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七年级遍地开花,八年级两极分化,九年级天上地下”的现象。本人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总结反思,认为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英语学科自身特点及学生、家庭、社会和老师等诸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分化 原因 措施
所谓的“两级分化”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最后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而另一部分学生,始终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善于思考、总结,在学习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这就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一种规律:七年级时对英语充满新奇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但到了八年级由于学习科目增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有些学生一不小心就滑了下来,而到了九年级有些学困生完全放弃自己,同时优秀生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对自己要求更高,两极分化现象就更加明显。在2011年我校九年级一模考试中,最高分138分,最低分才30分,而且这种差距在每个学校都客观存在。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经本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学科特点
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对英语充满新奇感,且七年级英语基本上是小学英语的延伸,以词汇和句型为主,简单易懂,他们都愿意去学,而到了八年级,学习科目增多,词汇、句型以及语法点也大有增加,同时,随着学生新鲜感的逐渐消退,有些不够勤奋的孩子就会失去耐心,产生学习英语很“苦”的念头,学习就会变得被动、消极。同时语言的连贯性很强,如果前一篇学不好,后面就会越学越糊涂,在考试中得不到高分,学生就没有成就感,对学习丧失兴趣,最后一落千丈。
二、学生的原因
1.生理、心理因素。生理与心理因素与两极分化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诸如营养、疾病、注意力的高低、言语发展的情况、记忆能力的不同等都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相对而言,七年级的孩子更单纯、天真。他们进入新环境,交往面不宽,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到了八年级后,随着生理的成长和环境的熟悉,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一部分的孩子会把注意力移到其他事物上,早恋、逆反等现象会普遍存在,这时候他们不仅学习上容易遇到挫折,心理上也很脆弱。目前所教班级中就有一个学生因先天发育不足,个头矮小,七年级时,英语成绩很好,发言积极并且口语很棒,可是到了八年级之后,她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同,变得少言寡语,非常不自信,尽管我们都非常关注她,她的成绩依然有下滑趋势。
2.认知因素。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不良的认知风格及学习习惯等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例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消极懒散,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欠账日益增多,成绩每况愈下。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死记硬背,思考问题不够深入,成绩很难有起色。
3.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英语还没有作为主科。有的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学得也很好,有的小学因条件所限不开英语课,或只是作为一门副科,这样,学生们在小学根本就都没学到什么。普九时,这两类的学生会同时进入七年级。七年级时我曾做过调查,我班一共58个人,就有21个学生词汇量已达到200多个,24个学生词汇量达到100左右,而剩下的13个学生小学时没学过英语,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这样的差距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社会的原因
当今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家庭结构及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研究表明,相对专断、放纵、忽视型教养方式来说,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优秀一些。然而在这个忙碌和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很少和孩子沟通,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这容易加大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则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怕吃苦,并导致学习上懒惰等坏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只是盲目地依赖家教、辅导班。也有些家长不能给孩子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更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四、老师的原因
每一个学困生都有他的弱点及不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改变他们不是一撮而就的事,许多老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耐心不够,三下两下见成效不大就放弃了,还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陈旧,不能做到寓教于乐,使许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上防止和缩小这种差距呢?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七年级的课程不宜太快,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做到防范于未然,八年级时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的为他们补缺补差,九年级一轮复习时要以基础为主,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其实大多数学困生都是缺乏自信的,并很自卑,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光有耐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爱心,要用心去关爱他们,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和表扬,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或一次关心的抚慰都有可能使原本落后的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使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改正。毕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即使所谓的“坏孩子”也一样,有许多学不好英语的孩子都坦言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再有基础不牢,又很懒,不愿下功夫,最终越来越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揣摩,用实际行动去做。我想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我们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缩小这种“分化”的。
(三)我们要常与家长沟通,多和孩子谈心。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但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教育方法有问题的家长我们可以推心置腹,多和他们沟通,尽量引导他们学会怎样去教育孩子。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是爱他的孩子的,都是想让孩子成人成材的。同时,对于孩子我们也要多找他们谈谈心,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四)要做到“教中学,学中教”,不断更新观点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巧。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和观点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揣摩新的适合现代孩子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认真做好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想尽一切方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比如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任务的设置尽量有层次性,上课提问时尽量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回答难一点的题目,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吃得饱”又可以使他们“吃的好”,另外可以在班里设置互助小组等。
