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日本人为何对天皇“死忠”?

来源 :考试·双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及日本人的态度,最有影响的是他们对其天皇陛下的态度。天皇拥有对他的子民什么样的控制力呢?美国的一些权威人士指出:在日本七个世纪的封建时代里,天皇一直都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傀儡。每个日本人直接效忠的对象是他们的领主——大名,以及大名之上的军事统帅——将军,没有人关注对天皇是否忠诚。天皇被幽禁在与世隔绝的宫廷中,他的行为和仪式都在将军所定制度的严格限制之中。如果一位大的封建领主表示了对天皇的尊敬,那将被视为一种背叛。对日本老百姓而言,天皇几乎是不存在的。一些美国科学家强调,理解日本人只能通过他的历史才行。在老百姓的记忆中形象模糊、沉默无言的天皇是怎么样成为活着的人拥护的对象,并成为这个保守民族的精神核心呢?他们说,那些不断重复天皇对他的人民有永久的统治权的日本评论家是太夸大其词了,他们的坚持仅仅证明了其论据的不堪一击。所以,美国在战时政策里没有理由要对天皇过分地礼让,与其相反的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强烈地攻击这种近来编造的邪恶的元首理论。天皇是现代日本国家神道教的中心,假如我们彻底挑战并摧毁天皇的神圣性,那么敌国日本的整个国家结构就会崩溃。
  许多了解日本,看过来自前线的报道或者日本信息的有才能的美国人,则持相反的看法。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非常清楚,没有什么比任何的蔑视天皇或者公开攻击天皇的行为更能刺痛日本人的心灵,鞭策起日本人的士气了。他们不相信,我们攻击天皇在日本人眼里就是攻击军国主义。他们曾看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谟克拉西”成为最响亮的口号,军国主义声名扫地,使得军人外出到东京的大街时都要谨慎地换上便装。但就是在那些年里,日本人仍对天皇充满狂热的尊崇。这些日本的老居民强调说,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敬与“希特勒万岁”的崇拜是不一样的,后者仅仅是纳粹党兴盛衰灭的晴雨表,是与法西斯阴谋的种种罪恶捆绑在一起的。
  确实,日本战俘的供词印证了他们的看法。与西方军人不同的是,日本战俘以前没有受过被俘后哪些可以说、哪些要沉默的教育,所以,他们对各种问题的回答显然是未演练过的。缺乏这种灌输当然应归因于日本的不投降主义。这种状况直到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也没有改变,即使只在个别军团或地方部队。战俘的供词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们体现了日军观点的一个横断面。他们不是因士气低落而导致投降的士兵,否则就没有了代表性。除少数外,他们都是在受伤或失去知觉后无力抵抗而被俘的。
  日本战俘中那些彻底的顽强分子,将他们的极端军国主义归因于天皇,认为自己是在“执行他的意愿”,是为了“让他安心”,“奉天皇之命而献身”,“天皇引导人民参战,服从是我的天职”。但是,那些反对目前这场战争及日本未来征服计划的人,也同样把他们的和平主义归因于天皇。对所有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厌战者称他为“爱好和平的陛下”,他们强调他“始终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一直反对战争”,“他被东条欺骗了”。“在满洲事变时,他表示他是反对军部的。”“战争是在天皇不知情或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发动的。天皇不喜欢战争,也不允许他的子民陷入战争。天皇也不知道他的士兵的待遇是多么的糟糕。”这些陈述和德国战俘的不一样,德国战俘尽管也指责希特勒的将军们或最高司令部背叛希特勒,但仍然将战争和备战的责任归咎于最大的煽动者——希特勒。日本战俘十分直接地表示,对皇室的崇敬和军国主义及侵略性的战争政策是分离开来的。
  但是,对他们而言,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日本没有天皇就不是日本”,“没有天皇的日本是不可想象的”。日本天皇是日本人的象征,是日本人宗教生活的核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即使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天皇也不会因此而受到谴责。“日本人不认为天皇应该为战争负有责任。”“假如在战争中失败了,那么责任也应该由内阁和军部的领导人承担,而不是天皇。”“纵然日本失败了,日本人百分之百还是会崇敬天皇。”
  所有一切认为天皇高于评判的言论,在美国人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因为美国人认为所有人都不能避免被怀疑和评判。但即使是在战败之后,这个观点却仍然是日本的声音。审讯战俘最有经验的人认为,没有任何必要在每一个战俘的审讯记录上记下“拒绝诽谤天皇”的文字。因为任何一个战俘都拒绝说天皇的坏话,这也包括那些与盟军合作向日本做广播宣传的人。在所有汇集到一起的战俘审讯口供里,只有三份是比较温和地表示反对天皇。其中的一份竟然说:“保留天皇在位将是一个错误。”另一份说天皇“是一个意志薄弱的傀儡”。第三份也仅仅是猜测天皇很可能会让位给他的儿子,并认为如果日本废除君主制度的话,那么年轻的日本女人就有可能获得被她们羡慕已久的美国妇女的自由。
