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遇见世界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宣传海报

  6月初,央视晚8点档的收视纪录被一部纪录片打破。这部片子名为《与全世界做生意》。
  该片总导演、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片子播出后的反馈值得研究。“就像网购,一般都会先看差评,这个片子差评非常少,只有个别从专业角度评价剪辑、节奏等。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的看法很有意思。有人说,世界这么大,活着总得闯一闯。”
  《与全世界做生意》共7集,每集50分钟,讲述了30多个正在发生的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足迹遍布亚、非、欧、北美、南美和南极洲6大洲、12个国家。
  2012年,这部纪录片开始筹备;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2014初,“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很多人问周艳,是专门为“一带一路”拍的吗?她说,这只是一个巧合,“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强调沟通、交流、走出去。”
  周艳曾是纪录片《大国崛起》和《公司的力量》的总导演。“《大国崛起》是国家视角,《公司的力量》从中间层面考虑问题,但始终没有关注到个体。我们希望从微观层面讲述经济生活的故事。”
  找对故事成功一半
  真正启动拍摄是2012年8月。创作之初,周艳设了“三个套”:不要什么,要什么,空间和时间。发家史、致富经、高冷术语是首先被排除的。“我们希望加入更多人文的东西,生意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要记录那些被生意改变的生活和生命。”
  确定了方向,下一步就是找故事,找对故事,纪录片就成功了一半。
  合格的故事,必须符合两点:一是世界性,是正在发生的故事,只有一个切面,不要求完整,不讲前世今生;二是行业性,必须是代表性行业。
  剧组最早的想法是从行业入手,比如钢铁、棉花、汽车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产业链完整,但显得沉重,跟普通人没有关系。后来想到一个“媒体视角”:“很多媒体年底都会做盘点,什么十大经济人物、十大娱乐事件等等。我们就想,中国人做得最远的生意、最快的生意、最传统的生意、最大的生意都是什么,顺着这个思路去找。”
  最初设计的结构是,每集6个故事,每个故事8分钟,共50分钟。后来发现,有的故事8分钟不能讲清楚——“8分钟”的概念来自《舌尖上的中国》,但美食故事门槛低,不用解释背景,而商业故事必须介绍背景。所以,最后呈现出来变成了5个故事。
  有的故事一开始就确定了,是“非拍不可”的。比如第一集里,鞋厂的故事。这跟行业渊源有关。鞋业是最早加入外贸加工的行业,目前面临升级换代,事关重大。剧组想找一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最后找到了一个到埃塞俄比亚开厂的东莞鞋厂的故事。
  有的故事,非常热门,但不适合电视,就舍弃了,比如金融。其实,周艳很想找一个金融业的故事,“但实在太难表现了,你不可能总在股票交易所晃荡。”找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最好操作的是常态化又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比如鲜花拍卖,每天都在那里,什么时候去都能拍,不存在过去式。”
  故事怎么讲也是一个大问题。周艳给剧组制定了一个《创作手册》,规定相当细致。如必须有几段纪实的段落,必须展现商业地理,必须关注城市化进程……甚至采访是站着采还是坐着采,都有明确要求。
  《与全世界做生意》从创意到播出,用了3年,最终呈现了33个故事,但找过的故事至少有100个。“这种纪实风格,没有深入调研,不敢轻易拍。”该片制片人张旭说。
  老生意背后的故事
  第三集《买卖不死》讲的是传统生意的故事。导演杨晓清之前拍过非遗纪录片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题材和手法上都不陌生。但是她说,拍《与全世界做生意》难度更大。
  “拍做食物,呈现出来的都是朴实的人物,不招人讨厌。生意人就未必了。‘舌尖’的画面比较好呈现,但拍生意人怎么赚钱,不好体现。”杨晓清对本刊记者解释。
  更难的是,有的故事非常精彩,但已经过去了,怎么办?只能靠演。
  泰州木雕师傅的故事就是一例。韩国客商要求把佛像雕刻成韩国人的样子,木雕师傅“从来没见过佛像长得像韩国人的”,觉得太荒谬,一怒之下,当着老板的面扔掉刻刀,罢工了。
  “这个师傅太有个性了,气场比老板还大,没杂念,本真还原自己。而老板可能想法比较多,拍了20多条,怎么拍都不自然。”杨晓清说。
  杨晓清给木雕师傅设计了一个精彩的出场:在茶楼吃包子,点一桌子菜大快朵颐。因为客人要求,雕刻佛像期间不能沾荤腥。木雕师傅边吃边说:“莫得用,莫得用。”透出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泰州的习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为了展现这种“商业地理”,他们还去师傅的老家兴化拍了一场泡澡的戏。
(左)纪录片第三集《买卖不死》讲述一位泰州传统木雕师傅与国际客商合作的故事
(中)纪录片第五集《大生意》讲述义乌小商品走向世界的传奇
(右)纪录片第三集《买卖不死》讲述宁波红帮裁缝父子在上海滩的创业故事

  “这些事情是存在的,但都是过去式,所以全是调研后精心设计的,很有喜感。”在杨晓清看来,摆拍并不违背纪录片的创作原则。“当然,绝大多数场景都是跟拍的,摆拍只是还原发生过的事,因为电视必须依赖画面。”
  还有一个上海裁缝父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周艳推荐的,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生于红帮,不止于红帮》的文章,讲宁波红帮裁缝在上海滩的创业故事。   “他们父子间的微妙关系、观念的差异,在上海这样一个风云际会、中外文化碰撞的地方,非常有戏剧性。”杨晓清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合适。
