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阅读中培养的古文阅读能力,甚至会陪伴学生一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华而不实的东西,切实让古文阅读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关键词 古文 偏见 实用性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整个高中教学的全部。在阅读中培养的古文阅读能力,甚至会陪伴学生一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华而不实的东西,切实让古文阅读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一、改变学生的偏见。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古文阅读一直是处在被冷落被抵触的境地。因为古文相对而言不易懂,不通俗,同样的文字,学生还是喜欢现代文,而见了古文,就不由得排斥,甚至抵触。这就导致古文阅读教学难以顺利展开,教师大多唱独角戏,老师在讲台上讲了又讲,学生却如坠云雾,甚至呼呼大睡,久而久之,古文成了學生的噩梦,他们极力的拒绝,如果没有高考,他们会彻底和他决裂。为了改变学生的偏见,为了遏制学生抵触情绪的蔓延,我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我先想办法让他们感知古文的魅力。我先从兴趣上培养他们对古文的亲切感。这是从高一就开始的古文教学调整。我在每一周的语文课中单拿出一节做古文的探讨课。由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一篇他认为有意思的古文,长短不限,只要自己能读懂,自己有喜欢的理由,就可以推荐给大家。一开始,大家是硬着头皮找自己喜欢的文章,找着找着,就偏向于故事类型的了,其实也无所谓。他们一开始推荐的有聊斋上的短篇小说,有古代的成语故事,甚至还有笑林广志上的笑话,真是五花八本,但时间一长,他们感觉出古文的魅力来了,语言精准,生动形象,表现力极强。例如,一学生开始对较长一点《聊斋志异》感兴趣了。他给大家推荐了一篇《婴宁》,他先给大家一知半解的讲了一遍,学生们一听发现是一个古代爱情神话,甚是感兴趣,赶紧向他要原文,接着大家也就开始像破译密码似的破解这篇古文,时不时的还翻古代汉语词典和说文解字,我在一旁偶尔回答一下他们的疑问,一篇古文查下来,里边基本的词汇已经懂得差不多了,里边美丽神奇的爱情故事也了然于胸,真是收获颇丰。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再也不反感古文了,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成自主探索。偏见也一扫而光。最关键的是,我没有用讲大道理的方法让他们反感,而是用润物无声的方法来慢慢改变,心急不得。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文阅读的能力,很大一部分是靠积累和总结得来的。可是,教师在古文阅读中,担心学生这个也记不住,那个也不会,就替学生把知识点总结出来,印好了,发给学生去背。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就算是记住了,也是死记硬背,而古文知识是灵动的。死记硬背也变不成阅读的真正能力,必须考学生自己在阅读中随时总结随时积累并加以区别记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教学材料,先自学相应的古文,边自学边提出自己的学习见解,把有规律性的古文词摘录在笔记本上,把自己认为有争议的知识点拿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总之,即便是一点知识,也是靠自己的探索得来,这样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效果远远好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赤壁赋》的时候,学生特别关注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尤其是名词作动词这一用法。以前,老师的教法是让学生记住哪个句子是运用了这一用法,但与法特点学生却一知半解,单纯的靠教师讲解,学生是无法完全掌握的,我先是将它的语法特点讲解了一下,然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翻译理解中去感受语法的特点,结果,学生很快就领悟了语法的关键。例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这一句子中, “侣”和“友”后边跟了一个名词,很显然,这个句子缺一个动词,他们的名词性要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很快结合资料,给出了正确的翻译“把鱼虾当做伴侣,把麋鹿当做朋友”。这就叫融会贯通。这样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靠学生自己悟透的知识点,学生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三、摆脱进度的枷锁,精讲精练,不重要的不讲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样样通就是样样松,这样的课堂就不是高效,有的教师认为所谓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有的教师就省略了在课堂上翻译文言文的过程,只是让学习好的学生简单讲讲主要事件,看似节省了时间,进行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的前提是参与,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中,从诵读、翻译入手,动脑思考,了解内容,看似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这才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锻炼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一篇文言文需要2到3课时,而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文言知识掌握的目标下普通高中至少需要5课时,能学会是建立学习自信的前提,学得轻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地按照进度进行,让教师的教学能够灵活,更好地贴近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文言文本身是很枯燥的,如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即使不能影响到学生在课外能下许多工夫,但是在课堂上能喜欢听教师讲课,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就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态度亲切,语言幽默,多用当代视野解读文言文,打破文言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使文言文教学成为“生活语文”,学生就会逐渐喜欢并积极地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 古文 偏见 实用性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整个高中教学的全部。