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致脑出血死亡的预警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30例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为A组,30例患者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为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减小情况以及出血量、血压情况。结果:通过治疗,A组患者血小板、出血量、血压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血压、出血量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差明显(P<0.05),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小板减小导致脑出血通过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加强控制脑出血的发生率才可以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血小板;脑出血;死亡的预警 【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73-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常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出血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每年死于脑出血的患者达到25%,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脑出血的诱发原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近几年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在临床也较常见,血小板的正常范围介于(100-300)×109/L,然而当血小板降低到20×109/L以下就很可能引发脑出血,其发病急,病情严重,治疗效果差,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对我院30例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同时与30例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包括4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5岁-85岁,平均年龄(52.9±8.4)岁。6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小导致脑出血为A组,A组中有13例患者为广泛脑实质出血,有15例患者出现2个部位出血现象,有2例患者单一部位出血,其中有6例患者出血量超过150ml,7例患者出血量为100ml-149ml,11例患者出血量在70ml-99ml,2例患者出血量在40ml-69ml,4例患者出血量低于40ml。30例患者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为B组,B组中无广泛脑实质出血患者,有9例患者出现2个部位出血现象,21例患者单一部位出血。无一例患者出血量超过150ml,有4例患者出血量在100ml-149ml,6例患者出血量在70ml-99ml,8例患者出血量在40ml-69ml,12例患者出血量小于40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2]
1.2.1 概述:据临床资料研究显示一旦当患者的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现象的发生;老年人群是高血压病的主要人群,而高血压又是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患者由于情绪波动大或者过度疲劳,导致血压短时间内上升而发生脑出血,因此老年人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性高于青壮年;通常当患者发生穿刺点淤斑,眼底出血,牙龈出血,黑便,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头晕头痛,出现重影,重颈部僵直,嘴歪等症状可能是脑出血的前兆,因此家属以及患者自身需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类似的症状及时就院检查治疗;另外,以下的疾病是脑出血的高位疾病①白血病:白血病导致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减弱,患者很容易大量出血,而白血病引起的脑出血是由于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瘀滞及侵润、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以及感染造成的,其中以血小板减少为主。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表现为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进而引起脑出血;③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當血小板水平低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脑出血。因此家属以及患者自身需对上述疾病提高警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2.2 治疗:对2组脑出血患者立即采用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圧上升、营养脑细胞、对症支持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立即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如果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该给予强制酸剂通过静脉滴入[3]。对于A组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无法止血需要给予止血药通过静脉滴入,控制大量出血,同时输注浓缩血小板治疗。A组患者均未能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或者钻颅血肿清除手术等。而高血压患者有14例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5例患者采用钻颅血肿清除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采用T检验数据变化,两组数据差异采用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通过治疗,A组30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的病情通过抢救得到缓解,其余患者均未抢救成功,死亡率达到93.3%,B组30例患者只有5例患者死亡,其余25例患者通过治疗均得到缓解,病死率16.7%,通过比较,A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治疗3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出血量、血压进行统计,A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量、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量、血压有明显变化,差异明显(P<0.05),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量、血压的变化
时间 A组(n=30) B组(n=30)
血小板
(×109/L) 出血量
(ml) 血压
(kPa) 血小板
(×109/L) 出血量
(ml) 血压
(kPa)
治疗前 8.4±2.4 97.8±5.8 26.4±1.9 134.9±12.5 38.5±5.8 22.1±1.8
治疗后 9.5±2.1 98.5±5.6 25.1±3.4 135.8±21.4 20.4±3.4# 16.9±1.8#
t值 1.2401 1.2648 2.0932 2.0958 12.0002 8.2214
P值 0.2224 0.2135 0.25010.2394 0.0109 0.0002
注: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血小板主要具有止血功能,防止在外伤后血液流淌不止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人体中血小板的数量对身体的影响较大,如果人体血小板低于50×109/L易出现出血现象,如果人体血小板低于20×109/L易出现脑出血的现象,所以如果预防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现象需要控制血小板的减少[4]。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治疗效果差,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大部份为2个部位脑出血,出血量较大,不能采用颅内血清除手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导致死亡[5]。通过对本文30例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发现只有2例单一部位出血并且出血量小于40ml的患者通过抢救得到缓解,其他患者均相继死亡,死亡率达到93.3%。而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通过治疗,只有16.7%的患者出现死亡,血小板减少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血小板降低而导致脑出血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后血小板无明显变化,表明血小板减小导致脑出血通过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加强控制脑出血的发生率才可以减少死亡率,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死亡率较高,所以在前期检查以及防治较重要,不然易造成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曹裕民,张雄,王丽娟.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1): 106-108. [2] 李晓晴,毕齐,王力,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11): 1124-1126. [3] 王志敏,王雷. 抗血小板治疗对伴脑出血史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安全性评价[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9): 718-720. [4] 陈勇,邓学俊,周桂桂,等.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纤溶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6): 446-448. [5] 贾伟华,周立春. 伴脑出血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的调查[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12): 828-831
