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浅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这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协调
  中学要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探讨和研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心理。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与学的配合需要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中学生的心理缺陷要得到正视。从而沟通师生的心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协调,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心理协调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协调好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呢?
  1、教师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协调。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心理观念,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
  2、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过去对学生的看法,针对中学生思辨能力较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课堂结构,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心理沟通最重要,因此教师要适时进行心理指导。
  3、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要克服中学生不敢发言、不敢讨论的畏惧心理弱点,如在教学中,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此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方法和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5、成为学生的倾听和参与者。教师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的倾听者与参与者。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由教师补充哪些知识。
  二、学生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协调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
  1、抛弃依赖心理,养成独立意识。这一点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难做到。有些学生由于授受式学习而长期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缺少独立思考,无法主动独立去探究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坚信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高估自己可怕,但低估自己更可怕,克服“我不能、我无法、我办不到”畏难心理,相信自己能行。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语文兴趣。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中学生还要改变学习方式,不再只是被动地倾听教师讲解,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当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之后,学生也应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学习。学生开始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阅读课文,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方面,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有待提高。同时由于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很多中学生语文成绩差,缺乏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要努力培养语文兴趣。
  3、学会合作、交流、倾听,养成良好品格。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们合作,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否则就只能产生盲从、人云亦云,从而在理智上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因此,具有合作交流倾听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让学生克服依赖、自卑的心理,在参与过程中获智,在亲身体验中认识,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了解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做好师生心理协调,铸就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很好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新课程里,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体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在这样一个提升过程中,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师生在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心理基础上完成教学。这种学习心理的改变,定会为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展现广阔的碧海蓝天。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一、传统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
期刊
“写”是英语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可以在写作中可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写”这一环节的有效训练。听、说的训练安排的比重较大,对“写”的内容安排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学生普遍缺乏英文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不高。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结合英语写作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取多种方式
期刊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
期刊
作者简介:  景蓉,女,出生于1989年4月4日,汉族籍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溪镇田坝街道  现就读学校:四川省阿坝师范专科学校2009级美术教育專业在校期间攻读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美术教育专业自考
期刊
新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能力上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政治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是政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提问由自化走向自觉化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一定要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
期刊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以为“体验”是关键,应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应用中体验价值,变外部强化教育为内部激励教育。    一、创造“玩”的机会,让学生体验“
期刊
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示,因为教师个人知识与能力素质的不同,也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的技术环境等的不同,必然会显现出个性分明的特征。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基本风貌主要是通过这一工作环节的开展而呈现出来的。问题展示的策略多种多样,这里仅就主要的几点谈些看法。  一、题情境的营造。  情境设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引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要求,设
期刊
内容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 英语 应用     著名美国学者罗伯特W布莱曾指出:“如果外语学习者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而且能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并去接受这些语言,那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尽量改变英语
期刊
利用人的认知工具和富有想象的理解方式,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实现学生心智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反思能力、情感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我们选择几种认知工具做简单分析,来体会一下不同寻常的中学化学教学。    一、现实与经验的极限感    从学生的现实世界、已有经验生活出发几乎成了我们当前新课程教学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信条。在很多人看来,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
期刊
这么多年的教学一直有个问题让我感到困惑。就是大多数学生不是学不懂,而是压根不想学。通过多年的思考,我感觉过去我们的数学教育存在一个弊端——所学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学能所用。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帮助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