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创新的理论基础在于“虚实之间”,要学会“一只眼睛看里面,一只眼睛看外面”;
“或许在外人看来,唯众出品只是一个电视产品品牌,但实际上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创新品牌管理结构。”
6月18日起,一档名为《这会儿不上班》的情景式职场脱口秀节目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暑期特别节目带正式开播。《这会儿不上班》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这也标志着民营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唯众传媒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作为唯众传媒的创始者和掌舵人,杨晖带领着她的团队,将唯众制造,一步步由上海推向省级卫视,现在又走上了央视平台。接下来,一档为青年打造的电视节目也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亮相。
创立于2006年的唯众传媒,与当年的“民营四公子”相比,虽起步较晚,但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原创节目制作为主的民营媒体公司。从《波士堂》《谁来一起午餐》,到《中国职场好榜样》《中国范儿》,再到最新的《这会儿不上班》,六年时间,其制作的20多档节目奠定了唯众传媒的行业地位。同时,唯众出品有着鲜明的唯众特色和唯众气质,用杨晖的话来说,唯众不是产品定位的公司,而是由受众定位引领的公司——都市白领、年轻人、正在崛起的中产是唯众的目标受众。
职业那点事儿:11+2+6
11、2、6这三个数字,概括了杨晖作为资深传媒人的职业轨迹。
曾经是电视“湘军”一员的杨晖,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在湖南电视台工作了11年。期间一共创办了4档节目,除了《男孩女孩》和《谁是英雄》外,最具影响力的节目是《新青年》和《岳麓书院千年论坛》,前者是一档精英类谈话节目,后者将学术大师最早请上了电视讲坛。
现如今唯众传媒的精英情结,或许从这里就可窥见一斑。当然,那时的杨晖心态也与现在有着很大不同,杨晖笑言“在湖南时很自我”。
“自我”有时是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动力。在这期间,“自我”的杨晖念完了湖南大学MBA课程,学中文的她,有了电视制作实践,也有了商业理论基础,于是萌发了进一步在传媒领域深造的想法,顺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博士9月份入学,6月11日,杨晖却先去了上海CNBC(亚太财经频道,美国NBC环球集团旗下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报到,7月11日,身为中国区项目经理的杨晖,在CNBC创办了《决策》栏目,这档节目取得了哈佛商学院所有工商管理案例的电视授权。
两年的京沪双城生活,在杨晖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左手学业,右手商业,一周三天工作时间,其余时间是学生。
对于杨晖而言,上海是第一次来就爱上的城市。在这里,她逐渐奠定了对中国财经界和企业界的深入理解。她不仅在这里学习到了国外新闻媒体的运作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工作中与上海文广有关方面有了良好的接触和合作,也为日后她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05年下半年,杨晖决定创业,于是一连写了5封辞职信给新加坡的Boss,终于在转年年初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现实骨感却不乏激情。唯众初创期,算上杨晖,公司一共三四个人,导演只有一个,还是刚毕业于地质专业的大学生。最初杨晖借用朋友公司的会议室一角办公,偶尔还会拉有着电视台工作经历的朋友一起头脑风暴,再蹭蹭朋友公司的小厨房。在这样的条件下,“财经版的《康熙来了》”策划出炉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没觉得这些事情特别难,甚至是快乐的。因为我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电视这件事情。”
回想近20年的职业历程,杨晖这样形容对电视的认知,“从很自我的阶段,到现在我把自己放到‘他我’的境地里,做一个普通观众,更多地关注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引领需求甚至去创造需求。”
创业那点事儿:TV2.0与互联网精神
杨晖的创业实践和博士论文,都紧紧地围绕着一个主题——TV2.0。
上海给了杨晖良好的氛围来做创业的准备和积累。她开始接触互联网圈子的人。彼时上海有很多环境轻松的小沙龙,互联网是其中的主要主题之一,刚好杨晖也对互联网充满了好奇。
差不多与此同时,互联网“Web2.0”的概念出现,如果说早期互联网Web1.0 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那么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举例来讲,这种变化就像是互联网上的大英百科全书在线到维基百科全书的出现。
于是那时每周六下午,杨晖会去参加小型的互联网沙龙。从最初坐在角落里不吭声,到后来有想表达的冲动,杨晖对互联网的理解逐渐深入,并开始思考如何将新的互联网概念“为电视所用”。
唯众传媒的第一档节目《波士堂》即来自于TV2.0的概念实践,核心特征就是个性化和去中心化。“我的本意就是想讲泛财经、软财经,让商业在电视上轻松起来,有温度、够性感。”杨晖说。
从年底离职,到3月份录像,《波士堂》节目的前期准备是两个月。创意阶段杨晖就与播出方第一财经达成了合作意向,节目的制作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样片迅速出炉。节目为参加访谈的Boss准备了一张特别的位子,那是一张特别订制的红沙发,它打开是一颗心的形状,寓意来上《波士堂》的老板要打开自己的心扉。
为了践行TV2.0的观念和实现“有温度的财经访谈”这一目标,《波士堂》启用“观察员”来介入访谈,朝着脱口秀的方向打造。“它是一个全方位的、非常平等、深度体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能够畅所欲言,没有一个完全掌握话语权的人。”杨晖说,“这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平等、参与的精神。”同时,《波士堂》还加入了综艺成分。让人们看到,平时不苟言笑的老板还会唱歌、会跳舞、会指挥、会吹萨克斯。
由于有湖南电视台《新青年》的积淀,当时杨晖手上其实有很多商界精英人物的资源。但是杨晖没有选择她相识的企业家和朋友,她想通过邀请未曾打过交道的商业人士参加节目,来验证节目在创意阶段是否成功。似乎是在预料之中,节目顺利地邀请到了嘉宾,最开始的两集嘉宾是江南春与严介和。
