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的正畸与修复治疗。 方法 选择患者26例,依据安氏分类和拔牙、非拔牙制定非正畸方案,正畸结束配合修复治疗。 结果 恢复了上颌中切牙,临床效果较佳。 结论 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采用非常规正畸治疗,配合种植等修复治疗,恢复主要前牙,可以满足患者功能和美观要求。
[关键词] 牙颌畸形;上颌中切牙异常;正畸与修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66-01
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一般有冠折、缺失等情况。在制定正畸方案时,预定修复方法,以上颌中切牙为重点并综合牙颌情况和个体需求进行设计治疗。拔牙患者采用非常规拔牙[1],拔除上颌中切牙;非拔牙患者个性化设计。正畸治疗后,配合烤瓷冠等修复治疗,恢复前牙区美观和功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26例,年龄12~23岁,安氏Ⅰ类9例,安氏Ⅱ类17例。拔牙患者22例,非拔牙患者4例。包括缺失5例(非拔牙2例)、再植后低位(非拔牙)2例、松动4例、冠折11例(2例前突两中切牙冠折)、牙髓坏死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非拔牙患者 固定矫治器开拓上颌中切牙间隙。缺失间隙矫正期处理:一是弓丝局部穿管(一次性探针两端塑料管),防止弓丝磨破上唇。二是配塑胶牙粘固托槽结扎入丝,与邻牙连扎,临时恢复上颌中切牙[2]。保持期间隙保持,正畸后种植或烤瓷冠修复。
1.2.2 拔牙患者治疗 除缺失患者外,拔除病变上颌中切牙(对侧视情况定减数)。安氏Ⅰ类患者:近移同侧侧切牙,替代中切牙,解除拥挤等错;近远中预留约1 mm间隙;保持期间隙保持,侧切牙烤瓷冠恢复中切牙,同侧尖牙分次改形。安氏Ⅱ类上颌前突患者:内收和近移同侧侧切牙等前牙,解除上颌前突;后续正畸和修复治疗同安氏Ⅰ类患者。
2 结果
4例非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种植或冠修复恢复上颌中切牙,关系良好。22例拔牙患者正畸和修复治疗,以侧切牙替代中切牙,关系良好(下牙非拔牙患者远中性关系)。主要前牙恢复并保留了常规减数牙,临床效果较佳。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3岁。主诉:牙齿不齐、“地包天”要求正畸。检查:第一磨牙近中性,21色暗,12、22在11、21腭侧,12、22间多生牙S,上前牙呈双排,13和11、21和23间隙1.5 mm,12、11、S、22、23与43、42、41、32、33、34反,反覆Ⅰ°,反覆盖Ⅰ°;上牙列拥挤Ⅲ°,下牙列拥挤Ⅱ°,面中1/3凹陷中度。X线片示:21未治疗,全颌牙根、牙槽骨指标正常。头影测量:均角Ⅲ类骨面型,下颌前突。临床诊断:安氏牙性Ⅲ类,骨性Ⅲ类,毛氏Ⅱ1+Ⅰ1+Ⅴ。
治疗过程:减数14、21和34、44;解除前牙反和拥挤,唇向移动22到21位置,内收下前牙,后续调整。22近远中预留1 mm间隙。保持期后22烤瓷冠恢复21、23分次改形。
治疗结果:前牙区外形良好,反拥挤解除,Ⅲ类骨面型改善,关系良好。治疗前后牙合像见图1~4,头影测量数据见表1。
4 讨论
上颌前牙因位置靠前,外伤等易造成冠折、脱落等情况,出现前牙缺失,特别是上颌前突者。艾荷秀[3]认为Ⅱ类前牙缺失比率最高,占33.12%,上颌中切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与临床上颌前突多见上颌中切牙缺失、冠折等情况相吻合。
上颌中切牙缺失治疗原則:一是正畸治疗关闭间隙,以侧切牙替代中切牙。应注意[4]:①控制牙弓宽度、侧切牙与尖牙轴倾度和转矩;②分次改形尖牙;③调低第一双尖牙舌尖;④控制尖牙移动速度,避免牙龈附着丧失和龈缘连续性破坏;⑤早期控制中线;⑥关注前牙宽度变化。二是保留间隙,正畸后修复治疗。经统计,前者多见于安氏Ⅱ类拔牙患者,后者多见于安氏Ⅰ类非拔牙患者。
拔牙患者中,成人上颌中切牙Ⅱ°以上松动、冠折1/2以上等情况,应综合治疗方案,拔除上颌中切牙,权衡美观和功能目标和个体化关系[5]。充分利用修复技术,实现患者美学和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 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38.
[2] 胡玉乾,黎逢贞,冯雪,等.正畸正畸治疗中上颌中切牙缺失的美观考虑[J].口腔正畸学,2007,14(2):63.
[3] 艾荷秀.2 684例牙齿缺失的病例统计分析[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2,20(1):49-51.
[4] 刘彦,罗颂椒,郑翼.非常规拔牙矫治设计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4,24(3):186.
