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培养学生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
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中的听课、作业书写及课后复习的习惯。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积极进行数学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前提。
1.1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知识内容进行的自主学习。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为学习新课奠定一定的基础,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如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了解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知识有何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会的是哪些等等。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1.2课堂上专心听讲、主动探究的习惯。认真倾听要做到“三到”:眼到、耳到、心到。听课时不搞小动作,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边听边思考的听课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教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教师还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1.3认真规范的作业习惯。在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小处着手,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就连小数点的写法及其书写位置,分数的书写顺序都是十分重要的。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应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
2.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数学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是一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的充分表现。每个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自已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对问题观察、思考和解决的方式不尽相同。勤学好问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穿插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勤学好问习惯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较强的好奇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来学习就轻松了。
2.2善于鼓励和示范,激发思考。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示范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3善于引导小学生主动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而这些疑问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问题,并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小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这也为小学生主动质疑创造示范,使他们知道如何去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性数学学习习惯
合作性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合作实践,思考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的习惯。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堂合作实验、共同操作、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形式,恰当组织同学分组合作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的细节之中,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怎样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王军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39-40
[2]伏道荣.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1(10):162-16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培养学生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
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中的听课、作业书写及课后复习的习惯。常规性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积极进行数学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前提。
1.1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知识内容进行的自主学习。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为学习新课奠定一定的基础,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如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了解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知识有何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会的是哪些等等。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1.2课堂上专心听讲、主动探究的习惯。认真倾听要做到“三到”:眼到、耳到、心到。听课时不搞小动作,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边听边思考的听课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教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教师还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1.3认真规范的作业习惯。在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小处着手,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就连小数点的写法及其书写位置,分数的书写顺序都是十分重要的。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应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
2.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数学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是一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的充分表现。每个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自已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对问题观察、思考和解决的方式不尽相同。勤学好问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穿插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勤学好问习惯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较强的好奇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来学习就轻松了。
2.2善于鼓励和示范,激发思考。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示范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3善于引导小学生主动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而这些疑问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问题,并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小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这也为小学生主动质疑创造示范,使他们知道如何去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性数学学习习惯
合作性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合作实践,思考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的习惯。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堂合作实验、共同操作、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形式,恰当组织同学分组合作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的细节之中,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怎样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王军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39-40
[2]伏道荣.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1(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