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天然气东输,谁在接盘?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韩朝俄)三边铁路、电力和能源合作中,连接铁路的可能性最大。”6月下旬访俄的韩国总统文在寅,这样告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韩方把能源合作的可能性放在末位,这对寄望于将西伯利亚天然气通过陆地管道输往韩国的俄方来说,并非什么好消息。与天然气管道相比,穿越朝鲜的铁路线需要大量投资,“差钱”的俄方几乎只能配合韩方,好处有限。
  更重要的是,韩方的优先度排序,牵涉到俄气东输谁来接盘的问题。俄方显然希望中日韩三家都来竞购它的天然气,或者说一起来分摊管道建设的成本,但现实不可能有这么美好。

逼仄的政治现实


  早在金大中执政时期,韩国就曾探讨“对接”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到李明博时期则进入落实阶段。但由于朝韩关系恶化,加上俄朝就过境费问题谈不拢,原本指望2013年开工、2017年对韩国输气的“路线图”成为废纸。
  如今,韩俄天然气合作的主要阻力,倒不在于朝鲜开放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是韩方判断美国不乐见韩国固定使用俄国天然气,因为那样会破坏美国对俄制裁,也不利于美国公司向韩国销售页岩气。
  存在类似顾虑的还有日本。虽然自2011年福岛核灾变后,日本用了一部分俄罗斯海运过来的液化天然气,但由于日本追随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制裁俄,俄方提议的在库页岛和北海道之间兴建输气管道的计划被搁置。
中俄东西两线输气管道2006年就开始画草图,但最终只有东线(红色虚线)的部分规划变成现实。

  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东输,目前来看真正的接盘侠是中国。虽然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带与西伯利亚相隔遥远,建设长距离管道成本颇高,但出于政治考量,普京还是在2014年拍板签下中俄间的30年天然气大单,且在一再拖延后,承诺2019年开始对华供气。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再催促中国增加购买美国的页岩气;同时,中国国内天然气的产量也在猛增。也就是说,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不再像以往那么迫切了。另一方面,俄罗斯不甘心在天然气价格上被中国“吃定”,所以仍在向日韩兜售可能的替代方案。
  从地图上看,俄罗斯在贝加尔湖附近有两个气田,从那里出发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辗转延伸至中俄边境的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市,路途遥远。为什么不从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直接铺设通往中国的管道呢?
  很显然,俄方原本设计的东西伯利亚天然气出口方案,并非为了专供中国,所以管道刻意绕行中国边境,经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一直铺设到远东滨海边疆区的海参葳(符拉迪沃斯托克),再从中途开一个口子,修一条管道为中国输气。
  从海参崴出发,俄方既可以走海路,将液化天然气(LNG)用船运去日本,也可以未来走陆地,将管道天然气(PNG)经朝鲜运到韩国,甚或通过海底管道输气至日本。尤其船运,是俄方熟悉的路数,因为多年来萨哈林州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就是通过管道南下海参崴,经液化处理后再船运至日本等国的。
  日本早已参与“萨哈林-2”LNG项目,而俄“北极-2”LNG项目也欢迎日方加盟。可见,俄方一直颇为看重日本的技术和市场,其所谓东西伯利亚天然气“限定(供应)中国”只是临时的表态。未来的接盘侠会有几个,还真不好说。