在阅读中培养的古文阅读能力,甚至会陪伴学生一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华而不实的东西,切实让古文阅读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一、改变学生的偏见。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古文阅读一直是处在被冷落被抵触的境地。因为古文相对而言不易懂,不通俗,同样的文字,学生还是喜欢现代文,而见了古文,就不由得排斥,甚至抵触。这就导致古文阅读教学难以顺利展开,教师大多唱独角戏,老师在讲台上讲了又讲,学生却如坠云雾,甚至呼呼大睡,久而久之,古文成了學生的噩梦,他们极力的拒绝,如果没有高考,他们会彻底和他决裂。为了改变学生的偏见,为了遏制学生抵触情绪的蔓延,我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我先想办法让他们感知古文的魅力。我先从兴趣上培养他们对古文的亲切感。这是从高一就开始的古文教学调整。我在每一周的语文课中单拿出一节做古文的探讨课。由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一篇他认为有意思的古文,长短不限,只要自己能读懂,自己有喜欢的理由,就可以推荐给大家。一开始,大家是硬着头皮找自己喜欢的文章,找着找着,就偏向于故事类型的了,其实也无所谓。他们一开始推荐的有聊斋上的短篇小说,有古代的成语故事,甚至还有笑林广志上的笑话,真是五花八本,但时间一长,他们感觉出古文的魅力来了,语言精准,生动形象,表现力极强。例如,一学生开始对较长一点《聊斋志异》感兴趣了。他给大家推荐了一篇《婴宁》,他先给大家一知半解的讲了一遍,学生们一听发现是一个古代爱情神话,甚是感兴趣,赶紧向他要原文,接着大家也就开始像破译密码似的破解这篇古文,时不时的还翻古代汉语词典和说文解字,我在一旁偶尔回答一下他们的疑问,一篇古文查下来,里边基本的词汇已经懂得差不多了,里边美丽神奇的爱情故事也了然于胸,真是收获颇丰。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再也不反感古文了,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成自主探索。偏见也一扫而光。最关键的是,我没有用讲大道理的方法让他们反感,而是用润物无声的方法来慢慢改变,心急不得。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文阅读的能力,很大一部分是靠积累和总结得来的。可是,教师在古文阅读中,担心学生这个也记不住,那个也不会,就替学生把知识点总结出来,印好了,发给学生去背。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就算是记住了,也是死记硬背,而古文知识是灵动的。死记硬背也变不成阅读的真正能力,必须考学生自己在阅读中随时总结随时积累并加以区别记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教学材料,先自学相应的古文,边自学边提出自己的学习见解,把有规律性的古文词摘录在笔记本上,把自己认为有争议的知识点拿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总之,即便是一点知识,也是靠自己的探索得来,这样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效果远远好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赤壁赋》的时候,学生特别关注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尤其是名词作动词这一用法。以前,老师的教法是让学生记住哪个句子是运用了这一用法,但与法特点学生却一知半解,单纯的靠教师讲解,学生是无法完全掌握的,我先是将它的语法特点讲解了一下,然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翻译理解中去感受语法的特点,结果,学生很快就领悟了语法的关键。例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这一句子中, “侣”和“友”后边跟了一个名词,很显然,这个句子缺一个动词,他们的名词性要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很快结合资料,给出了正确的翻译“把鱼虾当做伴侣,把麋鹿当做朋友”。这就叫融会贯通。这样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靠学生自己悟透的知识点,学生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三、摆脱进度的枷锁,精讲精练,不重要的不讲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样样通就是样样松,这样的课堂就不是高效,有的教师认为所谓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有的教师就省略了在课堂上翻译文言文的过程,只是让学习好的学生简单讲讲主要事件,看似节省了时间,进行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的前提是参与,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文中,从诵读、翻译入手,动脑思考,了解内容,看似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这才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锻炼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一篇文言文需要2到3课时,而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文言知识掌握的目标下普通高中至少需要5课时,能学会是建立学习自信的前提,学得轻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地按照进度进行,让教师的教学能够灵活,更好地贴近学生,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文言文本身是很枯燥的,如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即使不能影响到学生在课外能下许多工夫,但是在课堂上能喜欢听教师讲课,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就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态度亲切,语言幽默,多用当代视野解读文言文,打破文言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使文言文教学成为“生活语文”,学生就会逐渐喜欢并积极地学习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