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完善住房政策和供应体系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管理现状和工程质量问题作出了分析,并结合施工实践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现状;管理措施
在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我国,尤其在城市,随着地皮的紧缺,商品住房的价格一路飙升,住房问题成了近期一项较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为此,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推广建设保障性住房,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作为施工企业应切实有效地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施工管理,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
纵观现时我国房屋建设施工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工程的施工管理基本上是由开发商和包工头主导完成的。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开发商首要的目标。所以在管理保障性住房这个民生工程时必然会出现诸多困难,以下我将结合施工实践,提出解决措施。
1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前期管理
保障性住房除了满足质量要求之外,好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工程设计阶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时,设计工作就起到了决定性的因数。我认为,想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关键在于工程设计的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而想要具备这些条件,就必须要有系统的管理作为保证。只有做好了设计管理,才能杜绝比如:设计的再分包、设计人员的参差不齐等现象。
2施工现场要面对的挑战:人力
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是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协助的,想要管理好保障性住房,不难发现,其实管的就是安全和质量。由于建筑物是固定的,所有的管,也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来进行的,虽然保障性住房一般结构并不复杂,但其工期较紧,多单位、多工种相互配合作业,这就形成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大量的人员进行立体交叉作业,这在严苛的监管机构下,这对保障性住房工地现场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只有做到各工种人员相互协调,统一指挥才能有条不序的推进施工进度。
3施工现场要面对的挑战:材料
施工项目的材料物资,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和结构件,以及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周转使用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从价值角度看,材料物资的价值约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60%至70%,可见其重要程度自然不可言喻。但是工地现场材料采购就要小心谨慎,比如钢筋的采购,现在许多钢筋厂商出产的钢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厂商利用侥幸心理,偷偷卖一些小型炼钢厂所生产的劣质钢筋,虽然其售价比正规厂家生产的钢筋便宜,但质量确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质量的把关不可忽视,一定要做到媒婆原材料到处都要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施工现场要面对的挑战:机械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和现场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多以多层或高层建筑组成,此时就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何种不同的运输机械组合,但往往施工单位对机械安拆公司的管理时常出现上下脱节的现象,施工机械安装公司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使用和安装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维修保养只走过场的现象经常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现场的管理方和建筑机械安装公司提前沟通,做到心中有数,不耽误施工进度。
二.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管理措施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一直是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对以上保障性住房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因素会在兴建保障性住房工程时出现安全和質量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管理,提出了以下四方面措施。
(1)设计要求
① 建设前期的设计招标
进行投资控制,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方法是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在初步设计招标过程中,可对投标方案的合理性、功能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在方案设计上要做到两个以上方案进行比较。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即要负技术责任,也需负经济责任。注意避免设计深度不够,如施工图分部分项工程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或施工图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等问题。
②.设计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
加强现场勘察。做好设计前期工程必须进行充分的现场勘察,通过设计人员的现场调查和资料的收集,查明现场条件,编制可行的施工设计方案,为以后的设计确定方向。
(2)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
① 重视现场工人的安全、技术教育工作。现在工地的建筑工人普遍存在教育程度偏低的现象,所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施工现场各项安全防护、安全标志和标语的运用,是安全生产规范、规程的逐条体现,是一线工程安全教育最真实、生动的课堂。在工地一线安全教育工作中,在工人学习点、民工学校中集中组织学习和生活、办公区内宣传窗口定点学习相结合,借助网络、视频材料、网络、广播、宣传册、漫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宣教方式,更能符合一线生产工人的特点,使安全教育深入。
②.现场的沟通。有位国际职业经理人认为:管理者的大量工作就是沟通,工程的管理都离不开沟通。如何做好沟通,首先要做到彼此尊重,从自己做起。站在他人的立场想问题,要从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会更加有说服力;了解情况,选用适合方式,要有亲和力的语气,淡然的态度,只有各工种的相互沟通协调配合顺畅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原材料质量是关系整个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所用的原材料和设备都必须在合格的供应方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中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所采购的物资、构配件,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及按质量计划要求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标记。当对质量有怀疑时,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对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材料,应委托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单位进行第三方检验并签订检验合同。
(4)提高施工质量
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可靠的质量必须在满足功能性质量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进行确定与实施的,在实施前必须制订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强化合同管理,建立约束、协调的现代管理机制,将质量目标与经济利益挂钩,针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编制单项工程质量控制方案。从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开始就要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抓住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并对承建单位采取质量奖罚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停工整改,直至合格,才可复工,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各工序检查的合格率。
(5)加强政府监控力度
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为了消除管理上的空白,住建部、各级省市县的建设工程监督站、专业工程监督站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地方政府能够落实中央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能够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从而最终保证保障性住房的质量。
4.结语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这仅仅是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开端,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保障房施工各个方面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施工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在施工组织管理上必须遵循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期按质交付使用。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解决好各施工阶段的问题,达到保证质量与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这样才能使保障性住房真正成为政府和人民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1] 张跃松,陈艳.从政府角色角度再看我国住房保障政策[J].中国房地信息,2010.