无奈的经济算计


  俄罗斯西伯利亚幅员辽阔,不仅有东西伯利亚的几个天然气田,还有位于西西伯利亚的大型天然气田。后者原计划通过拟建的“阿尔泰”管道,将天然气输往中国新疆,并进一步连接至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如果中俄之间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都开通,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买家。
  中俄东西两线输气管道2006年就开始画草图。由于中方的坚持,东线的进展快一些,2015年5月亚信峰会期间最终签署东线30年购销协议,即所谓价值4000亿美元的世纪大单;而西线在供气框架协议下进入“谈判尾声”后,却因俄方要价太高而遭中石油搁置。
  2015年6月,东线中国境内段开工,中方在视频致辞中要求俄方“确保管道2018年按计划建成投产”。实际上俄境内段2014年9月即已动工,这是话中有话。原来,俄方曾用“国际油价下跌,筹融资困难”等理由,试图推迟东线完工,以此敦请中国优先推进西线。
  对俄罗斯来说,西线在俄境内要修的管道较短,还能与埋向欧洲的管道连通,使俄能够左右逢源,抬高售价。但对中国来说,西气东输的新疆天然气,以及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中亚天然气,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再从西部增加天然气供应,并不那么紧要。
  相比之下,东线管道将廉价的天然气(比俄供应欧洲的气价便宜,以至于被普京说成“你们喝了我不少血”)送到人口富集的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更有利可图。尤其在西线被无限期搁置的情况下,新的东线中国段不是简单延伸到北京,而是直奔上海。这也明白告诉俄方,东线管道也可以满足上海,而珠三角有中亚管道气和海外液化气,更不必依赖中俄西线管道气。
出于政治考量,普京还是在2014年拍板签下中俄间的30年天然气大单,且在一再拖延后,承诺2019年开始对华供气。

  据俄方估计,作为东线气源的恰扬金气田和科维克金气田,年供气量可达610亿立方米。东线中国段接纳不了这么多,除非修建第二条拥有类似输送能力的平行管道。但也有能源专家表示,西伯利亚气田的可供气量并没有俄方宣称的那样充裕。照此看来,俄方之所以“心有旁骛”,还是想卖出更高的气价。

