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红军坟 两位守墓人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4日,清明节。一大早,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的赵安生匆匆赶往50公里外的娘娘坝镇李子园。李子园村是赵安生的老家,无论多忙,每年的清明节,他都要赶回老家,像爷爷在世时一样——到娘娘坝红军墓前,祭奠张辉师长。
  赵安生的爷爷李逢春,当年掩埋了在战斗中牺牲的红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张辉,并用生命守候了这座红军坟半个世纪。
  李逢春:为烈士默默守墓半个世纪
  1936年,刚满18岁的李逢春在李子园小学当老师,住在村头的普华寺。10月的一天,听见阵阵枪响,李逢春赶紧跑到寺门口,就看见十几名红军战士抬着一位伤员直奔普华寺而来。由于伤势过重,还没走到普华寺,伤员就牺牲了。面对前来寻求帮助的红军战士,李逢春二话没说,找来两名村民帮忙,又卸了3块门板,在普华寺后的半山坡上亲手掩埋了这位红军首长。李逢春不知道这是一个多大的官,但他记下了一名红军战士对他说的话:“老乡,这里埋着的是我们红军的一位师长,请你一定要记住,我们会回来迁走他的。”
  这句话,李逢春记在了心里。此后,无论遇到什么状况,无论谁来逼问,他从不提起,他坚信:那些红军战士会回来迁走他们的师长的。
  即便解放以后,李逢春依然保守着这个秘密,盼望着有一天,那些红军战士突然就站在了他的眼前。赵安生还清楚地记的,小时候看见的爷爷有时候怪怪的:一个人常常跑到寺庙后面发呆,一坐就是大半天;每逢清明节或过年时,一个人偷偷跑到庙后面的半山坡上烧纸钱……
  李逢春一个人守着这个秘密,默默等待着,一等就是50年。
  1986年,张辉师长的战友、红二方面军十六师政委晏福生,以及陈明义、伍修权等老将军重走长征路,寻找失散的红军英灵。他们找到了李逢春,这时,李逢春才知道自己当年亲手安葬的红军师长叫张辉。
  就在这一年,秦州区政府将张辉烈士遗骨火化,并迁到了张辉师长牺牲的地方——娘娘坝牡丹山,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园。
  从那时起,每年的清明节,赵安生和家人就陪着爷爷或来陵园扫墓或以家乡传统方式祭奠张辉师长。2003年,李逢春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孙子们依然保留着这个传统和习惯。
  就像2016年的这个清明,就在赵安生匆匆忙忙赶回老家的同时,他的二爸(二叔),也就是李逢春老人的二儿子李鹏也从外地赶回了李子园。
  上午9点多,李鹏、赵安生叔侄,带领记者去找寻当年李逢春老人掩埋张辉师长的地点。一行人步行进村,穿过几条胡同,一座修缮一新的寺庙出现在眼前。赵安生介绍说:“这就是普华寺,当年爷爷就住在这里”。
  由普华寺向南,很快就出了村庄。早春的西北,春寒料峭,草木尚未复苏,野外一片肃杀。沿着只能一人通过的小路,步行几百米,来到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只见李鹏直接奔向一个半人多高的土堆,在上面找到一块显眼的大石块,抬头看了看太阳,便向前走去,一步、两步、三步……走到第十步,他停了下来,对记者说:“就是这儿,当年我父亲就是这样找到掩埋张辉师长地点的。”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李逢生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记住掩埋红军首长的地点,一天也不敢忘,因为他答应了那些红军战士,将来有一天他们回来时,他要带着这些红军战士找到他们的师长。
  让李逢春老人欣慰的是,他在有生之年等到了这一天,更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缅怀、纪念、宣传这位革命烈士。
  娘娘坝村的高维汉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维汉:二十余载甘做义务讲解员
  离开李子园,采访组一行按照约好的时间来到娘娘坝。78岁的高维汉老人和他的儿子高虎平已早早等候在路边。沿娘娘坝主路向东,没走多远就到了牡丹山下。看到还需要爬一段陡峭的山路才能到张辉烈士陵园,记者有些担心高维汉老人的身体,老人儿子说:“没事,二十多年了,老爷子每天都要去趟陵园,这条路早就走惯了。”
  高维汉老人是娘娘坝村人,家就住在牡丹山脚下。1989年从娘娘坝信用社退休后,他每天去陵园义务打扫卫生,兼做义务讲解员。
  “一开始就是觉得陵园没有专职看护人员,没人维护也没人打扫卫生,就天天过来转转。后来习惯了,一天不来,就觉得少点什么”。老人边走边说,虽然看上去清瘦,爬起山来一点儿不比我们慢。因为耳朵有些背,老人平时话不多,但一讲起张辉师长的革命事迹,就像换了一个人。“说了二十多年了,都记在心里了”高维汉老人这样给大家解释,“那时介绍烈士的资料少,人家问你,你也不能老是一问三不知啊。”从上世纪90年初起,高维汉就开始注意收集与烈士相关的资料,义务做陵园的讲解员。收集的资料多了,2003年起,他相继自费印刷了《张辉烈士和红军入陇》《长征日记》《血染青山,浩气长存》等几本小册子。
  资料读多了,老人萌发了重走长征路的念头。这吓坏了他的家人,老人年岁大了、身体又不是很好,他能受得了一路的颠簸?但最后谁也犟不过老人。从2004年到2007年3年之中,在孙子的陪伴下,高维汉老人3次踏上长征路,穿过了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等30多座县城和12个长征纪念地。回家后,他又埋头整理资料,撰写文章,并于2007年出版了第一本书《铁流万里》。高维汉老人说:“对革命事迹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责任大,越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为此,他经常带着自制的27幅展板共计150余幅图片,到娘娘坝、平南等秦州区部分乡镇的中小学,给师生们举办以《长征永远的丰碑——红二方面军在秦州》为主题的长征图片展览、作报告等,他本人也被聘为娘娘坝中学等8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上午10点多钟,阳光洒满了整个陵园,站在“张辉烈士之墓”的墓碑前,高维汉老人一下子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他一字一句地给大家介绍烈士事迹:“张辉,男,湖南人,1935年11月由湖南桑植出发北上长征,后任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
  位于牡丹山半山坡的张辉烈士陵园简洁肃穆,面积不大,占地只有300平方米。高維汉老人的儿子高虎平悄悄告诉记者,张辉师长的英魂早在1994年秋就迁到了天水市人民烈士公墓。但在娘娘坝,张辉烈士陵园每年都在维护,祭扫活动从未停止,高维汉老人以及娘娘坝的乡亲们一直坚持认为,张辉师长没有被迁走,依然在他们的身边,从未离去……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历史”,中国共产党伟大之处就在于顺应历史、传承历史和书写历史,读历史就是读党心。  顺应历史,浴火新生,拯救苦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中华民族饱受灾难和屈辱,战争不断、社会一盘散沙,列强肆意欺凌,中国向何处去?如何救民于水火?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境遇中应运而生,拯救危亡的民族,再次把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起来,这是历史上绝
