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银行业年报闪亮的业绩背后,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隐忧:利润增长而股价下降,不良贷款持续下降却被监管部门敲警钟,贷款结构调整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等
2010年国内银行的业绩大都好于2009年,挺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重新进入稳定、较快增长的轨道。但也有一些值得重视解决的老问题或新问题。有些问题或许与外部形势、环境、政策密切有关,但有的问题则可能主要源于内部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或不配套。
为何利润快增股价却降
2010年四大银行取得了净利润平均增长超过30%的良好业绩,但令人诧异的是,四行的股价却未能同步增长,反而都遭遇了各自下降的尴尬局面。其中,农行是2010年7月才开始上市的,其A股发行价为2.68元/股,是四行IPO中定价最低的,但除开始时稳中有升外,到年末仍出现了被“破发”的状况。工行、中行、建行的A股也是像温吞水一样不冷不热,各自均比年初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只有H股还略有上升。这种现象或许主要与中国内地A股指数与经济大势的走向不一致性密切相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3%,CPI上涨3.3%,二者之和为13.6%,但沪市A股指数却下跌了14.3%,成为全球倒数第三差的股市,这就拖累了四大银行虽然利润增长数字十分光鲜靓丽,但投资者们似乎对银行股并不识货或看好。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各家银行2009、2010年都是信贷大投放年,又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的主力军,但外部监管部门始终在提示这两类贷款的巨大风险可能被低估,使广大投资者不能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和未来前景心存芥蒂或避险警觉,炒不起可以躲得起。
二是一些投资者和媒体有这样的议论或质疑,四大银行既然这么有赚钱能力(日均净利润接近14亿元),为什么去年还要各自融资700多亿元甚至上千亿元呢?尽管各家银行解释主要是补充资本金以满足监管部门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的需要,但广大投资者总觉得投入多,得到少,担心没完没了地被套进去让自己“闹心”。
三是2010年有大量创业板股票上市,这些股票虽然市盈率很高,但盘子不大,一般投资者联合起来都炒得动。四大银行虽然市盈率倍数不高,但因总盘子太大,只能听凭机构投资者主宰或转嫁风险。
为了改变不良印象,四大银行今后是否应适当加大对投资者分红或送股的力度呢?从年报披露的分红水平看,工行相对较高为38.68%,而农行稍低为35.77%;建行、中行均介于二者之间,在38%左右。
不良贷款双降为何却屡遭警示
从年报看,四大银行中除农行的不良贷款额还在100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率还略高于2%以外,工行、中行、建行的不良贷款额都降低到六七百亿元左右,不良贷款率在1.1%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年度是建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最高,到2010年底这两项桂冠都被工行取而“戴”之。尽管如此,银监会2011年3月29日发布了2010年年报,指出2011年银行业应关注六大主要风险。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大,房地产贷款增长过快,单个行业(如铁路)的授信集中度过高,部分贷款质量分类偏离度较大,加权风险资产增速高于资本金增速,全部贷款的拨备水平有所下降、流动性指标下降等。
客观地说,2010年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双降”都是明显的,资产质量趋势向好,但也不能过于乐观。如工行不良贷款拨备率账面最高达228%,比上年提升了64个百分点,但其全部贷款拨备率却从2009年的2.54%降低为2.46%;而该指标压力最大的是中行,该行2009年猛放贷款还能达到2.3%,2010年却降低到2.17%,如要补齐达到2.5%的监管新规,可能将要减少利润近200亿元。2010年,如果农行将其全部贷款拨备率调整到3%的水平,那农行的年净利润也能突破1000亿元,但该行没有选择这个出风头的好机会,而是为以后年度留有“以丰补歉”的余地,这是值得其他银行借鉴的。
为何强调贷款结构调整而效果欠佳
四大银行在上市以后,都提出了要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回报的目标,但从实际效果看,银行对“贷大、贷长、贷集中”的结构调整还有些力不从心或“口惠而实不至”。当然也有一些转变成功的品种或案例,如对小企业的贷款,几大银行都做到了其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和贷款新增高于上年水平等“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但毕竟原来的基数低、总额小,增长快一些容易做到,但要提高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就要费劲一些。目前几大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尚没有一家是超过10%的。
从表中看出,除建行2010年的中长期贷款比重有所降低外,工行、农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都上升1.4—1.5个百分点,工行已经超越建行成为中长期贷款比例最大的商业银行。此外,包括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贷款在内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各行的占比也是上升的。而对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的贷款,除农行承担涉及“三农”的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有所上升外,其他三行对此行业占公司贷款的比重都是下降的,工行下降1.21个百分点,建行下降0.71个百分点,中行下降0.56个百分点。
事实上,除了上述贷款结构调整不尽如人意外,其他方面的结构调整也是参差不齐的。比如,在国家明确调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政策后,有的银行对平台贷款的总额还是持续增加,增速也高于公司贷款平均增速。目前一些银行披露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口径是相对较窄的一类,如按监管口径披露,将会有较大数额的增加。还有贷款的收入结构,虽然2010年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上调,但多家银行的贷款平均收益率都是下降的,似乎与利率走势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银行在贷款定价管理上还有一些疏失和改善空间。这也说明调整贷款结构的难度比单纯扩大或缩小贷款规模大多了,各行还需要用更大的魄力来落实此事,否则就可能劳而无功甚至积重难返。