  前期调研,老裁缝陈家宁的一举一动都很打动人。他是典型的手艺人,专注、执著、真诚,严谨到极致,性格很有魅力,客户都是他的粉丝。儿子陈风凡内向、随意,不愿意继承父业。父子之间,纠结重重。
  陈家宁很少接受采访,难得如此坦诚地对人敞开心扉。杨晓清说,唯一的办法是真诚倾听,去理解,而不是为了挖到料,故意问一些刺激性的问题。最后,呈现在片子里的父子采访只有两三分钟,但幕后的采访有几个小时。
  片子播出后,陈家宁父子特别感动,给杨晓清发来信息。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的内心,而儿子觉得片子“完美地呈现了我”。一个商业故事,演绎出“正能量”的结局,是杨晓清未曾预料的。
  大生意的压力
  第五集《大生意》的导演胡珩曾在央视新闻评论部拍摄纪实节目《生活空间》,做了10年纪录片导演。他对《与全世界做生意》的理解是:解读13亿人的生存压力。所以义乌最早进入他的视野。
  在义乌,一个10平方米的铺面要800万元,这是真正的大生意。
  他当时考虑从商品门类去找故事,如孔明灯、吸管、冰箱贴等。最后发现,不是商品,而是经营商品的人给了他灵感。
  在义乌,他见了十几个人,最后选定两个做冰箱贴的人作为拍摄对象。“这两个人有年轻人的朝气,而且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一种反思。”
  义乌的生意人大都是千万富翁。他们全年无休,一边抱怨太累,一边说“钱来了也得赚啊”。让胡珩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拍他们吃晚饭时,商人的妻子突然情绪爆发,说太辛苦了,牺牲了家庭幸福。
  “其实,整个义乌都是这样,太快了,几乎没有生活,这就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胡珩说。
  阿里巴巴的电商,把最偏远的地方和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联系起来。浙江乡下老太太做的鞋卖到了卢浮宫,欧洲富人家庭的便鞋,也是她们的产品。电商最直接地诠释了“与全世界做生意”。但商家要保守机密,不让胡珩拍摄。最后,胡珩采取“含糊其辞、隐约其行”的办法,说服了电商。
  微信海外市场的故事,是最难拍的一个。每天有两名公关跟着胡珩,警告这不能拍,那不能拍。他要不断解释,为什么要拍这个场景,用在哪里。后来,他终于逮到机会——每天下班后,技术人员要熬夜到12点,这段时间没人“盯梢”,这样才有了一些正常拍摄。
  筹备过程中,周艳给导演组开了一个书单,其中有何伟的《寻路中国》。“大量的细节,微观的角度,对我的创作可能有影响。”胡珩说。
  商业文明不仅仅是钱
  《与全世界做生意》开播那天,周艳写了一篇导演手记。“我始终觉得,我们没有正确认识商业文明。之所以叫‘文明’,肯定是有价值留了下来。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价值,仅仅停留在对财富的讨论上,离商业文明还有距离。”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商业的理解就是钱。商业文明中有一些基本价值,比如规则、契约精神、妥协和谈判、分享共赢,等等,还没有建立起来。周艳想通过这个片子,探讨这些问题。
  在她看来,商业的一些基本逻辑很有意思:一面无穷尽地追求利润,一面又必须分享利润,否则不可持续。
  “大家说商业造成了贫富分化,但商业有自己的解决之道,它不会允许贫富分化那么极端。商人是最怕打仗的,所以很多国与国的冲突,因为商业利益,都不打了,得谈,而谈判是我们民族比较缺的,这些都很有意思。”周艳说。
  但她也承认,关于商业文明的探讨只实现了一部分。故事太强大了,理念就可能淹没在其中。
  网上的很多评价认为,《与全世界做生意》把商人精神拍出来了。周艳对这个评价颇感欣慰:“我们做传媒的人,经常传递负能量,各种吐槽。但商人就是各种打不垮,跟他们打交道觉得每个人都很积极。”
  此前,BBC也拍过一部中国人与世界做生意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周艳认为那是典型的西方视角,强调中国在全球争夺资源。“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新版本的《中国人来了》。”周艳说,“其实中国人的性格不具有侵略性,做的事情都是外国人不愿意做的,很辛苦。他们认为中国人使了各种招数,其实就是肯吃苦。”
  周艳说,如果有机会,还会拍第二季。也许用50分钟讲一个故事,比如制造业,拍拍东莞。10年、20年后,这些影像会变成历史资料。
  目前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刚起步,只有极少数如《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的题材能够盈利。周艳一直对受众更窄的商业题材感兴趣。她觉得,商业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如果不是商业推动,文化会死掉。”
其他文献
广东省中山市是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场的诞生地。位于中山市三角镇的“民森·迪茵湖”高尔夫球场是目前该市正在建设的、最豪华的球场。  “我们的球场共有27洞,现在开打的是18洞,另外9洞预计元旦之后就能开打。”会所接待小姐告诉本刊记者,区别于其他球场以山地、森林为卖点,“民森·迪茵湖”球场主打“水”。“我们有两个果岭在人工岛上,需要坐游艇才能上去。”  球童阿志告诉本刊记者,整个项目约占地3000多亩,
2012年,好莱坞资深制片人罗伯特·西蒙斯——那时他制作的影片总票房已经超过60亿美元——与一家投资公司负责人讨论一部预算7000万美元上下的中等成本影片时,决定成立一家专门投资、运行中等成本影片的公司。2年后,他担任主席的STX娱乐公司宣告诞生。《琼斯的自由国度》电影剧照  在2015年春天宣布与华谊兄弟庞大的合作计划前,STX也公布了首批影片计划:马修·麦康纳出演的《琼斯的自由国度》;翻拍西班
