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无菌原料药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无菌原料药生产中的可见异物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控制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保证生产更加安全可靠,富有质量。
[关键词]无菌原料药,生产,可见异物,控制
中图分类号:TQ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311-01
前言
在无菌原料药生产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可见异物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这是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1、可见异物的概念
可见异物是指存在于注射剂(大输液、小针剂、注射用灭菌粉末及其原料药)、滴眼剂等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察到的任何不溶性物质,它们可能是外来的污染物,如纤毛、金属屑、玻璃屑、色点等,也可能是内源性固体,如原料中存在的不溶物、析出的沉淀物、结晶等,其粒径或长度通常>50μm。但粒径或长度通常>50μm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作为用目视检测方法,受人为意识影响较强,个体差异较大,观察者视力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药品质量的评价,50μm的标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同样,其他可见异物为<2mm的短纤毛及点、塊等,这个概念亦不确切,作为质量检测人员很难把握样品的检测尺度,因关系到样品的复检,应有明确的表述和标准样品加以区别,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判。
2、无菌原料药生产中可见异物的控制
2.1 生产环节的控制
原料药可见异物的控制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毛、点的控制,因为其它可见异物的出现几率是非常小的。
在原料药生产的过程中,与药品生产有关的操作人员、药品生产的工艺、设备以及药品生产的洁净区环境等都有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可见异物,值得特别注意,接下来就一一进行讨论。
首先,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洁净区工作人员一定要经过培训。因为人员是洁净区最大的污染源,人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释放或分泌污染物,人体表面都能沾染、沾附和携带污染物,这不仅有可能造成生产的产品无菌不合格,更有可能带进一些小点,使产品的可见异物超标。所以,凡是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必须先净化后进入,并按要求穿戴好无菌工作服。工作服的材质也有要求,必须是发尘量小,不易发生纤维剥落、断丝现象。另外,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也要注意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又因为工作人员在洁净区的各种动作也会产生微粒和微生物,动作过大易引起扬尘,所以一般生产洁净区对人员的进入有一定的控制,而且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所有这些都需要操作人员训练有素,如不进行专项培训和持续经常的强化训练是很难做到始终一致的,这就要求培训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同时人也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高素质的操作人员才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根本,从实际工作的结果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工艺和生产药品的设备也要兼顾对产品可见异物的控制。在药品生产工艺方面,建议最好从源头抓起,从原料的配置到料液经微孔滤膜进入,再结晶洗涤干燥等过程都应该进行对可见异物的适时监控,特别是料液的控制,最好做到在线监测,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采用多设置几重微孔滤膜进行过滤的方法,以控制产品中的小点数目。生产工艺中要尽量避免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尽量减少使用一些易产生毛、点的生产用具。原料药的生产设备最好是采用全封闭性的,这样不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因素而引起产品的可见异物的不合格。即使有些生产设备和有些生产工艺不能够做到全封闭,那么料液或原料药在外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且局部环境一定要达到洁净度标准要求,原料药粉体暴露的地方要求一般是局部百级。生产设备的材质也要考虑对产品可见异物的影响,尽可能选用表面光洁度好、不易腐蚀的材料,例如316L型不锈钢材质。只有生产工艺上的不断改进,生产设备上的不断完善,才是药品生产中可见异物的控制关键。
另外原料药生产企业生产区的洁净环境也是影响产品可见异物是否符合规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区域、洁净区必须确保清洁,清洁卫生要仔细、全面、彻底,应采取有效的清洁消毒方法,以控制空气的尘埃粒子数。生产中工器具要定置管理,不需要的物品要及时清出洁净区,垃圾、废品也要及时从洁净区传出。
3、可见异物不合格样品的探索性试验——以氯霉素滴眼液为例
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不均一性,我们有针对性地取样,并加大取样量。由于此时存在异物的滴眼液已被封存,不在取样范围内,故在剩余样品中又挑选了6个批次有异物的滴眼液,每批取4瓶重新检查微生物限度。氯霉素为细菌抑制剂,分析真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由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时间较长,真菌生长的专属性不强,故重新设计了试验。
