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对于利益的和金钱的追求越发的狂热。我们总是能听到类似的新闻报道:父子母女反目成仇,亲情淡漠人心不古。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的淡漠和疏远,社会缺乏温情,人文关怀不足。本文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了采访和报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并就新闻工作者如何在采访和报道做好人文关怀做具体表述。
关键词: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报道;影响
一、由姚贝娜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5年1月16日,中国流行女歌手、青年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原独唱演员、中国好声音明星学员姚贝娜在一片争议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争议的根源就来自于为了成为报道姚贝娜离世消息的首个发言媒体,深圳晚报记者在没有经过姚贝娜家属的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假扮医生助理的手段潜入病房偷拍离世歌手遗体,并在网络上最先发出其离世的声明和照片的行为,被社会一大部分公众批驳为记者损害职业伦理道德,为了抢头条没有给予死者应有的尊重,极其缺乏人文关怀,更有甚者称其为记者行业中的败类。接着在1月19日时,深圳晚报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致歉声明》,并且在自家报纸上登出,希望对自己记者们之前的行为表示歉意,并且渴望公众的原谅,但事件结果与预期效果并不一样。
该事件的发生再一次将新闻的人文关怀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上,在15年1月16日之后长达一周的时间内,各大网站、报刊、移动客户端之上都充斥着以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写成的大量文章。一种是对记者们行为的强烈批判和谴责,说记者们是片面为了追求新闻效益已经丧失了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甚至丧失了道德和人性。而另一种观点则是提出记者们的天职就是最高效迅速地将新闻的事实和真像呈现在受众面前,扮成医生助理的手段可能不太光彩,但是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将真实和真相还原给受众,记者并没有做错什么,更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公众原谅的。
不难发现,关于记者在采访和报道时关于人文关怀的问题会成为影响整个社会舆论的问题,其重要性和严重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准则对记者人文关怀有怎样的要求
一是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受众是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信息只有良好地到达受众那里并且反馈给新闻工作者才能算作一次传播活动的完成。新闻活动从根本上也是为了受众所服务的。因此这是要处理好的第一对关系,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报道时坚持以受众为核心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利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将贯穿始终,为新闻事业带来良好的效果。
二是要处理好新闻工作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值得补充的是,采访对象不仅包括当事人,还包括部分事情的围观群众,在采访围观群众的过程中,对于恶性事件也要尽可能降低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而且出于人文关怀的角度也因该隐藏知情人姓名,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是新闻传播工作者与所属媒体的关系。新闻媒体必须维护新闻工作者,保障其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报道新闻、调查事件真相提供必要的条件。媒体保障了新闻从业者的权益,将促进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一个良好的新闻工作环境,使新闻工作者能良好的从业,将人文关怀注入采访和报道之中。
三、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一)要保障国家的安全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记者需遵照国家的规章制度,来开展新闻工作,也是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求实、客观和公平。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记者在事情发生的现场,或以接受到现场传来的视频资料、通过采访现场观众的所见所闻作为情景再现的依据。客观也是必须的,但是任何一个记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不能保证可以完全不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就要求记者切实的报道,将自己置身事外,克服思想感情对新闻客观性的干扰。而采访时可能由于情绪过激而在言论中夹带部分夸张和夸大,使作者和公众更加同情自己,博取同情心,占到自己一方,这就对报道的客观程度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与同行公平竞争,加强沟通与交流。同为新闻媒体应该在互相竞争中激励彼此,促进彼此;一同进步,共同壮大,不断向前发展。恶性竞争不可能彻底不存在,但要减少恶性竞争带来的新闻失实和对新闻事业的破坏。同时,媒体之间可以加强协作,对于某一热点重点问题可采取联合报道的方式,共同抓头条,既能良好的统筹两家媒体的优秀资源,双方优势互补,提高报道的效率和水平,又能同时制造两家媒体的声势和名誉,同时加强知名度,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
(四)清正廉洁。新闻行业常年存在一个名为有偿新闻的问题,指新闻工作者在金钱或者利益的驱使下,报道与事实内容不相符合或是带有感情倾向性的内容,而错误的发表了言论。记者的天职就是呈现事实给受众,代表党和人民发声,接受了贿赂的记者注定要为提供利益的出资人服务,这就可能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明知产品内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却知情不报,让不合格产品继续侵害人民的身体,这样的记者又怎么可能在采访和报道时做到人文关怀。
(五)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弱者。记者要有一颗善良的仁心,敢于代表社会上弱势的一方发言,为需要帮助的一方尽可能去争取舆论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比如青少年因过失无意造成了伤人事件,应该站出来尽可能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发表言论,的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很多事情是合法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事件,记者能做到的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人民心中的正义和人民内心的方向勇敢的发出自己的观点,很多事件在法律上可能不处于优势一方但通过新闻报道确确实实可以在人心和舆论上获取优势。作为人文学科的新闻学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报道工作①。
【注释】
①毕方芳.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3.
【参考文献】
[1]张燕,易崇英.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审视[J].东南传播,2007(12):39-40.
[2]褚蔓.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3(10):142-143.
