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手段”创新“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若干教学手段使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总结归纳了体育教学手段创新存在的不切实际、存在隐患、偏离主题等若干问题;分析了体育教学手段创新的缘由,且主要集中在:减少教材“枯燥”、降低教材“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以及提高练习“兴趣”等方面;重点提出了把握创新时机、创新形式、创新价值、创新效果等方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做到体育教学手段的有效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手段;创新;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6-0026-03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任课教师使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有的自制或购置新器材、有的在原有器材上做了适当的改进、有的在练习方式方法上做了创新等。但是,并非所有的创新都很有效,有的因安全隐患突出导致效果不明等。然而,什么样的创新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要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该如何做出有效创新呢?下面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体育教学手段创新若干问题分析
  目前,具有一定创新程度的体育教学手段,有的效果十分明显,而有的教学手段在设计的时候或许缺乏更深入的考虑,结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对过去发现的和与一线教师交流中了解到的情况做一归纳,便于更好地避免有问题的体育教学手段出现。
  1.不切实际的创新教学手段
  在对体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设计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能够切合教学的实际,并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采取该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有的教学手段的设计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创新成分,但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突出。如一节跪跳起课,任课教师设计了两种练习手段,其中,一种练习手段是,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人双膝跪垫,另一人站其面前手拉手,准备帮助完成跳起动作;另一种练习手段是,把体操垫子斜放,练习者双膝跪垫,面朝垫子高处,自主完成跪跳起动作。显然,这两种手段都难以完成跪跳起练习。前者因手臂被同伴固定无法做摆臂动作,显然,就难以上跳。后者因垫子有一定的倾斜度,在这样的垫子上做跪跳起的时候,难以完成收腿收脚动作,等于大大增加了完成跪跳起的难度。由此看来,不切实际的创新教学手段,并非是真正的创新。
  2.存在隐患的创新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手段,有的在设计的时候未能充分考虑其安全性,结果在练习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如一节篮球行进间投篮课,任课教师自制了一个比正常篮圈大3~4倍的大篮筐,教学中将其放在场地的中央,学生围成一个大圆,教师统一口令,全体学生从圆周向圆心大篮筐方向运球并做行进间投篮动作。该项练习,由于学生多,同时由圆周集中到篮圈附近,而且,有的行进间投篮动作快,有的慢,有的甚至做了转身背向篮圈做投篮动作,一刹那间,投进篮的球都滚落在地上,十分危险,很容易被跳起晚的学生踩上。这样自制的创新器材,存在的危险性足以影响到练习的有效性,显然是不可取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练习手段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未能充分考虑安全隐患的存在。如一节跳箱课,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向上摆腿,在跳箱正上方让另一学生举起悬挂有物体的竹竿,练习者尽力直腿用脚去触碰悬挂物。由于悬挂物和竹竿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在练习过程中,竹竿头部或悬挂物触及练习者的面部,存在较大的隐患,这样的辅助教具也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又如,一节高中男生班的鱼跃前滚翻课,老师设置了一项辅助练习——直体倒垫。老师安排每四名学生分别站在一块大体操垫子的两侧,教师吹哨后,四名学生同时做两两相对的直体倒垫练习。这项练习,最大的隐患是很容易出现相对站立的学生头部两两相撞,尽管在那节课上相撞事故未发生,但是,这种练习手段是不可取的,因为,安全隐患很明显。实际上,同时倒垫变成两侧交替做危险性就会大为降低。因此,在设计新的练习手段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安全系数的高低。
  3.偏离主题的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创新本应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因仅仅考虑到的是为创新而创新,导致走进了形式化的误区,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一节原地运球新授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设计了10余种行进间练习手段组织学生练习,其中,有蛇形运球、有倒运球、有侧运球、有交叉步运球等,这些运球方式在篮球比赛中很少见到,有的甚至根本用不上。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篮球控制不住到处捡球。经过仔细观察还发现,学生在运球过程中的手型,大都是用手掌心接触篮球,未能掌握正确的触球手型。实际上,作为新授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非是体验若干种方式的行进间运球,而是要解决手触球的部位以及正确手型等问题。该任课教师的设计,实际上是偏离了教学的主题,学生在第一节课上应掌握什么不够明确。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了各种练习手段。这样的设计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二、体育教学手段创新的主要缘由