期刊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农委系统评选表彰了1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为农委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了标杆,也诠释了应该怎么做合格党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是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作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是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履行的
期刊
“您注意脚下的台阶”“右手边就是‘心目影院’”……9月3日,周六一大早,位于鼓楼西大街的红丹丹助盲志愿服务站就热闹了起来,8名上地实验中学的初中生和4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忙着迎接、引领前来参加“心目影院”活动的视障朋友。  每周六上午,红丹丹志愿服务站都会举办“心目影院”活动,为视障人士免费放映一场电影,至今已有11个年头。而每周二至周六,视障朋友在这里不仅可以借阅图书,还能排练话剧、合唱、朗
期刊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央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重大部署,也是房山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激发基层活力,凝聚“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强大力量的重大契机。结合房山转型发展实际,各级党组织要在“深学实改真做”上下功夫,推动学习教育更加深入、更加富有成效。  深学谋真知,做对党忠诚的合格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
期刊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开展“两学一做”,一方面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持续不断地抓下去,另一方面是要把思想政治建设引向深入,把从抓“关键少数”向纵深发展,向基层拓展,向普通党员延伸。那么,如何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坚持把从严要求贯穿始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
期刊
王建平,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1993年6月入党,任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曾获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他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模式,组织开展“党员攻关”“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开创“精准帮扶”模式,创建爱心帮扶小站、员工健康驿站、党员创新工作室、妈咪屋等服务型党组织实体工程,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016年春节前夕,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员工崔海旭一家在
期刊
赵红英,居民都亲切地称她“赵姨儿”。她已66岁,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可是个大忙人。记者跟她联系了四五次才得以见面。7月4日下午,记者在西城区香炉营社区居委会对她的采访,见证了她的忙碌。  香炉营居委会位于社区一座简易楼的二层,办公室只有10几平方米,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桌上堆放着厚厚的文件夹和各种资料。  办公室里外有六七位来办事的居民,有坐的、有站的,狭小的办公室显得显得十分拥挤。赵红英正拿着文
期刊
在首都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上,有一支政治素质高、大局意识强、作风过硬的队伍,被百姓誉为“首都健康卫士”,那就是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党员职工队伍。  多年来,疾控中心党委紧紧围绕首都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把党建贯穿卫生防病工作始终,为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保障,出色完成了应对H7N9、抗击埃博拉疫情、保障APEC会议等急难险重和重大政治任务。多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重特大突发公共
期刊
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算起,到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进入华北为止,在这大约13年的时间里,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中指出
期刊
中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整个世界是一种巨大的“生存性贡献”。  中国道路的成功,确证中国的“仁义”“和合”文化及其文明更具有正当性、道义性、合理性。  60多年前,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著名学者梁漱溟曾问:“中国以什么贡献给世界?”然而,6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人妄自菲薄,仍在问这一问题。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当今的中国已经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将在未来作出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