[3]黄晶.灾难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J].西部广播电视,2013(13):11-12.
[4]隋丹.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4(01):24.
作者简介:张天娇(1995—),女,汉族,河南人,本科学历,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关键词: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报道;影响
一、由姚贝娜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5年1月16日,中国流行女歌手、青年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原独唱演员、中国好声音明星学员姚贝娜在一片争议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争议的根源就来自于为了成为报道姚贝娜离世消息的首个发言媒体,深圳晚报记者在没有经过姚贝娜家属的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假扮医生助理的手段潜入病房偷拍离世歌手遗体,并在网络上最先发出其离世的声明和照片的行为,被社会一大部分公众批驳为记者损害职业伦理道德,为了抢头条没有给予死者应有的尊重,极其缺乏人文关怀,更有甚者称其为记者行业中的败类。接着在1月19日时,深圳晚报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致歉声明》,并且在自家报纸上登出,希望对自己记者们之前的行为表示歉意,并且渴望公众的原谅,但事件结果与预期效果并不一样。
该事件的发生再一次将新闻的人文关怀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上,在15年1月16日之后长达一周的时间内,各大网站、报刊、移动客户端之上都充斥着以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写成的大量文章。一种是对记者们行为的强烈批判和谴责,说记者们是片面为了追求新闻效益已经丧失了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甚至丧失了道德和人性。而另一种观点则是提出记者们的天职就是最高效迅速地将新闻的事实和真像呈现在受众面前,扮成医生助理的手段可能不太光彩,但是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将真实和真相还原给受众,记者并没有做错什么,更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公众原谅的。
不难发现,关于记者在采访和报道时关于人文关怀的问题会成为影响整个社会舆论的问题,其重要性和严重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准则对记者人文关怀有怎样的要求
一是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受众是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信息只有良好地到达受众那里并且反馈给新闻工作者才能算作一次传播活动的完成。新闻活动从根本上也是为了受众所服务的。因此这是要处理好的第一对关系,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报道时坚持以受众为核心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利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将贯穿始终,为新闻事业带来良好的效果。
二是要处理好新闻工作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值得补充的是,采访对象不仅包括当事人,还包括部分事情的围观群众,在采访围观群众的过程中,对于恶性事件也要尽可能降低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而且出于人文关怀的角度也因该隐藏知情人姓名,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是新闻传播工作者与所属媒体的关系。新闻媒体必须维护新闻工作者,保障其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报道新闻、调查事件真相提供必要的条件。媒体保障了新闻从业者的权益,将促进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一个良好的新闻工作环境,使新闻工作者能良好的从业,将人文关怀注入采访和报道之中。
三、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一)要保障国家的安全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记者需遵照国家的规章制度,来开展新闻工作,也是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求实、客观和公平。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记者在事情发生的现场,或以接受到现场传来的视频资料、通过采访现场观众的所见所闻作为情景再现的依据。客观也是必须的,但是任何一个记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不能保证可以完全不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就要求记者切实的报道,将自己置身事外,克服思想感情对新闻客观性的干扰。而采访时可能由于情绪过激而在言论中夹带部分夸张和夸大,使作者和公众更加同情自己,博取同情心,占到自己一方,这就对报道的客观程度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与同行公平竞争,加强沟通与交流。同为新闻媒体应该在互相竞争中激励彼此,促进彼此;一同进步,共同壮大,不断向前发展。恶性竞争不可能彻底不存在,但要减少恶性竞争带来的新闻失实和对新闻事业的破坏。同时,媒体之间可以加强协作,对于某一热点重点问题可采取联合报道的方式,共同抓头条,既能良好的统筹两家媒体的优秀资源,双方优势互补,提高报道的效率和水平,又能同时制造两家媒体的声势和名誉,同时加强知名度,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
(四)清正廉洁。新闻行业常年存在一个名为有偿新闻的问题,指新闻工作者在金钱或者利益的驱使下,报道与事实内容不相符合或是带有感情倾向性的内容,而错误的发表了言论。记者的天职就是呈现事实给受众,代表党和人民发声,接受了贿赂的记者注定要为提供利益的出资人服务,这就可能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明知产品内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却知情不报,让不合格产品继续侵害人民的身体,这样的记者又怎么可能在采访和报道时做到人文关怀。
(五)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弱者。记者要有一颗善良的仁心,敢于代表社会上弱势的一方发言,为需要帮助的一方尽可能去争取舆论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比如青少年因过失无意造成了伤人事件,应该站出来尽可能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发表言论,的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很多事情是合法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事件,记者能做到的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人民心中的正义和人民内心的方向勇敢的发出自己的观点,很多事件在法律上可能不处于优势一方但通过新闻报道确确实实可以在人心和舆论上获取优势。作为人文学科的新闻学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报道工作①。
【注释】
①毕方芳.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3.
【参考文献】
[1]张燕,易崇英.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审视[J].东南传播,2007(12):39-40.
[2]褚蔓.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3(10):142-143.
[3]黄晶.灾难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J].西部广播电视,2013(13):11-12.
[4]隋丹.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4(01):24.
作者简介:张天娇(1995—),女,汉族,河南人,本科学历,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