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途径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ali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空间几何体模型认识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分析解答问题.学生具有较强的直观想象能力,有助于增强运用图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悟知识的本质,为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利用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常见的空间立体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模型进行观察,学会绘制不同视角下的图形,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对立体几何模型进行分解、重组、还原,使其在头脑中对空间立体几何图形的不同形式形成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教师可以分别将提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球、圆柱模型(正方体的长与球的直径、圆柱的母线、底面的直径相等)展示出来,然后将球放在长方体和圆柱的上方,要求学生分别从正上方、正前方、和左侧观察,然后提问:大家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学生纷纷回答:正方形、圆和正方形、圆.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分别画出它们的三视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掌握了三视图的画法,形成了空间观念.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立体几何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移动、旋转、缩小、放大等功能,将几何体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两个平面,如图1所示,并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给出问题:(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则α、β平行吗?(2)平面β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则α、β平行嗎?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后表示:都不行.教师继续追问:那在什么情况下,平面α、β才会平行呢?学生感到很茫然.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移动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a、b,将问题(1)(2)中的情形演示出来,学生就会发现只有当a、b相交时,平面α、β才会平行.这样便得出了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想象直线在β内的不同情形,能从多种情况中得出结论,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构建几何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其对生活中的实物,如桌子、椅子、建筑物等结构有清晰的认识.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其中的数形关系构建几何模型,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例1.今有底面为矩形的屋脊状的楔体,下底面宽30m,长40m,上棱长20m,高20m,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该楔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中小正方体的边长为10m,则该楔体的体积为( ).
  解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该楔形的直观图表示出来,如图3中的几何体ABCDEF,取AB的中点G,CD的中点H,连接FG、GH、HF.学生可发现该几何体是四棱锥F?BCHG与三棱柱ADE?GHF的组合体,三棱柱ADE?GHF可以通过割补法得到一个高为EF=20,底面积为S=[12]×30×20=30的一个直棱柱,所以该楔形的体积V=30×20+[13]×20×30×20=100 m3.
  总之,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灵活利用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构建几何模型,以此促进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求双曲线的方程是双曲线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常见问题.要求双曲线的方程,首先要根据题设巧妙地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那么如何设方程才能够简化问题呢?  一、根据双曲线上两点,巧设方程  由于焦点位置未知,所以我们只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2+ny2=1mn<0],可避免分类讨论.  例1.已知双曲线过[P1(-2 ,32 5)]和[P2(43 7,4)]两点,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析:由题意知,设双
期刊
艺术家是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发展的“先锋”,他们基于艺术创作的实践需要,对数学也有些独到的见解,但这还不能算是数学的复兴.直到16世纪,数学才开始在欧洲复兴,近代数学从此开始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此时的欧洲人就像古希腊人一样,充满了对理性的崇尚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并再次将数学和哲学紧密联系起来.不同的是,古希腊的数学成就都集中在几何学上,而近代数学的复兴和崛起则始于代数学.同时,欧几里得几何公理化的思想被延
期刊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许多数学问题与函数有关,因此,怎样提高高中函数教学的效率,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运用多媒体,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还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培養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高中函数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
期刊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其中知识点较多,题型复杂,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图形分析来解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解析几何知识较为枯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讲课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课本内容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又是一场恶梦。   晚上喝过茶以后,姥爷和我坐下来念诗,姥姥在洗盘子和碗。
期刊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详细讲述了旅居异国他乡的情形,借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他乡的风景虽优美,生活虽富庶,却令作者倍感陌生,作者真正思念的是遥远的故乡。因此,作者迫切地想要从这种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情感中逃离。下面,笔者就谈谈《我心归去》中的“逃离”情结。  一、从陌生的环境中逃离  在文章开头,作者便点明了自己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位置:“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
期刊
在现代散文中,史铁生创作的《我与地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清新质朴、优美精致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复杂的内心感受及曲折的人生经历,抒写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对生与死的深邃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作者所写的内容其实十分普通,但在创作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赋予了作品巨大的魔力,感动了读者。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质朴,清新优美  《我与地坛》用语质朴
期刊
一、悖论的含义  悖论又称逆论或反论.即对一个命题用公认的推论方法去论证,命题的两面可以同时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它既像是正确的,却又被证明是错误的,令人难以判断,这就是悖论.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在《语言哲学》一书中指出悖论总是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自指,一个是否定.因此,在“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所有话语都是谎话”“有些话语是谎话”“所有话语都是真话”“我这句话以外的所有话语都是谎话”这几句话中,前两
期刊
开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渐渐走入困境。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阅读教学的困境  1.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引导学生阅读  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只为学生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不注重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考试大纲,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水平,却忽视了对他们的
期刊
天蒙蒙亮的时候,隔着玻璃窗户不见一点红霞,天色灰暗,只有随风乱摆的柳丝,我的心就沉重起来了。南方的天气老是没一个准,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要是又下起雨来,我们去桃花坪的计划可就吹了。纵使少年时代等着上哪儿去玩的兴头、热忱和担心非常浓厚地笼罩着我。   我们赶快起身,忙着张罗吃早饭。机关里很多见着我们的人也表示说:“今天的天气很难说咧!”好像他们知道了我们要出门似的。真奇怪,谁问你们天气来着,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