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缕缕香烟中悟禅得道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明心见性』的佛教、『见性成佛』的禅宗还是『修身炼性』的道教,香作为神灵的信使,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香是滋养心灵的食粮,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无论是“明心见性”的佛教、“见性成佛”的禅宗还是“修身炼性”的道教,香作为神灵的信使,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让我们焚一炉古香,在若即若离的香气之中,感受文化的气息,让我们在静谧安宁的氛围中,开始一场身与心的修行。
  以香奉佛
  李唐王朝对佛教的奉行,将发于先秦、完备于汉魏的香,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今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若要追溯佛教用香的渊源,恐怕要从佛祖释迦牟尼说起。
  相传释迦牟尼为了救度其母亲,曾上忉利三十三天说法度生。天上一日,地上数千年,众弟子担心佛陀一去不回,便焚旃檀、沉香为信物,上达天庭,礼请佛陀回到人间。此后,佛教徒便开始了烧香拜佛,数千年风习不改,以至于在今天有佛寺处必有香烟,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佛教用香的香品种类繁多,品种多样。在早期的佛教经书中就记载了很多的香料品种,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等等。不仅香品品种多样,形态也有万千。有熏烧用的“烧香”,有涂敷在身上的“涂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汤,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状、块状的香木,也有粉状的香末;有单品香料,也有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合香……
  无论用香的品种和样式如何变化,佛教对香的尊重和推崇却从未改变。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佛家相信“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故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郑重的礼仪。比如在重大的法会上,上香之前,全体僧众先要跪拜持诵专门的烧香偈语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诵念赞偈。
  香在佛教中为何如此重要?在佛教徒心中,香与无边的智慧相通,和圆满的德行相契,修行有成者甚至可以体发香气,高尚的德行就像香气一样具有感染他人,使他人受益的力量。所以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对弟子阿难讲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普熏十方,非俗世众香所能比拟。此外,佛教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通过闻香、观香而悟得佛法。在佛家描述的极乐世界中,有一片“香积净土”,此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获得圆满的功德。六祖慧能在《坛经·忏悔品》中提到了自性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香,是说用五种功德的香,熏出这个法身,所以叫五分法身香。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忌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合起来,就是慧能解说的佛的法身。
  焚香悟禅
  作为佛教外传的第十乘,禅宗在继承了佛教用香传统的同时,又同中存异。禅宗主张“不离世间”,不坐禅,又不苦行,也不念经。酒肉穿肠过,又何妨佛祖心中留呢?慧能此法门一开,禅僧们世俗化与土大夫化的方便之门也随之大开。特别是从晚唐经五代到宋,禅僧们已经完全士大夫化了。禅宗逐渐走出了僧寺禅院,脱下了神话的外衣,演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成为了士大夫追求一种生活情趣的需要。