在逆全球之颓势强劲增长5年之后,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腰斩”,这是暂时的低谷,还将是未来的常态?  198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廖学峰“混迹”航空业30余年,一共卖出了100多架公务机。  每次跟人谈论公务机的话题,他总会从一个设问开始——中国的企业总部都在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而沃尔玛却把总部设在美国阿肯色州北部一个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问题。与往年聚焦当年要推进的三农具体议题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首次对以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作出全面的安排。  《意见》规定的时间范围是“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而不是像往年一号文件那样只对未来一年的农村工作提出总体要求。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着眼,以
2015年5月11日至6月12日,中国德国商会对439家德国在华企业的投资状况、市场环境和业务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总的来看,2014年是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放缓之年,但德国企业表现仍算抢眼。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德国在华企业也随之调整了自身业务预期,大多数企业依旧保持了营业额和利润的健康增长。仍有过半在华德企认为,2015年可以达到预期的业务增长目标,企业对其所在行业的持续
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找“北”的过程,即定位与方向。对于保定来说,多年以来的找“北”,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找北京。保定取名之意,就有“永保大都(即元大都北京)安定”之意。在拱卫北京的取向中,保定有荣耀,也有无奈,一些好的资源被不平等地吸入北京,某些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近期,保定突然声名鹊起。而这一切,也都是保定找北的话题。  先是传闻保定将建设首都政治副中心。不过,大家很快发现,这纯粹是无良
两会上城镇化话题热度不减。其间的舆论波峰表明,两大舆论场对该话题高度关注,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对两会代表及委员相关表态的报道和转发也证明,城镇化关系国计民生。  从传播趋势可以发现,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对此话题的关注走势大致一致,均在监测期首日呈现“高开”态势,虽然次日传播量有小幅下降,但第三日传播量同时飙升,达到整个舆情监测期的最高值。  当日走势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城镇化有
中国人谈论“80后”、“90后”的同时,西方人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是另外一个名称---“Y一代”。  “Y一代”(Generation Y)是一个在西方广泛使用的概念,指的是“X一代”,即“婴儿潮”一代的下一代人。从年龄上来说,“Y一代”是如今18至30岁(1983-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大约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的“80后”加“90后”。  英国人力资源公司翰纳仕(Ha
2014年两会民生关注调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与环保、腐败、收入分配等并驾齐驱的热点话题。  何谓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就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它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网络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如互联网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等。  崛起于争议声中  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后有其内在逻辑和合理原因,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存。  首先,金融抑制是深层原因。我国金
日前,上海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悉,《意见》中提出的重大举措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落实。  就上海而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同时蕴含着集聚与创新两个要点。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以市场机制为主体,政府参与型模式。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教授黄亚生曾表示,上海以国企和外企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创新,以至于缺乏具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