关键词:血小板;脑出血;死亡的预警 【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73-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常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出血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每年死于脑出血的患者达到25%,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脑出血的诱发原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近几年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在临床也较常见,血小板的正常范围介于(100-300)×109/L,然而当血小板降低到20×109/L以下就很可能引发脑出血,其发病急,病情严重,治疗效果差,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对我院30例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同时与30例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包括4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5岁-85岁,平均年龄(52.9±8.4)岁。6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小导致脑出血为A组,A组中有13例患者为广泛脑实质出血,有15例患者出现2个部位出血现象,有2例患者单一部位出血,其中有6例患者出血量超过150ml,7例患者出血量为100ml-149ml,11例患者出血量在70ml-99ml,2例患者出血量在40ml-69ml,4例患者出血量低于40ml。30例患者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为B组,B组中无广泛脑实质出血患者,有9例患者出现2个部位出血现象,21例患者单一部位出血。无一例患者出血量超过150ml,有4例患者出血量在100ml-149ml,6例患者出血量在70ml-99ml,8例患者出血量在40ml-69ml,12例患者出血量小于40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2]
1.2.1 概述:据临床资料研究显示一旦当患者的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现象的发生;老年人群是高血压病的主要人群,而高血压又是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患者由于情绪波动大或者过度疲劳,导致血压短时间内上升而发生脑出血,因此老年人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性高于青壮年;通常当患者发生穿刺点淤斑,眼底出血,牙龈出血,黑便,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头晕头痛,出现重影,重颈部僵直,嘴歪等症状可能是脑出血的前兆,因此家属以及患者自身需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类似的症状及时就院检查治疗;另外,以下的疾病是脑出血的高位疾病①白血病:白血病导致血小板降低,凝血功能减弱,患者很容易大量出血,而白血病引起的脑出血是由于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瘀滞及侵润、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以及感染造成的,其中以血小板减少为主。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表现为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进而引起脑出血;③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當血小板水平低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脑出血。因此家属以及患者自身需对上述疾病提高警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2.2 治疗:对2组脑出血患者立即采用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圧上升、营养脑细胞、对症支持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立即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如果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该给予强制酸剂通过静脉滴入[3]。对于A组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无法止血需要给予止血药通过静脉滴入,控制大量出血,同时输注浓缩血小板治疗。A组患者均未能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或者钻颅血肿清除手术等。而高血压患者有14例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5例患者采用钻颅血肿清除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采用T检验数据变化,两组数据差异采用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通过治疗,A组30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的病情通过抢救得到缓解,其余患者均未抢救成功,死亡率达到93.3%,B组30例患者只有5例患者死亡,其余25例患者通过治疗均得到缓解,病死率16.7%,通过比较,A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治疗3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出血量、血压进行统计,A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量、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量、血压有明显变化,差异明显(P<0.05),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量、血压的变化
时间 A组(n=30) B组(n=30)
血小板
(×109/L) 出血量
(ml) 血压
(kPa) 血小板
(×109/L) 出血量
(ml) 血压
(kPa)
治疗前 8.4±2.4 97.8±5.8 26.4±1.9 134.9±12.5 38.5±5.8 22.1±1.8
治疗后 9.5±2.1 98.5±5.6 25.1±3.4 135.8±21.4 20.4±3.4# 16.9±1.8#
t值 1.2401 1.2648 2.0932 2.0958 12.0002 8.2214
P值 0.2224 0.2135 0.25010.2394 0.0109 0.0002
注: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血小板主要具有止血功能,防止在外伤后血液流淌不止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人体中血小板的数量对身体的影响较大,如果人体血小板低于50×109/L易出现出血现象,如果人体血小板低于20×109/L易出现脑出血的现象,所以如果预防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现象需要控制血小板的减少[4]。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治疗效果差,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大部份为2个部位脑出血,出血量较大,不能采用颅内血清除手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导致死亡[5]。通过对本文30例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发现只有2例单一部位出血并且出血量小于40ml的患者通过抢救得到缓解,其他患者均相继死亡,死亡率达到93.3%。而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通过治疗,只有16.7%的患者出现死亡,血小板减少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血小板降低而导致脑出血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后血小板无明显变化,表明血小板减小导致脑出血通过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加强控制脑出血的发生率才可以减少死亡率,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脑出血死亡率较高,所以在前期检查以及防治较重要,不然易造成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曹裕民,张雄,王丽娟.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1): 106-108. [2] 李晓晴,毕齐,王力,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11): 1124-1126. [3] 王志敏,王雷. 抗血小板治疗对伴脑出血史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安全性评价[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9): 718-720. [4] 陈勇,邓学俊,周桂桂,等.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纤溶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6): 446-448. [5] 贾伟华,周立春. 伴脑出血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的调查[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12): 82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