3.1 方法1
仔细观察存在异物的滴眼液,选取絮状物明显的按无菌操作进行薄膜过滤,取下滤膜在放大镜下挑取絮状物,涂片,做结晶紫染色。共制备了4个涂片,于其中1个涂片发现了霉菌菌丝体。从涂片效果看,菌丝体的染色效果不均一,表明其细胞壁不完整,菌体细胞处于自溶和凋亡状态。初步结果表明本品可能被霉菌污染。
3.2 方法2
取6批有异物的供试品,每批挑取4瓶,按无菌操作进行薄膜过滤,取下滤膜正面朝上贴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3-5d并观察。6个批次中4个批次滤膜上出现霉菌菌落,阳性率66.7%。分析菌落形态和来源,4个批次的样品中检出的霉菌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均为中心有红色,四周有白色气生菌丝的典型霉菌,系相同来源的霉菌,而试验环境及空白试验均无霉菌生长,可以断定此滴眼液受到了霉菌污染。
由上述分析可以推断,该样品可见异物不合格与生产环境的控制和生产过程直接相关。
4、讨论
4.1 良好的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应是严格实施GMP管理的过程,生产环境和生产线的设计及建造均应符合GMP的要求。从原辅料进厂前对供应商的审计、评估及确认,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取样,生产环境的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生产条件和在线监测,确定控制点并执行,每个中间体的取样,成品放行,成品发放检查,直到产品出厂后用户意见反馈,都应全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QA、Qc评价。
4.2 滴眼液被微生物污染可致严重的眼部感染。有眼表疾病的患者及眼内手术后的患者,由于伤口裂隙,使用污染的滴眼液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在给药过程中,连接瓶盖的管完全暴露在容器外面,使容器中的内容物直接暴露于外,内容物溢出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市场尚未见已明确证实可以降低污染率的无防腐剂滴眼液的多剂量包装容器。国际上有单剂量瓶装(UDVs)的无防腐剂滴眼液出售,但过于昂贵,而且携带不方便。因此,滴眼液中防腐剂的作用不可或缺。
4.3 本次检验中可见异物超标与微生物污染相关,但滴眼液的微生物限度未能检出阳性结论,分析原因有:(1)检查微生物限度时,取2瓶检验,取到受微生物污染的滴眼液概率较小;(2)探索性研究专对可见异物超标的滴眼液取样检验,取样量是現行标准的2倍,故阳性检出率更高,针对性更强;(3)多数检验员缺乏相关性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的能力和意识,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了无菌原料药生产的可见异物控制,才能够让无菌原料药生产的流程更加科学,生产的药物更加富有质量,避免无菌原料药生产出现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 汤海勇.冻干无菌原料药生产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施[J].机电信息,2016,32:27-32.
[关键词]无菌原料药,生产,可见异物,控制
中图分类号:TQ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311-01
前言
在无菌原料药生产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可见异物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这是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1、可见异物的概念
可见异物是指存在于注射剂(大输液、小针剂、注射用灭菌粉末及其原料药)、滴眼剂等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察到的任何不溶性物质,它们可能是外来的污染物,如纤毛、金属屑、玻璃屑、色点等,也可能是内源性固体,如原料中存在的不溶物、析出的沉淀物、结晶等,其粒径或长度通常>50μm。但粒径或长度通常>50μm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作为用目视检测方法,受人为意识影响较强,个体差异较大,观察者视力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药品质量的评价,50μm的标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同样,其他可见异物为<2mm的短纤毛及点、塊等,这个概念亦不确切,作为质量检测人员很难把握样品的检测尺度,因关系到样品的复检,应有明确的表述和标准样品加以区别,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判。
2、无菌原料药生产中可见异物的控制
2.1 生产环节的控制
原料药可见异物的控制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毛、点的控制,因为其它可见异物的出现几率是非常小的。
在原料药生产的过程中,与药品生产有关的操作人员、药品生产的工艺、设备以及药品生产的洁净区环境等都有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可见异物,值得特别注意,接下来就一一进行讨论。