[2] 周改霞《建设工程项目中成本、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控制》2010.2
[3] 蓝相洁.发达国家住房保障体系中财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5):46-48.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现状;管理措施
在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我国,尤其在城市,随着地皮的紧缺,商品住房的价格一路飙升,住房问题成了近期一项较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为此,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推广建设保障性住房,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作为施工企业应切实有效地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施工管理,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
纵观现时我国房屋建设施工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工程的施工管理基本上是由开发商和包工头主导完成的。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开发商首要的目标。所以在管理保障性住房这个民生工程时必然会出现诸多困难,以下我将结合施工实践,提出解决措施。
1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前期管理
保障性住房除了满足质量要求之外,好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工程设计阶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时,设计工作就起到了决定性的因数。我认为,想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关键在于工程设计的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而想要具备这些条件,就必须要有系统的管理作为保证。只有做好了设计管理,才能杜绝比如:设计的再分包、设计人员的参差不齐等现象。
2施工现场要面对的挑战:人力
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是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协助的,想要管理好保障性住房,不难发现,其实管的就是安全和质量。由于建筑物是固定的,所有的管,也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来进行的,虽然保障性住房一般结构并不复杂,但其工期较紧,多单位、多工种相互配合作业,这就形成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大量的人员进行立体交叉作业,这在严苛的监管机构下,这对保障性住房工地现场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只有做到各工种人员相互协调,统一指挥才能有条不序的推进施工进度。
3施工现场要面对的挑战:材料
施工项目的材料物资,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和结构件,以及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周转使用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从价值角度看,材料物资的价值约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60%至70%,可见其重要程度自然不可言喻。但是工地现场材料采购就要小心谨慎,比如钢筋的采购,现在许多钢筋厂商出产的钢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厂商利用侥幸心理,偷偷卖一些小型炼钢厂所生产的劣质钢筋,虽然其售价比正规厂家生产的钢筋便宜,但质量确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质量的把关不可忽视,一定要做到媒婆原材料到处都要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施工现场要面对的挑战:机械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和现场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多以多层或高层建筑组成,此时就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何种不同的运输机械组合,但往往施工单位对机械安拆公司的管理时常出现上下脱节的现象,施工机械安装公司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使用和安装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维修保养只走过场的现象经常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现场的管理方和建筑机械安装公司提前沟通,做到心中有数,不耽误施工进度。
二.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管理措施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一直是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对以上保障性住房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因素会在兴建保障性住房工程时出现安全和質量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管理,提出了以下四方面措施。
(1)设计要求
① 建设前期的设计招标
进行投资控制,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方法是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在初步设计招标过程中,可对投标方案的合理性、功能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在方案设计上要做到两个以上方案进行比较。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即要负技术责任,也需负经济责任。注意避免设计深度不够,如施工图分部分项工程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或施工图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等问题。
②.设计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
加强现场勘察。做好设计前期工程必须进行充分的现场勘察,通过设计人员的现场调查和资料的收集,查明现场条件,编制可行的施工设计方案,为以后的设计确定方向。
(2)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
① 重视现场工人的安全、技术教育工作。现在工地的建筑工人普遍存在教育程度偏低的现象,所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施工现场各项安全防护、安全标志和标语的运用,是安全生产规范、规程的逐条体现,是一线工程安全教育最真实、生动的课堂。在工地一线安全教育工作中,在工人学习点、民工学校中集中组织学习和生活、办公区内宣传窗口定点学习相结合,借助网络、视频材料、网络、广播、宣传册、漫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宣教方式,更能符合一线生产工人的特点,使安全教育深入。
②.现场的沟通。有位国际职业经理人认为:管理者的大量工作就是沟通,工程的管理都离不开沟通。如何做好沟通,首先要做到彼此尊重,从自己做起。站在他人的立场想问题,要从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会更加有说服力;了解情况,选用适合方式,要有亲和力的语气,淡然的态度,只有各工种的相互沟通协调配合顺畅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原材料质量是关系整个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所用的原材料和设备都必须在合格的供应方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中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所采购的物资、构配件,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及按质量计划要求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标记。当对质量有怀疑时,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对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材料,应委托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单位进行第三方检验并签订检验合同。
(4)提高施工质量
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可靠的质量必须在满足功能性质量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进行确定与实施的,在实施前必须制订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强化合同管理,建立约束、协调的现代管理机制,将质量目标与经济利益挂钩,针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编制单项工程质量控制方案。从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开始就要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抓住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并对承建单位采取质量奖罚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停工整改,直至合格,才可复工,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各工序检查的合格率。
(5)加强政府监控力度
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为了消除管理上的空白,住建部、各级省市县的建设工程监督站、专业工程监督站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地方政府能够落实中央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能够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从而最终保证保障性住房的质量。
4.结语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这仅仅是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开端,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保障房施工各个方面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施工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在施工组织管理上必须遵循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期按质交付使用。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解决好各施工阶段的问题,达到保证质量与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这样才能使保障性住房真正成为政府和人民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1] 张跃松,陈艳.从政府角色角度再看我国住房保障政策[J].中国房地信息,2010.
[2] 周改霞《建设工程项目中成本、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控制》2010.2
[3] 蓝相洁.发达国家住房保障体系中财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