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津分析》是集中全球近万名经济学家的智慧,融汇英国牛津分析专家的思想成就,是许多国家总统和总理每晨必读的特别资料。本栏目内容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论坛部提供。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提要】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在持续下降,这对中国政府实现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目标有着重要影响。2003年,国家推出了复兴东北的计划,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要确保发展不落后于增长迅速的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有效利用引进的外资、自身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并进一步深化改革。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不过,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使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缺乏动力的东北重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而重工业是中国国有经济比重最大的行业。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持续下降,而中国迟迟未能推出针对性政策来改善这种状况。这对于中国政府致力于确保中国整体经济更协调和稳定发展的目标,存在一系列的影响。
东北的衰落
东北地区作为昔日工业经济的核心,其地位已被北部的环渤海、南部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新兴的增长区取代。1978年,东北地区人均GDP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以上。到2004年,这一差距已缩小到略高于12%。同期,东北三省GDP在全国GDP的比重从13.4%下降至9.3%。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众多国企的倒闭使东北地区一直处于高失业、高负债、贫困日益加剧的状况,而矿产资源(石油、煤炭、森林)的枯竭更是雪上加霜。煤炭储备的枯竭将导致辽宁省1/3的煤矿在未来十年内被迫关闭。东北地区高度依赖的大庆油田,作为全国最大的油田,其创造的利润占东北地区总利润的80%,不过大庆油田的石油供应也在减少,
自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工业萎缩情况一直非常严重,反映出该地区的国企改革造成了严重失衡。据统计,东北地区国企下岗职工高达1000万人,几乎占全国下岗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工业贡献度下降。1978年以来,制造业和建筑业对东北GDP的贡献,已由三分之二缩减到一半,而中国整体的工业重要性却在不断增强。减少份额中的一部分,已被迅猛发展的服务业填补,表现在原国企下岗职工从事的低工资、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的增加。
此外,失业问题严重。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失业率从2.5%上涨到了4.3%。不过,由于没有将实际已失业、但仍在原单位保留合同关系的职工计算在内,正式数据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的失业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的紧张局势加剧了。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最发达工业省,承受的压力尤其沉重。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披露的数据显示,辽宁省城市失业率从1990的2%增至2003年的6.5%。
政策方针
在2003年全国人代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了复兴东北的计划。随后,高层领导人对东北地区进行了考察,组成了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分述如下:
加快改革步伐。继续鼓励国企实行重组,同时积极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创建混合区域经济。
自力更生。政府希望东北地区能够利用自有资金和交通设施创造出一个自力更生的区域经济。例如,目前正在兴建贯穿东北的白河~和龙铁路线,辽宁省日前宣布了渤海湾地区港口扩建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建新的“支柱”产业来复兴东北地区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是商品粮生产 (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生物科技(黑龙江)和食品(吉林)。
外商直接投资。中央出台政策号召改善东北地区投资和贸易环境。
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希望给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机会,并安置他们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也正在3个省内展开。
重点项目。在未启动的复兴东北项目中,约有一半集中在辽宁省,重点放在高科技产业、重工业(特别是建筑设备制造)、矿产开采与加工、农用工业。这些项目总共约需要600亿元(75亿美元)。这笔资金将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国债、中央政府无息贷款、企业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渠道来筹措。东北地区还将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政治调整。此外,中央已对东北地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表现在中央对辽宁省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反腐败行动中。中央还有意任用年轻的改革派。
成效初见
从目前情况看,复兴东北计划获得了初步成效:
据2003年和2004年的数据显示,该地区GDP 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不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2003年东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下降,但2004年增长了近40%,远远超出中国沿海地区的增长。
复兴东北计划的成效,将取决于东北能否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以及能否有效利用引进的外资、自身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否则,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将会造成社会不安定。东北地区需要扩大投资、进一步深化改革,来确保发展不落后于经济增长迅速的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
【提要】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在持续下降,这对中国政府实现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目标有着重要影响。2003年,国家推出了复兴东北的计划,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要确保发展不落后于增长迅速的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有效利用引进的外资、自身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并进一步深化改革。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不过,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使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缺乏动力的东北重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而重工业是中国国有经济比重最大的行业。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持续下降,而中国迟迟未能推出针对性政策来改善这种状况。这对于中国政府致力于确保中国整体经济更协调和稳定发展的目标,存在一系列的影响。
东北的衰落
东北地区作为昔日工业经济的核心,其地位已被北部的环渤海、南部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新兴的增长区取代。1978年,东北地区人均GDP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以上。到2004年,这一差距已缩小到略高于12%。同期,东北三省GDP在全国GDP的比重从13.4%下降至9.3%。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众多国企的倒闭使东北地区一直处于高失业、高负债、贫困日益加剧的状况,而矿产资源(石油、煤炭、森林)的枯竭更是雪上加霜。煤炭储备的枯竭将导致辽宁省1/3的煤矿在未来十年内被迫关闭。东北地区高度依赖的大庆油田,作为全国最大的油田,其创造的利润占东北地区总利润的80%,不过大庆油田的石油供应也在减少,
自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工业萎缩情况一直非常严重,反映出该地区的国企改革造成了严重失衡。据统计,东北地区国企下岗职工高达1000万人,几乎占全国下岗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工业贡献度下降。1978年以来,制造业和建筑业对东北GDP的贡献,已由三分之二缩减到一半,而中国整体的工业重要性却在不断增强。减少份额中的一部分,已被迅猛发展的服务业填补,表现在原国企下岗职工从事的低工资、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的增加。
此外,失业问题严重。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失业率从2.5%上涨到了4.3%。不过,由于没有将实际已失业、但仍在原单位保留合同关系的职工计算在内,正式数据无法完全反映实际的失业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的紧张局势加剧了。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最发达工业省,承受的压力尤其沉重。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披露的数据显示,辽宁省城市失业率从1990的2%增至2003年的6.5%。
政策方针
在2003年全国人代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了复兴东北的计划。随后,高层领导人对东北地区进行了考察,组成了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分述如下:
加快改革步伐。继续鼓励国企实行重组,同时积极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创建混合区域经济。
自力更生。政府希望东北地区能够利用自有资金和交通设施创造出一个自力更生的区域经济。例如,目前正在兴建贯穿东北的白河~和龙铁路线,辽宁省日前宣布了渤海湾地区港口扩建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建新的“支柱”产业来复兴东北地区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是商品粮生产 (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生物科技(黑龙江)和食品(吉林)。
外商直接投资。中央出台政策号召改善东北地区投资和贸易环境。
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希望给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机会,并安置他们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也正在3个省内展开。
重点项目。在未启动的复兴东北项目中,约有一半集中在辽宁省,重点放在高科技产业、重工业(特别是建筑设备制造)、矿产开采与加工、农用工业。这些项目总共约需要600亿元(75亿美元)。这笔资金将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国债、中央政府无息贷款、企业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渠道来筹措。东北地区还将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政治调整。此外,中央已对东北地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表现在中央对辽宁省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反腐败行动中。中央还有意任用年轻的改革派。
成效初见
从目前情况看,复兴东北计划获得了初步成效:
据2003年和2004年的数据显示,该地区GDP 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不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2003年东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下降,但2004年增长了近40%,远远超出中国沿海地区的增长。
复兴东北计划的成效,将取决于东北能否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以及能否有效利用引进的外资、自身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否则,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将会造成社会不安定。东北地区需要扩大投资、进一步深化改革,来确保发展不落后于经济增长迅速的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