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走进中国兵器江麓机电集团唐银波技能大师工作室,无论是墙上挂着的“创新、创效、传承、传艺”标牌,还是厅中展出的多个代表性研发产品,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记和强烈的冲击: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正是凭着这股永不止步的创新劲头,唐银波从一个学徒铣工成长为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全國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奏响了一曲劳动托举梦想、创新成就人生的励志之歌。
创新,首先要实干
1991年,初中毕业的唐银波进入父亲所在的江麓机电集团一分厂,当起了临时工。虽然饭碗问题基本解决,但唐银波却想学点过硬的技术。于是,几年后,20岁的唐银波考入江麓技工学校铣工专业。时至今日,他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课时,老师介绍到,“伟大的车工,万能的铣工”,这让他对铣工充满了好奇,梦想自己以后能够具备“万能”的本领。在“梦想”的激励下,3年技校时间,唐银波特别刻苦,既学理论,也重实践,最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江麓机电集团三分厂301车间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如果说,技校老师是他梦想的开启者,父亲则一直是他梦想的领航人。父亲是退伍老兵,在一分厂普通岗位上勤勤恳恳、辛劳一生,对儿子总是鼓励,寄予厚望。父亲的言传身教,特别是他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唐银波,成为唐银波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
当铣工,就要沉得住气、耐得住磨。这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心头功夫。进厂后,唐银波勤于读书、忙于实践,他给自己定下了“勤学、勤问、勤想、勤练”的座右铭。业余时间,唐银波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学理论、练技能上。他相信,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就是为解决难题、不断创新做好准备。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唐银波都不推脱、不逃避,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1998年,车间接到一个加工任务,做一批PD65配电盒,每一件都需要铣出10个槽口,费时费力,工时紧迫,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唐银波主动揽下来,并利用平时积累的经验,巧妙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做标记,优质快速地完成了加工任务。为此,车间特地拿出200元奖励唐银波。这次开动脑筋啃下“硬骨头”,让唐银波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也领悟到了技艺的精髓。
渐渐地,唐银波成为车间的“点子王”,大家有难题,都愿意来找他。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2002年湖南省国防工业职业技能竞赛,唐银波一举夺得铣工第一名,获得“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铣工技师任职资格,成为江麓当时最年轻的铣工技师。只有平时学习钻研、务实肯干,赛时才能应付自如、脱颖而出。尔后,唐银波连续斩获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07年,年仅33岁的唐银波被评为“湖南省技能大师”,成为全省当时最年轻的、也是铣削领域唯一的技能大师。
创新,一直在路上
面对各项荣誉纷至沓来,唐银波却没有丝毫自满,仍和以前一样,立足岗位解难题,精益求精练业务,成为单位信得过、靠得住的技术领头人、攻坚狙击手。
2008年,唐银波所在班组承接了某太阳能单双极板的加工任务,产品要求在直径180毫米,厚2毫米、1.5毫米、1.2毫米3种规格的超薄钛板材料上,单面或双面加工出深0.5毫米、间隔宽度2毫米的纵横交错共80条等距槽。这些钛板是某航天研究院设计的产品。在与江麓机电集团合作之前,该研究院已经找过国内多家企业,均未能解决超薄钛板加工易变形的技术难题。铣工的最高追求,就是加工出最精密的零部件。唐银波仔细观察钛板的结构,分析材料的特征。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制作了一种薄板工件真空夹具,加工出来的槽深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这一创新破解了超薄钛板加工应力变形量大、质量不易稳定控制的技术难题。
去年12月,唐银波工作室承接了电动缸导向套筒耳轴加工任务。电动缸是新型轻型坦克火控系统高低向调炮电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电动缸导向套筒耳轴是电动缸产品零件中外圆面上对称伸出的小圆柱,加工难度极大。项目组经过多次讨论,创新思路,在车床上设计制作固定砂轮和电机的专用工装,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高近10倍,同时也为常规磨削设备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可借鉴的磨削方式。
大事难事看担当。今年2月上旬,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之际,刚刚复工的江麓机电集团,接到上级下达的研制生产5台口罩机的紧急任务。口罩机对江麓集团来说是一个从未涉足和生产过的产品,图纸不全,没有现成工艺和可参看的实物。唐银波和工作室的其他几个同志一道,冲在一线,加班加点,分析图纸,议定方案,生产加工,仅用7天时间,就将5台口罩机完成交付使用。其中绝大部分零件都由江麓机电集团自制,仅唐银波工作室就负责1200多个零件的加工生产,确保了口罩机按期送达生产企业,充分彰显了战“疫”的国企担当。
这些年来,唐银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总结提炼的“超薄板抗变形加工技术”“近圆加工法”“数控铣床加工能力拓展加工法”等20余种方法,成为江麓机电集团的“加工宝典秘籍”。
创新,团队的力量
唐银波常常说:“自己在技术上厉害了,并不等于完全成功,应该使身边的人都厉害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先后成立的唐银波国家级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唐银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技术攻关、技能创效、成果推广、培训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2019年,工作室实际完成操作台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创新、武器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等20项工艺攻关、技能创新,提出有效合理化建议52条,共节约成本110余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技能大师,唐银波十分注重“传、帮、带”。每获得一项技术攻关的突破,他总会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比如,液压阀芯加工,零件变形是加工中最难把握的。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唐银波与工作室同事花了近两个月进行刻苦攻关,完整地掌握了技术要领。正是在他的帮助、引领下,工作室成员张鑫、方智扬等多人多次在各级比赛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2019年,工作室张鑫、方智扬、王帅获评高级技师,张鑫、方智扬还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唐银波始终坚信这一点。谈及创新,唐银波用“永无止境”来激励自己。对一个习惯解决问题、喜欢挑战难题的人而言,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突破,才是创新的真谛所在。