  因此禅宗的焚香便就少了些死板的规矩,而强调以心香供佛、闻香入道。“闻香”便能“入道”?宋朝时,山谷居士黄庭坚在黄龙山参礼祖心禅师,请禅师示以修行捷要之处。禅师说:“仲尼道:二三子以吾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你怎么看这句话?”山谷正要开口理论,禅师连忙打住:“不是!不是!”山谷更觉迷茫。一天,两人在山间经行,岩边菊花盛开,清香四溢。禅师问:“闻到花香了吗?”山谷说:“闻到了。”禅师说:“吾无隐乎尔!”山谷当下大悟——香就是这样成了悟道的捷径。
  有具体形貌的香,气韵纯润,飘渺美妙,在净化环境的同时,也是人“六入”皆无以至“无我人众生寿者”之分别。香气勾动人们种种美好的感受与体验,将个人感官和精神空间得到了完美融合,使自身觉性获得提升。
  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焚香成为一种精神图腾,一种文人雅士生活起居的标志。明朝屠隆曾这样概括:“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薰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忙里偷闲,焚一炉好香,在缕缕香烟中,悟得禅理。
  问道妙香
  道教的香相比佛教、禅宗则多了些世俗的烟火气。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道士们炼丹服药、修行养生,当然也少不了斋醮焚香、供养诸神,以求得感动神灵,去病长寿。所以香对于道教,就如同饭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
  道家在用香上很有讲究,里边亦有许多门道。例如道教所用的香料都按程序预先加工炼制过,其炼香方法规矩甚多;有专门从事焚香之人,名曰“侍香”;对于选香、点香、叩拜的礼仪和要求,也都是一丝不苟。
  而民间的道事活动,更多的是平民百姓日常焚香以敬神仙和祈祷,成为一种习俗性的道教活动。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北宋东京“每岁清明日,放万姓烧香游观”。而到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民间喜欢此日焚香祭鬼,有钱人家于家设醮焚香,饭僧以荐悼孤魂。
  统治阶级对道教香文化也十分重视。宋太宗在《缘识》诗中就倡导说:“香汤沐浴更斋清,运动形躯四体轻,魔鬼自然生恐怖,神魂必定转安宁。”而在《水浒传》中对焚香仪式的描述更是栩栩如生:“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请太尉起来,香汤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色祺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到元代时,统治者甚至给侍香道士立了四品的官职。
  道教徒们通过设道场斋醮焚香、香汤沐浴等仪式来表达对诸神的虔诚和敬畏,祈祷得到诸神的佑助,以达到驱除鬼魔与灾疫的目的,以求养生悟道,获得心灵的宁静。
  香,朴实无华而又高贵典雅,平易近人而又玄妙高深。宗教中的香品与其说用于敬佛祈福,不如说是用以表达一份虔诚、一份敬仰、一种灵悟净妙之心。
  余香
  唯愿大众六道众生从今日去,鼻常得闻十方世界牛头旃檀无价之香,常闻优昙钵罗五色华香,常闻欢喜园中诸树华香,常闻兜率天宫说法时香,常闻妙法堂上游戏时香,常闻十方众生行五戒十善六念之香,常见一切七方便人十六行香,常闻十方辟支学无学人众德之香,常闻四果四向得无漏香,常闻无量菩萨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远行、现前、不动、善慧、法云之香,常闻从圣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之香,常闻诸佛菩提之香,常闻三十七品十二缘观六度之香,常闻大悲、三念、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香,常闻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香,常闻十方无量妙极法身常住之香。
  —《慈悲道场忏法》卷十发鼻根愿
其他文献
“掺水”的鉴定证书满天飞、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终于,文化部“挺身而出”,起草条例欲涉足艺术品市场管理,令各界闻之一振!不过截止目前,对于“条例”的具体细则设想,仍没有过多的信息对舆论释放,这也导致了众多猜测与疑问不断。  因为,初衷听起来如此简洁的一句话,背后却隐藏着一道又一道不小的考验……  2013年3月末,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举办的艺术品市场鉴定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在杭州举
期刊
北京传是今年春拍古董珍玩部分精选623件拍品,分为6个专题,各有特色。  脱胎玲珑专题中涵盖了瓷器、玉器、杂件,精品颇多。瓷器中黄釉青花花卉花果盘和矾红九龙罐是两大亮点。高品级的杂项也颇有看头,黄杨木雕雪山大士就是其中之一。  探骊寻奢—珠宝尚品专题是本场新的尝试。本专题中有流光溢彩的翡翠,红艳似火的珊瑚,更有璀璨夺目的大克拉数的钻石。  案几清玩—文房及扇骨专题精彩拍品层出不穷,如一件黄花梨笔筒