[5] 峥嵘.成人正畸患者非常规拔牙矫治的临床体会[J].疾病检测与控制杂志,2009,3(4):221.
(收稿日期:2011-10-25)
[关键词] 牙颌畸形;上颌中切牙异常;正畸与修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66-01
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一般有冠折、缺失等情况。在制定正畸方案时,预定修复方法,以上颌中切牙为重点并综合牙颌情况和个体需求进行设计治疗。拔牙患者采用非常规拔牙[1],拔除上颌中切牙;非拔牙患者个性化设计。正畸治疗后,配合烤瓷冠等修复治疗,恢复前牙区美观和功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26例,年龄12~23岁,安氏Ⅰ类9例,安氏Ⅱ类17例。拔牙患者22例,非拔牙患者4例。包括缺失5例(非拔牙2例)、再植后低位(非拔牙)2例、松动4例、冠折11例(2例前突两中切牙冠折)、牙髓坏死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非拔牙患者 固定矫治器开拓上颌中切牙间隙。缺失间隙矫正期处理:一是弓丝局部穿管(一次性探针两端塑料管),防止弓丝磨破上唇。二是配塑胶牙粘固托槽结扎入丝,与邻牙连扎,临时恢复上颌中切牙[2]。保持期间隙保持,正畸后种植或烤瓷冠修复。
1.2.2 拔牙患者治疗 除缺失患者外,拔除病变上颌中切牙(对侧视情况定减数)。安氏Ⅰ类患者:近移同侧侧切牙,替代中切牙,解除拥挤等错;近远中预留约1 mm间隙;保持期间隙保持,侧切牙烤瓷冠恢复中切牙,同侧尖牙分次改形。安氏Ⅱ类上颌前突患者:内收和近移同侧侧切牙等前牙,解除上颌前突;后续正畸和修复治疗同安氏Ⅰ类患者。
2 结果
4例非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种植或冠修复恢复上颌中切牙,关系良好。22例拔牙患者正畸和修复治疗,以侧切牙替代中切牙,关系良好(下牙非拔牙患者远中性关系)。主要前牙恢复并保留了常规减数牙,临床效果较佳。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3岁。主诉:牙齿不齐、“地包天”要求正畸。检查:第一磨牙近中性,21色暗,12、22在11、21腭侧,12、22间多生牙S,上前牙呈双排,13和11、21和23间隙1.5 mm,12、11、S、22、23与43、42、41、32、33、34反,反覆Ⅰ°,反覆盖Ⅰ°;上牙列拥挤Ⅲ°,下牙列拥挤Ⅱ°,面中1/3凹陷中度。X线片示:21未治疗,全颌牙根、牙槽骨指标正常。头影测量:均角Ⅲ类骨面型,下颌前突。临床诊断:安氏牙性Ⅲ类,骨性Ⅲ类,毛氏Ⅱ1+Ⅰ1+Ⅴ。
治疗过程:减数14、21和34、44;解除前牙反和拥挤,唇向移动22到21位置,内收下前牙,后续调整。22近远中预留1 mm间隙。保持期后22烤瓷冠恢复21、23分次改形。
治疗结果:前牙区外形良好,反拥挤解除,Ⅲ类骨面型改善,关系良好。治疗前后牙合像见图1~4,头影测量数据见表1。
4 讨论
上颌前牙因位置靠前,外伤等易造成冠折、脱落等情况,出现前牙缺失,特别是上颌前突者。艾荷秀[3]认为Ⅱ类前牙缺失比率最高,占33.12%,上颌中切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与临床上颌前突多见上颌中切牙缺失、冠折等情况相吻合。
上颌中切牙缺失治疗原則:一是正畸治疗关闭间隙,以侧切牙替代中切牙。应注意[4]:①控制牙弓宽度、侧切牙与尖牙轴倾度和转矩;②分次改形尖牙;③调低第一双尖牙舌尖;④控制尖牙移动速度,避免牙龈附着丧失和龈缘连续性破坏;⑤早期控制中线;⑥关注前牙宽度变化。二是保留间隙,正畸后修复治疗。经统计,前者多见于安氏Ⅱ类拔牙患者,后者多见于安氏Ⅰ类非拔牙患者。
拔牙患者中,成人上颌中切牙Ⅱ°以上松动、冠折1/2以上等情况,应综合治疗方案,拔除上颌中切牙,权衡美观和功能目标和个体化关系[5]。充分利用修复技术,实现患者美学和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 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38.
[2] 胡玉乾,黎逢贞,冯雪,等.正畸正畸治疗中上颌中切牙缺失的美观考虑[J].口腔正畸学,2007,14(2):63.
[3] 艾荷秀.2 684例牙齿缺失的病例统计分析[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2,20(1):49-51.
[4] 刘彦,罗颂椒,郑翼.非常规拔牙矫治设计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4,24(3):186.
[5] 峥嵘.成人正畸患者非常规拔牙矫治的临床体会[J].疾病检测与控制杂志,2009,3(4):221.
(收稿日期: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