(摄影/王登)
创新,首先要实干
1991年,初中毕业的唐银波进入父亲所在的江麓机电集团一分厂,当起了临时工。虽然饭碗问题基本解决,但唐银波却想学点过硬的技术。于是,几年后,20岁的唐银波考入江麓技工学校铣工专业。时至今日,他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课时,老师介绍到,“伟大的车工,万能的铣工”,这让他对铣工充满了好奇,梦想自己以后能够具备“万能”的本领。在“梦想”的激励下,3年技校时间,唐银波特别刻苦,既学理论,也重实践,最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江麓机电集团三分厂301车间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如果说,技校老师是他梦想的开启者,父亲则一直是他梦想的领航人。父亲是退伍老兵,在一分厂普通岗位上勤勤恳恳、辛劳一生,对儿子总是鼓励,寄予厚望。父亲的言传身教,特别是他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唐银波,成为唐银波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
当铣工,就要沉得住气、耐得住磨。这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心头功夫。进厂后,唐银波勤于读书、忙于实践,他给自己定下了“勤学、勤问、勤想、勤练”的座右铭。业余时间,唐银波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学理论、练技能上。他相信,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就是为解决难题、不断创新做好准备。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唐银波都不推脱、不逃避,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1998年,车间接到一个加工任务,做一批PD65配电盒,每一件都需要铣出10个槽口,费时费力,工时紧迫,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唐银波主动揽下来,并利用平时积累的经验,巧妙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做标记,优质快速地完成了加工任务。为此,车间特地拿出200元奖励唐银波。这次开动脑筋啃下“硬骨头”,让唐银波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也领悟到了技艺的精髓。
渐渐地,唐银波成为车间的“点子王”,大家有难题,都愿意来找他。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2002年湖南省国防工业职业技能竞赛,唐银波一举夺得铣工第一名,获得“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铣工技师任职资格,成为江麓当时最年轻的铣工技师。只有平时学习钻研、务实肯干,赛时才能应付自如、脱颖而出。尔后,唐银波连续斩获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07年,年仅33岁的唐银波被评为“湖南省技能大师”,成为全省当时最年轻的、也是铣削领域唯一的技能大师。
创新,一直在路上
面对各项荣誉纷至沓来,唐银波却没有丝毫自满,仍和以前一样,立足岗位解难题,精益求精练业务,成为单位信得过、靠得住的技术领头人、攻坚狙击手。
2008年,唐银波所在班组承接了某太阳能单双极板的加工任务,产品要求在直径180毫米,厚2毫米、1.5毫米、1.2毫米3种规格的超薄钛板材料上,单面或双面加工出深0.5毫米、间隔宽度2毫米的纵横交错共80条等距槽。这些钛板是某航天研究院设计的产品。在与江麓机电集团合作之前,该研究院已经找过国内多家企业,均未能解决超薄钛板加工易变形的技术难题。铣工的最高追求,就是加工出最精密的零部件。唐银波仔细观察钛板的结构,分析材料的特征。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制作了一种薄板工件真空夹具,加工出来的槽深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这一创新破解了超薄钛板加工应力变形量大、质量不易稳定控制的技术难题。
去年12月,唐银波工作室承接了电动缸导向套筒耳轴加工任务。电动缸是新型轻型坦克火控系统高低向调炮电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电动缸导向套筒耳轴是电动缸产品零件中外圆面上对称伸出的小圆柱,加工难度极大。项目组经过多次讨论,创新思路,在车床上设计制作固定砂轮和电机的专用工装,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高近10倍,同时也为常规磨削设备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可借鉴的磨削方式。
大事难事看担当。今年2月上旬,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之际,刚刚复工的江麓机电集团,接到上级下达的研制生产5台口罩机的紧急任务。口罩机对江麓集团来说是一个从未涉足和生产过的产品,图纸不全,没有现成工艺和可参看的实物。唐银波和工作室的其他几个同志一道,冲在一线,加班加点,分析图纸,议定方案,生产加工,仅用7天时间,就将5台口罩机完成交付使用。其中绝大部分零件都由江麓机电集团自制,仅唐银波工作室就负责1200多个零件的加工生产,确保了口罩机按期送达生产企业,充分彰显了战“疫”的国企担当。
这些年来,唐银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总结提炼的“超薄板抗变形加工技术”“近圆加工法”“数控铣床加工能力拓展加工法”等20余种方法,成为江麓机电集团的“加工宝典秘籍”。
创新,团队的力量
唐银波常常说:“自己在技术上厉害了,并不等于完全成功,应该使身边的人都厉害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先后成立的唐银波国家级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唐银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技术攻关、技能创效、成果推广、培训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2019年,工作室实际完成操作台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创新、武器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等20项工艺攻关、技能创新,提出有效合理化建议52条,共节约成本110余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技能大师,唐银波十分注重“传、帮、带”。每获得一项技术攻关的突破,他总会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比如,液压阀芯加工,零件变形是加工中最难把握的。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唐银波与工作室同事花了近两个月进行刻苦攻关,完整地掌握了技术要领。正是在他的帮助、引领下,工作室成员张鑫、方智扬等多人多次在各级比赛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2019年,工作室张鑫、方智扬、王帅获评高级技师,张鑫、方智扬还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唐银波始终坚信这一点。谈及创新,唐银波用“永无止境”来激励自己。对一个习惯解决问题、喜欢挑战难题的人而言,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突破,才是创新的真谛所在。
(摄影/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