  体育教学手段为什么要创新?不同的创新设计有着不同的目的,当然,创新的结果都会定位于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对主要的创新缘由进行归纳。
  1.为减少教材“枯燥”而创新
  在众多的体育教材内容中,有的教材如田径的跑、跳、投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比较枯燥,尤其是各种跑类的项目,枯燥感更为明显。学习这些教材内容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听讲精力不集中、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认真、练习活动不积极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减少因教材枯燥带来的消极学习状况发生,有的任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围绕如何减少教材的枯燥上做文章,有的变换练习场地,如把耐久跑练习移到篮球场上,在篮球场沿边线端线绕圈做各种形式且较为持久的行进间运球,这种做法是采用“项目整合”的方式,减少教材的枯燥感。还有的任课教师采取100米或50米接力赛跑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耐久跑练习,这种做法是“增加竞赛”成分,减少教材的枯燥感。还有的是组织学生做让距追逐跑游戏,即让奔跑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提前跑出一定的距离,让奔跑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迟后起跑,并追赶前面的同学。假如追不上,先跑的同学体验到了成功;假如追得上,后跑的同学能够具有成就感。为了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练习中有成就感,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让出的距离长短。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利用“成功教学”减少教材的枯燥感。   2.为降低教材“难度”而创新
  体育教材难度有大有小,从会能度上来划分的话,包括三种类型,即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学生“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会与不会的界限十分清晰,而且,这样的教材内容不经过认真、努力地学习,很难掌握,
  如游泳、背越式跳高等属于该类。另一类是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教材内容,如走、跑等,教与不教,学与不学,学生都能走和跑,老师的教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怎么走才能走的轻松、快捷等;怎么跑才能跑得快、跑得远等。这样的教材内容的教学难度最小。还有一类是处于中间型的教材,如健美操、武术少年拳等,都属于中等难度的教材内容。对于难度较大或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为了降低教材的难度,往往有老师会考虑设计辅助性练习手段的方式,如未掌握游泳技术的学习者,采取背上系浮漂的方式等。又如,背越式跳高采取用彩色橡皮筋而不用横杆的方式,都能降低练习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勇气和积极性。这样的创新,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内容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教材难度较大,学生一旦产生畏惧情绪,或经过多次反复地练习,有了多次失败尝试,就很难再激发起练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难度,当学生未能掌握某项技术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提前体验完成该技术时的身体感觉,有的老师也会想到辅助教具所能发挥的作用。如一节仰卧推起成桥的技巧学习,在学生未能独立“成桥”之前,任课教师设计了一连串的降低难度的辅助练习手段,从坐在体操凳一端,向后倒体做成桥动作;到平躺在有一定坡度的垫子上,仰卧撑起体验成桥动作;再到中间放一根绳子,将垫子卷起做成垫子卷作为辅助教具,由站在练习者身体两侧的同学将垫子卷从练习者腰下穿过并将练习者提起成桥状,让练习者充分体验仰卧成桥的动作感觉。这样的创新手段在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上,能够发挥较明显的作用。
  3.为突破教学“难点”而创新
  体育教学的难点一般指的是运动技术要达到的效果,如前滚翻要求滚动圆、方向正;急行跳远要求踏跳有力,助跑与起跳的有效衔接等。因此,体育教学要能够围绕如何突破难点,即让难点不再难而考虑创新。这类创新,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够逐步达到教准、教深、教透的教学要求。如一节前滚翻课上,为了能够让学生练习中达到滚动沿直线、方向正,教师在每一块垫子的中央,用彩条贴出一条直线,让学生在练习中很直观地找到目标。还有的老师是在垫子中央位置纵向摆放一排小贴画,学生如果沿直线滚翻的话,小贴画会沿背部中央贴上,如果滚翻不直,小贴画会斜着贴在背部。还有,为了让学生在练习前滚翻的时候身体团紧便于滚动圆,有的老师就让学生分别在下颚、大腿根与腹部交接位置、大小腿之间腘窝处分别夹一条彩色丝带,夹紧了这些丝带,学生就能够基本上滚动成圆,从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另外,还有的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急行跳远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体验踏跳有力,就设计了在活动踏板下对称放置两个挤压能够发出响声的橡皮娃娃。如果踏板有力,响声较大,反之,响声较小。通过这样的创新手段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难点有针对性的突破,更能体现教学手段创新的必要性。