第三方虎视眈眈


  相比四五年前,如今全球天然气供需早已不是卖方市场。美国携海量页岩气加入天然气供应阵营,对俄罗斯的市场份额有着长期的蚕食效应。
  在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看来,对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将天然气的采购对象从其他国家转移到美国是“最簡单”的解决方案。罗斯没有明言要中国从俄罗斯那里转移份额,事实上中国当前的主要天然气供应方是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和卡塔尔。不过,在政府“蓝天行动”的推动下,15年前还没有任何天然气进口的中国,在2018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天然气进口国。围绕未来中国进口天然气份额的争夺,将是美俄较量的经济战场之一。
  美国不仅在东亚对中日韩“敲边鼓”,也在欧洲极力遏制俄国的天然气出口(欧盟约四成的天然气来自俄)。俄出口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大部分须过境亲美的乌克兰或波兰,这让莫斯科很不放心。俄方筹建的经黑海海底和保加利亚,分别通达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南溪”管线,2014年遭美国阻挠而流产。作为“南溪”替代方案的“土耳其流”管线一波三折,建成还远需时日。
  而由俄、德、法联合建设的“北溪”管线,虽早已从海底管道向德国供气,但今年建设输气量庞大的“北溪-2”管线(以取代过境乌克兰的管道)的计划,却在美国制裁和丹麦杯葛下岌岌可危。有论者指出,美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向欧洲出口10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但由于价格高出俄方约三成,“只有成功制裁‘北溪-2’项目,美国才有可能打入欧洲市场”。
  若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受阻,其必然会加大经营远东市场的力度;而如果日韩作为美国盟友缩手缩脚,那么中国自然会多出不少腾挪空间。美方在把中俄列为竞争对手时,其实早该想到这一点。
  当然,在第三方虎视眈眈下,谁来接盘俄罗斯天然气,都不会是个轻松的决定。
其他文献
30多年前,在计划主导一切、“姓资姓社”还争论不休时,深圳就以特区的身份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探索。此后,深圳飞速发展。作为广东,也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深圳不断给世人展示出好经验、好办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美国制裁中兴,也点燃了中美贸易的战火。这一年,华为终端大规模迁移东莞。关于深圳的未来,也引发舆论关注。  8月初,在深圳,《南风窗》记者对话深圳前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
最近,我又一次去文山采访。  文山位于云南东南部,过去几年,我在那里采访认识不少采访对象,其中三个人的经历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也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几种可能。这三人分别是:“世界拳王”熊朝忠以及他表哥陶卫忠。此外,还有普者黑的村民范成玉。  熊朝忠的励志故事,几乎众所周知: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孩子,因喜欢拳击,从山沟沟里,一路打来,最终打到世界拳坛的赛场上,并获得WBC迷你轻量級世界拳王金腰带,成为中国首
在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大限度地捍卫本国的实体经济,对任何一个大国来说,这都是最核心的使命。因为它关乎经济未来,更指向现实稳定。  捍卫实体经济,特别是可贸易部门的利益,固然需要高级官员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据理力争,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必须为实体经济的持续生长,提供适宜的空间土壤—生产型的一线城市。  从2016年的房价暴涨开始,中国的城市出现分化。两年之后的2018,分化仍在进一步加深。城市,
刘强依然记得1990年的冬天,他在安徽巢湖告别父母后,坐了5天的火车,到了戈壁滩上的油田城市—玉门。没有直达车,途经郑州、西安、兰州时要下车排队盖章签字再换车。在郑州转车那晚,下着大雪,“站在外面,雪落在身上厚厚一层。”  那年他19岁,初中毕业后学了木匠手艺,但是“生活仍然没有方向感”。  3年后,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的陈然从家乡江苏南通出发,56个小时后到了玉门东镇,那是距离玉门老市区40
谭保罗副主编  不久前,一位朋友恍然大悟般地对我说,房地产真是中国的支柱产业!  原来,他在高中同学的微信群里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做着和房地产相关工作的,达到了2/3。注意,是“房地产相关”工作,而不是纯粹的地产公司。  我说,这个不奇怪,房地产的确是支柱,而且是第一支柱,在就业上更是如此。  比如,他的同学A在银行工作,但A最近最高兴的事情是搞定一家国有地产公司的开发贷。“我们求着别人借我们的钱,
入夏以来,章莹颖、危秋洁等4名福建女性,在美国或日本遇害或离奇失踪;特朗普前不久宣布严打拉丁裔黑帮,启动全美大搜捕程序;中国留德女生李洋洁遭残杀一案,男犯近日被判终身监禁;8月7日法国亚裔团体集会,纪念一年前被劫匪打死的旅法华人张朝林……相关新闻频出,引起国人对国外治安问题的空前关注。  中国差不多每10人里就有1人持因私护照,每年有上亿人次出境旅游、访学、经商或务工,早已是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
去香港的时候,我一般会住在上环。不像尖沙咀或者中环那么熙熙攘攘,也不像深水埗或者新界那么破败。上环的好处就是干净、幽静,同时充满了市井气息。有时结束工作后有一點闲暇,还可以沿着街道慢慢散步,爬爬山。  从住处向北往山上去,经过一所学校:圣士提反女子中学(St. Stephen’s Girls College),校门口有块牌子“庆祝建校112周年”,看来是1906年建立的。这么一心算,思绪就回到了“
7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索非亚总理府同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举行会谈。会谈前,鲍里索夫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广场为李克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最近中欧之间的互动异常频繁。7月5日至10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先后访问保加利亚和德国,出席在索菲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 1合作”),以及在柏林举行的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7月16日至17日,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  大
依法治国的提法国民并不陌生,但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依法治国首次作为一次全会的主题,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并提出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对总目标进行展开和细化,清晰地描绘出实现总目标的路径。  《决定》明确了党和法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启现代化转型的宏伟历程,这在人类史上都是空前的成绩。俗话说,“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我们回顾四十年来波澜状况的历史进程,自然无法脱离这二元概念的紧密关联性。而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则是国家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人民寄予厚望的美好愿景。  中国开放的大门一经打开,就无法再关上了,也不可能再关上。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历史上多数时期都是开放的,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