【关键词】分化 原因 措施
所谓的“两级分化”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最后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而另一部分学生,始终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善于思考、总结,在学习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这就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一种规律:七年级时对英语充满新奇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但到了八年级由于学习科目增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有些学生一不小心就滑了下来,而到了九年级有些学困生完全放弃自己,同时优秀生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对自己要求更高,两极分化现象就更加明显。在2011年我校九年级一模考试中,最高分138分,最低分才30分,而且这种差距在每个学校都客观存在。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经本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学科特点
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对英语充满新奇感,且七年级英语基本上是小学英语的延伸,以词汇和句型为主,简单易懂,他们都愿意去学,而到了八年级,学习科目增多,词汇、句型以及语法点也大有增加,同时,随着学生新鲜感的逐渐消退,有些不够勤奋的孩子就会失去耐心,产生学习英语很“苦”的念头,学习就会变得被动、消极。同时语言的连贯性很强,如果前一篇学不好,后面就会越学越糊涂,在考试中得不到高分,学生就没有成就感,对学习丧失兴趣,最后一落千丈。
二、学生的原因
1.生理、心理因素。生理与心理因素与两极分化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诸如营养、疾病、注意力的高低、言语发展的情况、记忆能力的不同等都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相对而言,七年级的孩子更单纯、天真。他们进入新环境,交往面不宽,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到了八年级后,随着生理的成长和环境的熟悉,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一部分的孩子会把注意力移到其他事物上,早恋、逆反等现象会普遍存在,这时候他们不仅学习上容易遇到挫折,心理上也很脆弱。目前所教班级中就有一个学生因先天发育不足,个头矮小,七年级时,英语成绩很好,发言积极并且口语很棒,可是到了八年级之后,她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同,变得少言寡语,非常不自信,尽管我们都非常关注她,她的成绩依然有下滑趋势。
2.认知因素。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不良的认知风格及学习习惯等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例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消极懒散,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欠账日益增多,成绩每况愈下。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死记硬背,思考问题不够深入,成绩很难有起色。
3.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英语还没有作为主科。有的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学得也很好,有的小学因条件所限不开英语课,或只是作为一门副科,这样,学生们在小学根本就都没学到什么。普九时,这两类的学生会同时进入七年级。七年级时我曾做过调查,我班一共58个人,就有21个学生词汇量已达到200多个,24个学生词汇量达到100左右,而剩下的13个学生小学时没学过英语,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这样的差距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社会的原因
当今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家庭结构及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研究表明,相对专断、放纵、忽视型教养方式来说,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优秀一些。然而在这个忙碌和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很少和孩子沟通,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这容易加大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则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怕吃苦,并导致学习上懒惰等坏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只是盲目地依赖家教、辅导班。也有些家长不能给孩子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更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四、老师的原因
每一个学困生都有他的弱点及不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改变他们不是一撮而就的事,许多老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耐心不够,三下两下见成效不大就放弃了,还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陈旧,不能做到寓教于乐,使许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上防止和缩小这种差距呢?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七年级的课程不宜太快,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做到防范于未然,八年级时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的为他们补缺补差,九年级一轮复习时要以基础为主,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其实大多数学困生都是缺乏自信的,并很自卑,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光有耐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爱心,要用心去关爱他们,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和表扬,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或一次关心的抚慰都有可能使原本落后的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使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改正。毕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即使所谓的“坏孩子”也一样,有许多学不好英语的孩子都坦言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再有基础不牢,又很懒,不愿下功夫,最终越来越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揣摩,用实际行动去做。我想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我们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缩小这种“分化”的。
(三)我们要常与家长沟通,多和孩子谈心。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但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教育方法有问题的家长我们可以推心置腹,多和他们沟通,尽量引导他们学会怎样去教育孩子。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是爱他的孩子的,都是想让孩子成人成材的。同时,对于孩子我们也要多找他们谈谈心,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四)要做到“教中学,学中教”,不断更新观点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巧。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和观点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揣摩新的适合现代孩子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认真做好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想尽一切方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比如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任务的设置尽量有层次性,上课提问时尽量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回答难一点的题目,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吃得饱”又可以使他们“吃的好”,另外可以在班里设置互助小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