  4.为强化教学“重点”而创新
  体育教学除了要有特殊的教学手段突破难点,实际上,对于重点的强化也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设计有效的强化重点的创新教学手段,技术的关键环节才能顺利甚至达到快速地掌握。如小学生在学习急行跳远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确踏板,并且准确踏板,有的任课教师就采取先让学生试跳确定起跳脚(即有力脚),然后在踏板上起跳位置粘贴大脚丫的方式练习。左脚起跳的学生,在左脚踏跳的踏板位置上贴左脚式样的大脚丫,相反,贴右脚大脚丫。采取这样的手段,学生练习中不仅更直观,而且,能够强化踏跳动作。还有前滚翻的滚动技术,为了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体验到滚动这一动作,有老师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背部着垫,团身做不倒翁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滚动时的背部感觉,便于提高前滚翻教学的效果。
  5.为提高练习“兴趣”而创新
  有时,教学手段的创新,并不是因为教材难度大,也不是因为教材枯燥,更不是为了要强化和突破重难点,而是因为,有的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基于学生的好奇心理、争胜心理等特点,有时候,可以专为提高兴趣而考虑创新。如有的老师在教学生鳄鱼爬的课上,带到课堂上一只用布制作的大鳄鱼,学生看到鳄鱼以后,不但会较为兴奋,还会模仿鳄鱼的姿势,俯卧在垫子上,而且,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身体紧紧地贴在垫子上,像鳄鱼一样做向前爬行动作。一方面,鳄鱼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鳄鱼的姿势,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能够很直观地观察到俯卧在垫子上的姿势,并能更加形象逼真地完成鳄鱼爬的各项练习活动。
  又如,一节跳山羊课,学生需要在踏跳之后,过山羊之前,反复做提臀分腿练习,可是,往往学生在练习这个分解动作的时候,兴趣不高,练习不积极。基于此,有的任课教师就采用在山羊两侧拉两条长长的彩色橡皮筋,并在上面悬挂若干个小铃铛,让学生练习分腿并用腿触碰小铃铛,练习过程中,分腿越大,腿越直,触碰的越很,铃铛越响,这种练习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体育教学手段有效创新的方略
  如何创新教学手段?时机如何把握?有哪些创新形式?创新价值如何取舍?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创新时机把握:基本部分主教材教学创新为最佳
  通过对以往体育课的观察了解到,体育教学中的手段创新,主要出现在准备部分准备活动阶段、基本部分主教材学习阶段、基本部分游戏阶段、结束部分放松阶段等。然而,体育教学活动中什么时机创新效果最为明显?经过研究发现,基于各部分创新作用的不同,因此,只要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环节都可以不失时机地采取创新的手段组织教学工作。但是,基于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要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环节的把握,将创新时机确定在基本部分主教材学习时段最为理想。因为,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掌握,对达成技能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假如说,整个体育课堂只有一处创新设计的话,最好能够将创新安排于此;假如说有两处及以上创新设计的话,至少要将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放于主教材学习环节。   2.创新形式确定:简单真实的创新教学手段较理想
  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从形式上来讲,要摆脱过于复杂化的创新,尤其是为了降低教材难度的创新教学手段的设计,更应该确定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手段,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过于复杂的创新和过于频繁的创新有可能会走进为创新而创新的认识误区,有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主教材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教学手段的创新设计最好不要脱离实际,包括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尤其要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方能如期将创新手段发挥到最佳功能状态。脱离教学实际的创新无法具有可持续性,脱离学生实际的创新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脱离生活实际的创新教育引导和学以致用的作用难以体现。因此,创新形式要能够确定在简单真实的基础之上。
  3.创新价值取舍:实现三位一体目标的手段价值大