  因此,日本的军事将领利用所有日本人这种几乎一致的崇拜,他们发给部下“御赐”的香烟,带领部下在天皇寿辰向着东方行三个礼,并高呼“万岁”。“在军队不分日夜遭受轰炸”的时候,将领们和部下一起早晚诵读天皇亲自在“军人敕谕”中给军队颁赐的“御旨”,“诵读的声音回荡在森林里”。军国主义者积极利用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他们命令属下要“认真谨慎地完成天皇的旨意”,“消除天皇的忧虑”,要“用崇敬回报天皇陛下的仁慈”,要“为天皇而献身”!但是这种对天皇意愿的无条件服从是利弊共存的。就像很多日本战俘所说的那样,“只要是天皇的命令,即使手里只有一根竹竿,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去战斗。以此类推,只要是天皇下旨,日本人就会马上停止战斗。”“即使是最强大而好战的满洲关东军,也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武器。”“只有天皇的话才能使日本人接受战争的失败,而又心甘情愿地为重建家园而活下去。”
  对天皇绝对的、无限制的忠诚,和对天皇以外的所有人和团体的批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在日本的报纸、杂志还是战俘的供词中,都有对政府和军队领导人的批判。战俘直接谴责他们本部的指挥官,尤其是那些不能与自己的战士同甘共苦的人。他们尤其痛恨那些坐飞机撤走,而撇下作战的部下的指挥官。他们常常赞扬某些军官而对另一些则严加谴责,并不缺乏分辨日本事物好与坏的能力。甚至日本国内的报纸、杂志也在批评“当局”。他们要求更强大的领导力和更充分的协调能力,并指出他们没有从政府那里得到必需的东西。他们甚至抨击政府对言论自由的限制。1944年7月,一篇刊登在东京一家报纸上的由新闻记者、前国会议员、日本极权主义政党大政翼赞会领导人物参加的座谈记录就是绝佳的例子。其中一位发言者说:“我认为重振日本精神的方式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言论自由。最近几年来,日本百姓不敢直接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担心会因为某些内容而受到谴责。他们充满了顾虑,只注重表面文章,变得胆小异常。如果像这样的话,日本绝对不可能发挥所有国民的力量。”另一位发言者对这个话题更深入的理解是:“我几乎每晚都和选区的人座谈,就很多事情征求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却因害怕而不肯发言。言论自由被否定了。这的确不是一个能唤醒人们斗志的正确方法。处于战时特别刑法和治安维持法下的国民深受限制,他们像封建时期的百姓那样胆小如鼠。所以,日本能够发挥的战斗力并没有发挥出来。”
  所以,即使在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政府、最高司令部和他们的直接上司也进行了批判。他们没有无条件地承认整个等级制度的优越。但是,天皇免于批判。天皇的无上权力在近代才得以确立,为什么会这般不可动摇?日本人性格中的什么怪癖使天皇能确保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只要天皇下达了命令,日本人就会用“竹枪”誓死作战,而同样只要是天皇的命令,日本人也会顺服地接受战败和被占领?这是日本战俘在用假话误导我们吗?或者它可能就是事实。
  (选自凤凰网读书)
其他文献
高考古诗词阅读,如果读不懂其中的字面含义,就谈不上进行深层次鉴赏;考试中,如果读懂了,不会规范表述,则很难得到理想成绩。  一、如何读懂诗歌?  宜从下面“六个巧借”入手:  (1)巧借“标题”,把握大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或提示作品的线索等。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中两首诗,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含山店”表明客居他乡,“梦觉作”表明写作情境。
期刊
我们习惯了为未来做计划,而当未来回想起这些计划时又叹息蹉跎的岁月和世事牵绊让自己错失良机。摩西奶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给自己借口,做想做的事儿,现在也不晚。  美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摩西奶奶”,她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她在晚年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她说:“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她本是一个农场工人,喜欢刺绣乡村景色。76岁时
期刊
