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被称为“人民的教育家”,他忠于教育事业,提倡“生活教育”。在他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下面是陶行知的三个小故事,就很“生活化”。
培养好问好动的“爱迪生”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钟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工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的同学,当即阻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瞪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您……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是一般的家长和老师难以做到的。陶行知善于从犯错误的孩子身上寻找闪光点,化解其消极情感,使他主动认识错误。
用公鸡吃米来解说教育方式
1938年,陶行知在武汉大学做演讲。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大家屏息凝神,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而是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不吃,只是一个劲地叫。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仍挣扎着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会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对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不是同样有启发作用吗?
培养好问好动的“爱迪生”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钟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工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的同学,当即阻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瞪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您……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是一般的家长和老师难以做到的。陶行知善于从犯错误的孩子身上寻找闪光点,化解其消极情感,使他主动认识错误。
用公鸡吃米来解说教育方式
1938年,陶行知在武汉大学做演讲。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大家屏息凝神,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而是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不吃,只是一个劲地叫。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仍挣扎着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会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对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不是同样有启发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