  体育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但无论从课程的角度还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体质健康促进目标、运动技能掌握目标、健全人格培养目标这三个大的维度的目标体系是体育学科应该认真把握的。因此,在考虑教学手段的创新时,要么能够有利于更多地实现目标而创新,至少也要能够为便于达成其中的一个目标而设计。脱离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不但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设计,而且浪费了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有的老师自主创编了缺乏教育意义的“母鸡下蛋”游戏,将该游戏搬进体育课堂,不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体能素质难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还缺乏技能学习的要素。因此,未体现三位一体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应该尽量避免。
  4.创新效果预设:有趣、有量、安全的创新手段作用强
  在对体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周全考虑,即不但要考虑它的趣味性、时间量,更要考虑其安全性。从趣味性上来看,要因创新的手段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便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能素质的提高,或便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参与是基础、是前提,而有趣是参与的原动力。从时间量上来看,要因创新教学手段的持续性而真正发挥创新的作用,不能蜻蜓点水式地呈现创新教学手段。有的创新只是让学生看一眼或体验一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安全性上来看,任何一个创新教学手段的设计,都要首先考虑是否安全,有没有安全隐患?在哪个部位或环节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自制器材材质的安全性能是否可靠?练习手段的运用是否能够确保平安无事?一个在形式上看起来很好的创新,假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不便于在课堂上使用,如前文中所举的案例一样,一旦存在头部相撞、扭伤踝关节等隐患,这样的创新都将被归结为不完善的创新。因此,在创新设计环节,要能够对所创新的教学手段有一个充分的效果预设,一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无论是趣味性、时间量,还是安全性上,都要改变其创新思路,调整其创新方法,力求做出最理想的创新,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其应有的创新价值。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DLA110303)
其他文献
猜拳比高  目标: 互动合作,发展柔韧性。  方法: 两人一组,单脚支撑地面,另一脚搁于肋木最低档。游戏由划拳开始,赢者保持原位;负者单脚搁至上一档。以此类推,对手如若搁脚直至能力所限档,比赛结束。  要求: 双方出拳同步,积极而为。  分享与讨论:该游戏深得学生喜爱,竞争性强。游戏可拓展成分小组依次PK进行,考验团队整体柔韧性。  猜拳攻擂  目标: 互动合作,发展抓握能力。  方法: 两人一组
摘 要: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延边州通过六年(2个三年计划)的实践与研究,从实践上拓宽思路和方法,在梳理实践成果的同时,将零散的研究成果系统化。本文主要通过竞赛与培训相结合模式的实践,在“培训对象的选择、竞赛模式的创新、竞赛方法的变革、检查验收机制的调整”等方面探究“赛培结合”模式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而从中发现“赛培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基于学生"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的五大核心素养,清华附小在"1+X课程"改革中,秉承"无体育不清华"的传统,将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将体育作为核心课程,将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印发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学校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
肋木、云梯本是中小学校里常见的大型攀爬器械,用于力量、柔韧等素质训练颇有良效。然而近些年来发现,由于它们功能单一且存在不安全因素,加之多年无人开发其新的玩法,导致使用率
在篮球投篮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低龄或力量素质较弱的女生采用传统的单手肩上(头上)投篮动作,往往存在着投篮范围小,较远距离投篮动作变形,比赛时不能拉开对方防线等现象。笔者采
关键词:移动;支撑;手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72-02  单杠、双杠四肢悬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安全因素的考虑,我主要是让学生依次尝试动作,体验完整动作的成就感。但是对于整个单元而言,每节课都如此操作不光是练习的密度太小,而且还消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本研究利用固定圆心,测量半径的方法,用木质材料加轴承制作圆心固定杆和画线杆,能轻易在塑胶、木地板上用胶带贴出圆弧线条。
摘 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会经常应用游戏教材,比如:迎面接力、往返接力、定向运动等,但是在判断胜负时往往都是以速度快慢为评价胜负的唯一依据,这样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会随着次数的增加明显的降低。笔者利用废旧矿泉水瓶对一些“老游戏”和常规练习进行了巧妙加工,并摸索出了“多元评价”练习方法,不但能起到预防胜傲差弃的效果,而且学生练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废旧器材;
2015年1月4日下午三点,北京协和医院ICU重症病房抢救室,当医生示意何老情况暂时平稳可以进入探望的时候,我深吸一口气,小心地走进病房。病床上,何老安详地躺着,半闭着双眼,虽然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