“或许在外人看来,唯众出品只是一个电视产品品牌,但实际上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创新品牌管理结构。”
6月18日起,一档名为《这会儿不上班》的情景式职场脱口秀节目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暑期特别节目带正式开播。《这会儿不上班》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这也标志着民营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唯众传媒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作为唯众传媒的创始者和掌舵人,杨晖带领着她的团队,将唯众制造,一步步由上海推向省级卫视,现在又走上了央视平台。接下来,一档为青年打造的电视节目也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亮相。
创立于2006年的唯众传媒,与当年的“民营四公子”相比,虽起步较晚,但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原创节目制作为主的民营媒体公司。从《波士堂》《谁来一起午餐》,到《中国职场好榜样》《中国范儿》,再到最新的《这会儿不上班》,六年时间,其制作的20多档节目奠定了唯众传媒的行业地位。同时,唯众出品有着鲜明的唯众特色和唯众气质,用杨晖的话来说,唯众不是产品定位的公司,而是由受众定位引领的公司——都市白领、年轻人、正在崛起的中产是唯众的目标受众。
职业那点事儿:11+2+6
11、2、6这三个数字,概括了杨晖作为资深传媒人的职业轨迹。
曾经是电视“湘军”一员的杨晖,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在湖南电视台工作了11年。期间一共创办了4档节目,除了《男孩女孩》和《谁是英雄》外,最具影响力的节目是《新青年》和《岳麓书院千年论坛》,前者是一档精英类谈话节目,后者将学术大师最早请上了电视讲坛。
现如今唯众传媒的精英情结,或许从这里就可窥见一斑。当然,那时的杨晖心态也与现在有着很大不同,杨晖笑言“在湖南时很自我”。
“自我”有时是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动力。在这期间,“自我”的杨晖念完了湖南大学MBA课程,学中文的她,有了电视制作实践,也有了商业理论基础,于是萌发了进一步在传媒领域深造的想法,顺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博士9月份入学,6月11日,杨晖却先去了上海CNBC(亚太财经频道,美国NBC环球集团旗下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报到,7月11日,身为中国区项目经理的杨晖,在CNBC创办了《决策》栏目,这档节目取得了哈佛商学院所有工商管理案例的电视授权。
两年的京沪双城生活,在杨晖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左手学业,右手商业,一周三天工作时间,其余时间是学生。
对于杨晖而言,上海是第一次来就爱上的城市。在这里,她逐渐奠定了对中国财经界和企业界的深入理解。她不仅在这里学习到了国外新闻媒体的运作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工作中与上海文广有关方面有了良好的接触和合作,也为日后她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05年下半年,杨晖决定创业,于是一连写了5封辞职信给新加坡的Boss,终于在转年年初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现实骨感却不乏激情。唯众初创期,算上杨晖,公司一共三四个人,导演只有一个,还是刚毕业于地质专业的大学生。最初杨晖借用朋友公司的会议室一角办公,偶尔还会拉有着电视台工作经历的朋友一起头脑风暴,再蹭蹭朋友公司的小厨房。在这样的条件下,“财经版的《康熙来了》”策划出炉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没觉得这些事情特别难,甚至是快乐的。因为我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电视这件事情。”
回想近20年的职业历程,杨晖这样形容对电视的认知,“从很自我的阶段,到现在我把自己放到‘他我’的境地里,做一个普通观众,更多地关注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引领需求甚至去创造需求。”
创业那点事儿:TV2.0与互联网精神
杨晖的创业实践和博士论文,都紧紧地围绕着一个主题——TV2.0。
上海给了杨晖良好的氛围来做创业的准备和积累。她开始接触互联网圈子的人。彼时上海有很多环境轻松的小沙龙,互联网是其中的主要主题之一,刚好杨晖也对互联网充满了好奇。
差不多与此同时,互联网“Web2.0”的概念出现,如果说早期互联网Web1.0 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那么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举例来讲,这种变化就像是互联网上的大英百科全书在线到维基百科全书的出现。
于是那时每周六下午,杨晖会去参加小型的互联网沙龙。从最初坐在角落里不吭声,到后来有想表达的冲动,杨晖对互联网的理解逐渐深入,并开始思考如何将新的互联网概念“为电视所用”。
唯众传媒的第一档节目《波士堂》即来自于TV2.0的概念实践,核心特征就是个性化和去中心化。“我的本意就是想讲泛财经、软财经,让商业在电视上轻松起来,有温度、够性感。”杨晖说。
从年底离职,到3月份录像,《波士堂》节目的前期准备是两个月。创意阶段杨晖就与播出方第一财经达成了合作意向,节目的制作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样片迅速出炉。节目为参加访谈的Boss准备了一张特别的位子,那是一张特别订制的红沙发,它打开是一颗心的形状,寓意来上《波士堂》的老板要打开自己的心扉。
为了践行TV2.0的观念和实现“有温度的财经访谈”这一目标,《波士堂》启用“观察员”来介入访谈,朝着脱口秀的方向打造。“它是一个全方位的、非常平等、深度体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能够畅所欲言,没有一个完全掌握话语权的人。”杨晖说,“这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平等、参与的精神。”同时,《波士堂》还加入了综艺成分。让人们看到,平时不苟言笑的老板还会唱歌、会跳舞、会指挥、会吹萨克斯。
由于有湖南电视台《新青年》的积淀,当时杨晖手上其实有很多商界精英人物的资源。但是杨晖没有选择她相识的企业家和朋友,她想通过邀请未曾打过交道的商业人士参加节目,来验证节目在创意阶段是否成功。似乎是在预料之中,节目顺利地邀请到了嘉宾,最开始的两集嘉宾是江南春与严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