(作者供职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2010年国内银行的业绩大都好于2009年,挺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重新进入稳定、较快增长的轨道。但也有一些值得重视解决的老问题或新问题。有些问题或许与外部形势、环境、政策密切有关,但有的问题则可能主要源于内部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或不配套。
为何利润快增股价却降
2010年四大银行取得了净利润平均增长超过30%的良好业绩,但令人诧异的是,四行的股价却未能同步增长,反而都遭遇了各自下降的尴尬局面。其中,农行是2010年7月才开始上市的,其A股发行价为2.68元/股,是四行IPO中定价最低的,但除开始时稳中有升外,到年末仍出现了被“破发”的状况。工行、中行、建行的A股也是像温吞水一样不冷不热,各自均比年初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只有H股还略有上升。这种现象或许主要与中国内地A股指数与经济大势的走向不一致性密切相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3%,CPI上涨3.3%,二者之和为13.6%,但沪市A股指数却下跌了14.3%,成为全球倒数第三差的股市,这就拖累了四大银行虽然利润增长数字十分光鲜靓丽,但投资者们似乎对银行股并不识货或看好。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各家银行2009、2010年都是信贷大投放年,又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的主力军,但外部监管部门始终在提示这两类贷款的巨大风险可能被低估,使广大投资者不能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和未来前景心存芥蒂或避险警觉,炒不起可以躲得起。
二是一些投资者和媒体有这样的议论或质疑,四大银行既然这么有赚钱能力(日均净利润接近14亿元),为什么去年还要各自融资700多亿元甚至上千亿元呢?尽管各家银行解释主要是补充资本金以满足监管部门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的需要,但广大投资者总觉得投入多,得到少,担心没完没了地被套进去让自己“闹心”。
三是2010年有大量创业板股票上市,这些股票虽然市盈率很高,但盘子不大,一般投资者联合起来都炒得动。四大银行虽然市盈率倍数不高,但因总盘子太大,只能听凭机构投资者主宰或转嫁风险。
为了改变不良印象,四大银行今后是否应适当加大对投资者分红或送股的力度呢?从年报披露的分红水平看,工行相对较高为38.68%,而农行稍低为35.77%;建行、中行均介于二者之间,在38%左右。
不良贷款双降为何却屡遭警示
从年报看,四大银行中除农行的不良贷款额还在100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率还略高于2%以外,工行、中行、建行的不良贷款额都降低到六七百亿元左右,不良贷款率在1.1%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年度是建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最高,到2010年底这两项桂冠都被工行取而“戴”之。尽管如此,银监会2011年3月29日发布了2010年年报,指出2011年银行业应关注六大主要风险。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大,房地产贷款增长过快,单个行业(如铁路)的授信集中度过高,部分贷款质量分类偏离度较大,加权风险资产增速高于资本金增速,全部贷款的拨备水平有所下降、流动性指标下降等。
客观地说,2010年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双降”都是明显的,资产质量趋势向好,但也不能过于乐观。如工行不良贷款拨备率账面最高达228%,比上年提升了64个百分点,但其全部贷款拨备率却从2009年的2.54%降低为2.46%;而该指标压力最大的是中行,该行2009年猛放贷款还能达到2.3%,2010年却降低到2.17%,如要补齐达到2.5%的监管新规,可能将要减少利润近200亿元。2010年,如果农行将其全部贷款拨备率调整到3%的水平,那农行的年净利润也能突破1000亿元,但该行没有选择这个出风头的好机会,而是为以后年度留有“以丰补歉”的余地,这是值得其他银行借鉴的。
为何强调贷款结构调整而效果欠佳
四大银行在上市以后,都提出了要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回报的目标,但从实际效果看,银行对“贷大、贷长、贷集中”的结构调整还有些力不从心或“口惠而实不至”。当然也有一些转变成功的品种或案例,如对小企业的贷款,几大银行都做到了其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和贷款新增高于上年水平等“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但毕竟原来的基数低、总额小,增长快一些容易做到,但要提高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就要费劲一些。目前几大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尚没有一家是超过10%的。
从表中看出,除建行2010年的中长期贷款比重有所降低外,工行、农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都上升1.4—1.5个百分点,工行已经超越建行成为中长期贷款比例最大的商业银行。此外,包括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贷款在内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各行的占比也是上升的。而对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的贷款,除农行承担涉及“三农”的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有所上升外,其他三行对此行业占公司贷款的比重都是下降的,工行下降1.21个百分点,建行下降0.71个百分点,中行下降0.56个百分点。
事实上,除了上述贷款结构调整不尽如人意外,其他方面的结构调整也是参差不齐的。比如,在国家明确调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政策后,有的银行对平台贷款的总额还是持续增加,增速也高于公司贷款平均增速。目前一些银行披露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口径是相对较窄的一类,如按监管口径披露,将会有较大数额的增加。还有贷款的收入结构,虽然2010年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上调,但多家银行的贷款平均收益率都是下降的,似乎与利率走势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银行在贷款定价管理上还有一些疏失和改善空间。这也说明调整贷款结构的难度比单纯扩大或缩小贷款规模大多了,各行还需要用更大的魄力来落实此事,否则就可能劳而无功甚至积重难返。
(作者供职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