期刊
收藏者要想到海外淘货,最大的障碍与顾虑当属高昂的进关税费。现在,国内一些地区开始陆续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区,甚至一些敢于吃“螃蟹”的拍卖企业也将目光对准于此。诚然,“保税”听起来很诱惑,但怎么个“保税”法,企业、买家能从中受益多少,依旧是众人心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拍卖行“试水”  2013年4月21日,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在厦门保税区举行。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国内拍卖行首次试水国外艺术品保税拍卖,
期刊
9368.4万元——北京中汉日前交出了本年度春拍的成绩单,各个专场均有不俗的表现。  瓷器工艺品专场119件拍品有82件顺利易主,收获5814.29万元。瓷器板块中,中高价位拍品以其较高的艺术、学术价值受到买家青睐。其中,清雍正洒蓝仿青金石釉胆瓶一对以600万元起拍,经过多个回合争夺,最终以902万元拔得全场头筹。一同付拍的清雍正青花外八鹤内九桃纹碗一对以528万元摘得榜眼;而清雍正洒蓝地留白沥粉
期刊
我现在上班的地方在后海醇亲王府西花园的西北墙。西花园的西墙外有一条狭长的夹道,南北面对这高墙的是北京典型的不规则小院落。从夹道由南往北走,偶尔会看见人家没关小院的门:门里古树婆娑,很有探幽的趣味。我相信这古树跟王府一样古老。我相信《红楼梦》里“赖总管”的花园就是这联排小院落的前身。从南面往北看,这一叠房屋本是坐北朝南的一个院落,只是没有王府的院墙那么高。  恭王府花园后门也是一片低矮的房屋。我相信
期刊
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收取润笔一直被视为有损文雅之事,当事人羞于计价。直到清初的戴易才首创明码标价,挂牌卖字榜于门,才有后来者起而效尤。逐渐,书画家们订润鬻字演为风气,并被社会广泛接纳,书画开始和其他商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  翻开民国书画史,映入眼前的是一张张显得有点发黄的润例,让人仿佛嗅到了那个封存年代的浓重气息,一个个逝去的艺术大师此刻正鲜活地在面前跳跃着,诉说着那些陈年的往事。  润例又称笔润
期刊
如果你认为,2000多年前,社会的发达程度不能与现代相提并论,以至于当年的餐饮丰富程度也只能仅限于“粗茶淡饭”,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可惜我没有“时光机”,不能穿越回汉朝身临其境地去一探究竟。不过,借助留存下来的文物史料,仍然能令我感到眼界大开。  先来看一段西汉大赋《七发》中的描写:“煮熟小牛腹部的嫩肉,用竹笋和香蒲来拌和;肥狗肉烧羹,盖上石耳菜;熊掌炖得烂烂的,调点芍药酱;鹿的里脊肉切得薄薄的
期刊
继2012年秋拍成功推出“四王吴恽”等专场之后,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于7月16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敲响其2013年春拍。届时,盈时将再次推出多件重磅藏品,尤其是数件宋元书画,备受瞩目。  在盈时此次春拍主推的宋元书画精品中,一件汇集南宋画院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性画家林椿、杨安道等大家的巨作《宋人九札册》,颇为珍罕,不仅集九册为札,而且保存完好,品相上乘。另外,此札册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和绘画技巧上
期刊
天下之事,莫大于食。无论是王侯将相墨客文人,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终少不了锅碗瓢盆一日三餐。觥筹交错的宫廷盛宴、洒脱随性的文人雅食、大快朵颐的市井吃喝都潜移默化地烙印在传统的书画中,留给我们一段段“流口水”的饕餮时光。  宫廷盛宴  铮铮的琵琶声打破了江南夜晚的寂静,夜宴在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开始了。  作为主人的韩熙载,此刻正盘腿斜坐于榻上,头戴黑色峨冠,身着锦衣华服,前面的几案上,美酒满樽,果食
期刊
饮食二字,既代表饮用,也包括进食。我特别喜欢一句话:“能吃、会吃、懂吃、且有良好的胃口,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曾经非常痴迷一本讲述悠闲生活的书,里面搜集了好些篇关于民国大师们论吃的文章。印象特别深的是对钓虾的描绘,大意说的是钓虾须得用米粒,因为如果用虫,虾吃了虫,人再吃虾,等于人也间接地吃了虫。每次钓上几只下酒便收竿,到酒馆要一壶烫得热热的黄酒,将虾在烫酒的水中过三遍,待虾壳变红,取出来蘸酱油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