“回忆是实体的更高形式。”  “成长是为了回归的告别。”  【内容摘要】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一个短篇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梦想、几朵云,几棵树、几种感觉,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所有的讲述都归于一个叙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
期刊
所谓尖子生,都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尖子生在听课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呢?  一、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  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听,一般指听录音、听范读、听提问、听
期刊
在古代的考试中,因为有一些考生在答卷上写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故阅卷者就“以牙还牙”,在试卷上写下使人看后忍俊不禁的批语。现撷取数例,供读者思考。  明代成化年间,陈公甫、庄孔畅、章德懋三个人到京城考进士。庄、章二人皆中进士,且都名列前茅,榜上独不见陈公甫的名字。于是,三人便去找主考官,要看卷子。这次出的题目为《老者安之》,陈公甫的卷子,开头写的是这样两句:“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第一句还可
期刊
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主打体裁,因为它的训练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方法性强且效果明显,是高三作文训练的重头戏,而议论文训练有一个重中之重是就是它的亮化工程。  一、化虚入实,以实表虚  将“虚”抽象的论点转化为一个个的“实”,变成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段、生活画面、或生活场景;是一个个人,是一件件物,是一桩桩事,是一帧帧景,是借万物生动的具体形象,来诠释抽象概念含义的手法。这种手法,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寓抽象
期刊
1.糊涂的智慧:表面上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内心里比谁都清楚  糊涂的人一般呐于言,不是不会说,防祸从口出。  闲聊80%的话都是废话。  即便这样,不知不觉中,加进了感情色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此始。  有些人断章取义,把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到处传,让你百口莫辩。  不如不去说,那样别人就不知你的深浅,也就不敢对你轻举妄动,糊涂呐于言的智慧由此可见了。  2.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  
期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路不易,铺路亦难,拓路尤艰。当初共和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走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步一步,烙下“坚持”的足迹,一程一程,奏出“变通”的旋律;而今终于穿过山重水复,到达柳暗花明,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令寰宇瞩目,同胞自豪。  (一)  历史的年轮运行到清季,封建王朝风雨飘摇,神州大地夜气如磐。统治者醉生梦死,歌舞升平;老百姓却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当鸦片战争的
期刊
前不久,我们去美国堪萨斯州奥弗兰帕克的蓝谷学区考察,美国学校的一些做法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思考。  “生长型”的校园文化  走进美国校园,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简单。美国学校没有我们常见的气派校门、巨幅标语口号或是文化墙、名人语录之类的东西,也没有诸如校风、教风、校训的展示;至于建筑等办学条件,也并不比中国城市学校强。  但是,美国校园却在简单中蕴含着极强的生活和活力。学校走廊上、教室墙壁上和空中,琳琅满
期刊
也许因为在烽烟滚滚的阵地上,英勇的战士以鲜血坚持出一道胜利的风景;也许因为在孤寂难耐的斗室里,顽强的智者以汗水坚持出一枚发明的硕果;也许因为在风雨如晦的岁月中,卓越的哲人以铁骨坚持出一柄真理的利剑。于是,“坚持就是胜利!”一个伟人惊天动地地一声高喊,便不可磨灭的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头脑里,永远成了神圣的行动信条。你要胜利吗?那就得坚持,坚持,再坚持!诚然,“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