温高压等工作环境中极易产生磨损、开裂等失效的问题,激光熔覆是一种有效的再制造方法.然而,由于激光熔覆骤冷骤热的特点,使得成形过程温度梯度及冷却速率过大,常导致热应力过大而引起涂层开裂.对H13钢表面激光熔覆316L/H13+20%WC复合涂层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成形过程温度梯度、冷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基体预热对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的影响.同时,在H13钢基体上进行了复合涂层激光熔覆成形试验,以便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预热可明显降低温度梯度和顶层冷却
随着三维测量技术的成熟,非接触式三维(3D)掌纹采集系统为掌纹识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提高3D掌纹信息的采集精度,提出一种融合双目立体视觉与结构光的便携式非接触3D掌纹采集系统.首先将编码图案投影到目标手掌表面,使用双目相机获取左右视图后,采用格雷码-相移法获取目标的绝对相位信息,然后引入波义耳摩尔投票算法进行最大概率校正以降低视差图中的跳变噪声,经过亚像素级立体匹配和双目相机的立体标定后,得到3D掌纹信息.最后在自行搭建的一套便携式3D掌纹采集系统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传统基于双目
新教材关于VSEPR模型中b值的计算,暂未考虑“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所处的位置环境,即只做了静态规定,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但若拓展运用在CH3COOH这样常见的分子上,会出现与常识不相符的情况,使得VSEPR模型的适用范围受限.从拓展高中化学的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将“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所处的位置环境考虑在内,即对b值给予动态核算,由此扩大VSEPR模型的适用范围;该种算法未超越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可以较为圆满地解决上述类似的矛盾;对b值给予动态的界定,具体可以阐述为“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
硅橡胶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而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但低温环境下的表面覆冰会严重影响其应用.通过激光雕刻机在复合绝缘子伞裙试样表面加工了一系列微米级尺寸的圆柱形织构,未经任何化学试剂修饰,得到了超疏水表面.采用三维形貌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表面形貌特征,采用粘附力测量装置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织构化硅橡胶表面的覆冰粘附力,采用高速相机记录了液滴在不同织构化硅橡胶表面凝结-融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工况下,加工功率为35W、织构直径和间距都为350 μm的圆柱形织构试样表面疏水性最好且覆冰粘附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