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主要为我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抽取44例并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6小时、24小时及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神经功能缺损和总有效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医治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2-0357-01
  急性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造成代谢的堆积,导致心功能不全。早期积极正确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急性脑梗死除了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一般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比较简便和经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是打通堵塞血管的最有效治疗方法。现对我中心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标准
  符合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诊断标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参照2008年欧洲急性脑梗死协作研究Ⅲ制定的标准。
  1.1.1溶栓入选标准:①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②发病时间在4.5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③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脑梗死评分6分以上;④无明显意识障礙,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且征得家属同意。
  1.1.2 溶栓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内出血、水肿或者动脉畸形,1周内有动脉穿刺,2个月内有头颅外伤史;②收缩压>185mm Hg,或舒张压>110mm Hg,使用降压药仍不能恢复正常者;③有溶栓禁忌症患者。
  1.2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中心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在42一66岁,平均56.54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8例,年龄在43一67岁,平均56.8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冠心病、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小全等因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自由基清除剂、血小板抑制剂,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首剂300mg,以后每日100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阿替普酶总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其中的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60min完成。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Rankin疗效评分表,疗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治愈:症状、语言能力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能够独立行走
  ②显效:肌力增加2级,语言能力基本恢复,生活可部分自理
  ③有效:肌力增加1级,语言能力有所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
  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
  1.5 观察指标
  记录评定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6h、24h和7d NIHSS评分。依据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h、24h、7d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2.2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作是多种因素一起作用而导致的复杂过程,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出现主要和以下的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血栓形成、凝血因子作用提升、抗凝还有纤溶性下降、血粘度提升、钙超载、狭窄或者痉挛、脑血流量降低等[1]。主要是由于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脑组织缺血严重,脑组织发生死亡,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缺血半暗带内尚残存部分血管及血流,如果可以及时恢复缺血半暗带内血液循环,就可以起到修复受损伤的脑组织及改善患者预后。脑组织缺血损伤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膜、细胞器,进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2]。脑组织缺血后若能及时恢复受损脑组织血流,可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缩小缺血半暗带区域,但当脑组织缺血超过6h后半暗带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受损脑组织死亡,不会再恢复其原有神经功能。也就是说越早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灌注,缺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越小,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和预后越好。多项研究也表明,脑组织缺血时间越长,脑组织在恢复血供后其再灌注造成的损伤也越重,也就是说脑组织缺血时间越长,其预后越差,这为静脉溶栓开通闭塞血管提供依据。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不仅能够与患者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向结合,将纤维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还能够避免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造成的全身抗凝状态的弊端。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达到有效地恢复梗死组织周边的半暗带,恢复半暗带血流速度,改善组织代谢,半暗带区域神经细胞功能就会好转,神经元存活能力明显加强,生理功能可望获得恢复。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机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鹏.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31:42-44.
  [2] 崔悦.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4.
其他文献
传统的流媒体系统一般都基于C/S(Client/Server)模式,这种模式对服务器资源及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故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P2P(Peer-to-Peer)模式的引入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模式,充分
期刊
期刊
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其高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等优良性能,已经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常,合成孔径雷达只能对静止目标进行检测和成像,动目标由于其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CDMA系统中有用信号、背景噪声和多址干扰并存,多用户检测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址干扰,是保证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的关键技术。早期的多用户检测研究局限于单纯的多用户检测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