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上好数学活动课,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锻炼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大有益处的。下面结合数学活动课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重视数学活动课意义
数学活动课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让学生能从实践中归纳出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重视数学活动课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对于国民数学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说,重视个性培养、加强激发兴趣、发展特长,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这一任务,数学活动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个性是指人的特质和品格,是认识、情感、气质、性格、价值观等各种特质的总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表现的最基本因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解答能充分表现个性,也在活动中形成个性,使他们初步具备较为完美的个性。兴趣是指人对某一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搖篮,它能让学生学有所乐,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开展数学活动课既是学生兴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也是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的明智选择。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纵观课堂教学,学生在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以及一定的数学能力以后,往往就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会把注意力转向课外,容易对一些数学现象、数学、难点产生兴趣。给学生一个拓展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空间,数学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可能。结合数学教材和学生实际特点,教师应适当加深、拓宽数学知识,扩延认知范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思考题、综合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现、自由创造,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挥。
3、有助于调动手脑结合,培养动手能力
数学活动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活动课中,教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画画、算算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的教育思想,寓学于“做”,“做”中有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才能把动手与益智做到有效结合。
4、有助于强化学以致用,沟通理论与实践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活动课遵循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启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数学亲切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教学“解直角三角形”后,启发学生去测量学校内的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通过类似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巩固和运用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充分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在了解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真正领悟了“知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加强沟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活动课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渠道。
5、有助于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实现“和谐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较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之后,往往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生理上表现为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反映速度下降、情绪怠倦等。开展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参与活动,一是调节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课本中解脱出来,投其所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发现、自由创造,不受空间限制,学习变得主动而积极;二是活动课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了大量的数学常识,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对学习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做法
1、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孩子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那么如果在课上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来。从而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课前和活动开始是应做好活动定向的引导。在设计一个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也就是必须明确学生通过活动,应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一项以及哪一级水平。设计教学时就要紧紧围绕该目标,使活动的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以便于组织教学,使较多的学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
3、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的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会必须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地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
4、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既然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活动是有意识地定向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活动结束之后,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达到让你所期望的目标。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启发策略,让学生在他们的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或结论,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的操作上。
诚然,数学活动课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相信,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思想的今天,数学活动课必将发挥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作用。
一、重视数学活动课意义
数学活动课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让学生能从实践中归纳出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重视数学活动课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对于国民数学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说,重视个性培养、加强激发兴趣、发展特长,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这一任务,数学活动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个性是指人的特质和品格,是认识、情感、气质、性格、价值观等各种特质的总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表现的最基本因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解答能充分表现个性,也在活动中形成个性,使他们初步具备较为完美的个性。兴趣是指人对某一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搖篮,它能让学生学有所乐,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开展数学活动课既是学生兴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也是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的明智选择。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纵观课堂教学,学生在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以及一定的数学能力以后,往往就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会把注意力转向课外,容易对一些数学现象、数学、难点产生兴趣。给学生一个拓展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空间,数学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可能。结合数学教材和学生实际特点,教师应适当加深、拓宽数学知识,扩延认知范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思考题、综合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现、自由创造,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挥。
3、有助于调动手脑结合,培养动手能力
数学活动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活动课中,教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画画、算算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的教育思想,寓学于“做”,“做”中有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才能把动手与益智做到有效结合。
4、有助于强化学以致用,沟通理论与实践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活动课遵循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启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数学亲切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教学“解直角三角形”后,启发学生去测量学校内的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通过类似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巩固和运用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充分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在了解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真正领悟了“知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加强沟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活动课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渠道。
5、有助于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实现“和谐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较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之后,往往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生理上表现为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反映速度下降、情绪怠倦等。开展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参与活动,一是调节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课本中解脱出来,投其所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发现、自由创造,不受空间限制,学习变得主动而积极;二是活动课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了大量的数学常识,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对学习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做法
1、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孩子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那么如果在课上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来。从而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课前和活动开始是应做好活动定向的引导。在设计一个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也就是必须明确学生通过活动,应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一项以及哪一级水平。设计教学时就要紧紧围绕该目标,使活动的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以便于组织教学,使较多的学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
3、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的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会必须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地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
4、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既然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活动是有意识地定向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活动结束之后,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达到让你所期望的目标。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启发策略,让学生在他们的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或结论,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的操作上。
诚然,数学活动课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相信,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思想的今天,数学活动课必将发挥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