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运用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gidtfdx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者雅克·德洛尔曾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得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在教育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奋进的目标,做自我发展的主人,让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教育者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组织者的地位,让教育者成为调控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指导学生主体性在现实中的运用。
  一、班级管理中主体性的体现
  1.丰富班级管理角色。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直接目的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管理能力创造条件。如何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我是这样做的a.增设管理岗位。除通常的队干管理岗位外,还可以设立班级图书管理、课间纪律巡察、班级环境保洁、个人卫生督查、红领巾佩戴情况检查、各科作业收发、黑板报主编、美工等管理岗位,很多管理岗位可引导学生去确定。b.减少兼职,一人一岗。要腾出位子,让所有同学都有管理的岗位,尽量避免一人多职。c.一岗多人。有些难管理的岗位可让多人负责,明确各自职责。通过以上措施,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管理的岗位。
  2.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单一的社会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实行角色变换制度,则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角色动态分配可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班队每一个岗位,尤其是主要岗位,定期改换,如中队干部,每学期改选一次,改选后,原任干部留职的不得超过三分之一,每个人担任一个岗位不超过2次。第二,双人或多人负责的岗位,可定期进行分工轮换。第三,不同层级的管理角色可以轮换,如出色的小队干可升任中队干,中队干也可降任小队干,降任者并不意味着他不胜任原职,降任的目的是为了挪出位子,让其他人也有锻炼,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3.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特别是主题班队活动,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准备和组织中来。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主持人等进行评议,促进下次活动再上新水平。
  4.让学生有主动选择的空间。从班集体而言,应有良好的班风学风;从个人而言,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当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后,对个人就有了一定的感召和鼓舞作用,这利于学生适应中学生活。在采取的这些措施中,单靠班主任的强制灌输是不够的,得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主动选择的空间——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养成独立学习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此外,班主任应注重对班干部的培养,先“带”,要知道,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后“扶”,班主任对班干部工作要进行指导、教育和帮助。最后“放”,班干部工作得心应手之后,班主任一定要放权,让他们独立处理班级事务。
  二、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取得突出实效性
  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实施了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在班级管理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他们设计的方案有些是你意想不到的。这样大幅度的进步所取得的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在办学实践中实施了主体教育管理的结果。虽然,我们取得了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我不断的改进。比如,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必须把握班级的实际。2.对班级常规管理做更细的划分。3.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落实。有效的实施这些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不怕因为铁杵都能磨成针。
其他文献
说到教育故事,或许每一个为人师者都会感慨自己教育人生中众多的酸甜苦辣咸。而身为一名校长,尽管我的教育生涯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像星星般闪耀而又无法抹去的故事,但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我更想提的是当初成为一校之长时的感慨。  2010年9月份,我走马上任山丹县东街小学校长。怀揣着对原工作岗位的不舍和对新岗位的疑虑,我拨通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的电话,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了解和尊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
期刊
一、班主任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树立平等意识。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尤其当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时,教师要认真倾听,给予反馈或支持,如“你的建议非常合理”、“你的方法非常有创意”、“我们班为有你这样一位关心集体的同学而自豪”、“你还有什么更科学、合理的点子吗?”等等。话虽然简单,但
期刊
星期三上午,我和往常一样走进七年级的教室。这一课是学习《中外民居欣赏》。课前的充分准备,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后,进入学生练习时间。这时,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学具袋中没有这一课的作业纸。我一听,心里一愣,“不会吧”。我急忙翻开配套的学具袋一看,确实没有。虽说课前做了教学准备,却没有注意学具袋的情况,还只是用习惯的思维,认为应该是和以前一样:一课一练。  一时的失误让我尽显尴尬神
期刊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只要用爱心去耕耘,用慧心去播种,用耐心去等待孩子们成长的历程,将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用爱心点亮“心灯”  记得曾经接过这样一个班:上课时,把任课老师气哭;课后作业老师检查,谎称丢了,忘了,其实根本没做;放学了,三五成群的在街上玩耍、逗留;班上隔三岔五,有孩子丢失东西……提起这个班,凡知道的,几乎人人摇头。怎么办?用高压政策,强制手段?也许暂时有效果,但长期下去
期刊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但山于培训制度、方法、内容及中老年教师自身等原因,农村中老年教师在培训中或多或少被边缘化了,他们也成为农村教育“木桶效应”中最短的板块。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必然会影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中老年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培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培训制度往往以青年教师为中心。例如在培训
期刊
校本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调适学生心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是快乐的行为,乐而为之  校本课程在内容上具有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选修学生的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合理形成,弥补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在学生情感价值取向方面的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的综合性课程。本人连续多年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施教有了一些认识,现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品德与社会》课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综合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了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
期刊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是德育主要的实施者,是连接学生和德育管理者的中介,是实现德育管理观念的先锋,是修订和完善德育管理体制的实验员,作用举足轻重。  要将“德育首位”意识落实在教师的德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中。以德育引领学生全面而自觉的发展;坚持教书育人,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知识素养和德育能力,保持稳定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以“爱”营
期刊
一、达成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  1.不断学习课标,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针对“高效课堂”所提出的,不断进行课标学习,弄清我们所教学段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只有掌握了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够准确把握住教材,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够科学确定目标。  2.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难度。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序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