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促细胞转化的主要活性部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重组LMP1羧基末端活化域3(aa232-aa351)对应密码子缺失突变体(LMP1
【机 构】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南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668),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B2006-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促细胞转化的主要活性部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重组LMP1羧基末端活化域3(aa232-aa351)对应密码子缺失突变体(LMP1△232-351),将突变型LMP1△232-351和野生型LMP1(LMP1WT)分别导入永生化的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比较二者对细胞的转化作用。同时,构建含JAK3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GL-2/JAK3-LUC),将LMP1△232-351与LMP1WT分别与含有JAK3启动子序列
其他文献
将互叶白千层石油醚部位经柱层析分离得到5个油状流份,流份以10%硫酸甲醇-正己烷溶液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它们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目的探讨孕早期感染与子代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的关系。方法在西安市6家三甲医院收集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胎儿/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共计1 618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孕期相关信
摘要: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松弛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分别用20、50、100ng/mL重组人松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