首先,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洁净区工作人员一定要经过培训。因为人员是洁净区最大的污染源,人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释放或分泌污染物,人体表面都能沾染、沾附和携带污染物,这不仅有可能造成生产的产品无菌不合格,更有可能带进一些小点,使产品的可见异物超标。所以,凡是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必须先净化后进入,并按要求穿戴好无菌工作服。工作服的材质也有要求,必须是发尘量小,不易发生纤维剥落、断丝现象。另外,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也要注意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又因为工作人员在洁净区的各种动作也会产生微粒和微生物,动作过大易引起扬尘,所以一般生产洁净区对人员的进入有一定的控制,而且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所有这些都需要操作人员训练有素,如不进行专项培训和持续经常的强化训练是很难做到始终一致的,这就要求培训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同时人也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高素质的操作人员才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根本,从实际工作的结果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工艺和生产药品的设备也要兼顾对产品可见异物的控制。在药品生产工艺方面,建议最好从源头抓起,从原料的配置到料液经微孔滤膜进入,再结晶洗涤干燥等过程都应该进行对可见异物的适时监控,特别是料液的控制,最好做到在线监测,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采用多设置几重微孔滤膜进行过滤的方法,以控制产品中的小点数目。生产工艺中要尽量避免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尽量减少使用一些易产生毛、点的生产用具。原料药的生产设备最好是采用全封闭性的,这样不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因素而引起产品的可见异物的不合格。即使有些生产设备和有些生产工艺不能够做到全封闭,那么料液或原料药在外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且局部环境一定要达到洁净度标准要求,原料药粉体暴露的地方要求一般是局部百级。生产设备的材质也要考虑对产品可见异物的影响,尽可能选用表面光洁度好、不易腐蚀的材料,例如316L型不锈钢材质。只有生产工艺上的不断改进,生产设备上的不断完善,才是药品生产中可见异物的控制关键。
另外原料药生产企业生产区的洁净环境也是影响产品可见异物是否符合规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区域、洁净区必须确保清洁,清洁卫生要仔细、全面、彻底,应采取有效的清洁消毒方法,以控制空气的尘埃粒子数。生产中工器具要定置管理,不需要的物品要及时清出洁净区,垃圾、废品也要及时从洁净区传出。
3、可见异物不合格样品的探索性试验——以氯霉素滴眼液为例
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不均一性,我们有针对性地取样,并加大取样量。由于此时存在异物的滴眼液已被封存,不在取样范围内,故在剩余样品中又挑选了6个批次有异物的滴眼液,每批取4瓶重新检查微生物限度。氯霉素为细菌抑制剂,分析真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由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时间较长,真菌生长的专属性不强,故重新设计了试验。
3.1 方法1
仔细观察存在异物的滴眼液,选取絮状物明显的按无菌操作进行薄膜过滤,取下滤膜在放大镜下挑取絮状物,涂片,做结晶紫染色。共制备了4个涂片,于其中1个涂片发现了霉菌菌丝体。从涂片效果看,菌丝体的染色效果不均一,表明其细胞壁不完整,菌体细胞处于自溶和凋亡状态。初步结果表明本品可能被霉菌污染。
3.2 方法2
取6批有异物的供试品,每批挑取4瓶,按无菌操作进行薄膜过滤,取下滤膜正面朝上贴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3-5d并观察。6个批次中4个批次滤膜上出现霉菌菌落,阳性率66.7%。分析菌落形态和来源,4个批次的样品中检出的霉菌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均为中心有红色,四周有白色气生菌丝的典型霉菌,系相同来源的霉菌,而试验环境及空白试验均无霉菌生长,可以断定此滴眼液受到了霉菌污染。
由上述分析可以推断,该样品可见异物不合格与生产环境的控制和生产过程直接相关。
4、讨论
4.1 良好的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应是严格实施GMP管理的过程,生产环境和生产线的设计及建造均应符合GMP的要求。从原辅料进厂前对供应商的审计、评估及确认,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取样,生产环境的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生产条件和在线监测,确定控制点并执行,每个中间体的取样,成品放行,成品发放检查,直到产品出厂后用户意见反馈,都应全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QA、Qc评价。
4.2 滴眼液被微生物污染可致严重的眼部感染。有眼表疾病的患者及眼内手术后的患者,由于伤口裂隙,使用污染的滴眼液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在给药过程中,连接瓶盖的管完全暴露在容器外面,使容器中的内容物直接暴露于外,内容物溢出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市场尚未见已明确证实可以降低污染率的无防腐剂滴眼液的多剂量包装容器。国际上有单剂量瓶装(UDVs)的无防腐剂滴眼液出售,但过于昂贵,而且携带不方便。因此,滴眼液中防腐剂的作用不可或缺。
4.3 本次检验中可见异物超标与微生物污染相关,但滴眼液的微生物限度未能检出阳性结论,分析原因有:(1)检查微生物限度时,取2瓶检验,取到受微生物污染的滴眼液概率较小;(2)探索性研究专对可见异物超标的滴眼液取样检验,取样量是現行标准的2倍,故阳性检出率更高,针对性更强;(3)多数检验员缺乏相关性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的能力和意识,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了无菌原料药生产的可见异物控制,才能够让无菌原料药生产的流程更加科学,生产的药物更加富有质量,避免无菌原料药生产出现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 汤海勇.冻干无菌原料药生产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施[J].机电信息,2016,3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